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350篇 |
免费 | 866篇 |
国内免费 | 82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49篇 |
大气科学 | 210篇 |
地球物理 | 1583篇 |
地质学 | 1799篇 |
海洋学 | 530篇 |
天文学 | 73篇 |
综合类 | 184篇 |
自然地理 | 20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7篇 |
2023年 | 158篇 |
2022年 | 181篇 |
2021年 | 229篇 |
2020年 | 191篇 |
2019年 | 193篇 |
2018年 | 130篇 |
2017年 | 149篇 |
2016年 | 131篇 |
2015年 | 176篇 |
2014年 | 224篇 |
2013年 | 160篇 |
2012年 | 209篇 |
2011年 | 203篇 |
2010年 | 187篇 |
2009年 | 175篇 |
2008年 | 212篇 |
2007年 | 183篇 |
2006年 | 175篇 |
2005年 | 155篇 |
2004年 | 147篇 |
2003年 | 126篇 |
2002年 | 138篇 |
2001年 | 126篇 |
2000年 | 96篇 |
1999年 | 119篇 |
1998年 | 79篇 |
1997年 | 88篇 |
1996年 | 87篇 |
1995年 | 68篇 |
1994年 | 75篇 |
1993年 | 54篇 |
1992年 | 49篇 |
1991年 | 55篇 |
1990年 | 51篇 |
1989年 | 32篇 |
1988年 | 17篇 |
1987年 | 13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9篇 |
1982年 | 16篇 |
1980年 | 7篇 |
1979年 | 8篇 |
1974年 | 6篇 |
1965年 | 14篇 |
1963年 | 6篇 |
1961年 | 8篇 |
1957年 | 7篇 |
1954年 | 9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0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271.
磷(P)是水生态系统生产力的限制因子,因此,在水体富营养化治理的过程中,许多地方采取了有效的措施控制流域P的排放;但氮(N)来源复杂,难以有效控制,导致湖泊外源的N∶P负荷比日益扩大.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N∶P比,因此,外源N∶P负荷比的增加可能会对沉水植物的生长产生影响.采取控制实验,将刺苦草(Vallisneria spinulosa)栽种于塑料桶中,每隔3 d添加1次N、P营养盐,实验设置5个处理,P外源性负荷量固定为4 mg/(m~2·d),N外源性负荷量分别为0、40、80、120、160 mg/(m~2·d).实验周期为80 d.结果显示:随着N∶P负荷比的增加,刺苦草的叶干重、植株总干重、根干重、叶N及总N含量、叶片数、叶P及总P含量等指标基本保持不变或略有增加,单株总根长、根茎长度、块茎干重和无性系小株数目则呈现下降趋势.结果表明:随外源N∶P负荷比的增加,刺苦草个体生长指标总体呈现不变的趋势,但与种群扩张潜力相关的指标如根茎长度、块茎干重和无性系小株数目等则呈现下降趋势;刺苦草体内累积的N随外源N∶P负荷比的增加而增加,但P的累积保持不变.说明N∶P负荷比的增加对刺苦草个体生长影响不大,但对种群扩张不利;刺苦草对P的吸收也并不随N∶P比的增加而改变. 相似文献
272.
273.
本文对东南极拉斯曼丘陵地区1990年2年—1991年1月近地面辐射平衡的观测资料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辐射平衡各分量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年变化。夏季辐射强度大,寒季小。大气透明度全年都很好,透明度系数大多在0.8以上,寒季的透明度系数略大于暖季。年平均总辐射强度为119.2W/m~2,10—3月的总辐射累积量约占全年辐射总量的90%。年平均反射率0.42,夏季裸地平均反射率为0.27,寒季雪面平均反射率为0.51。年平均净辐射强度为11.7W/m~2,地表相对大气而言是热源。10—3月净辐射强度为64.1W/m~2,4—9年净辐射强度为-40.6W/m~2,前者说明地表在该段时间内吸收热量,后者为损失热量。 相似文献
274.
275.
采用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水深工况下半潮堤前的反射形态及时均流速场。基于Hilbert变换建立了叠合波的时频分离技术,同时获取了入射波和反射波的波面过程及相位关系,通过试验数据证明其适用于不同反射程度的波浪信号分析。不同水深工况下,半潮堤前形成了部分立波系统,腹点和节点分别以四分之一波长的偶数倍和奇数倍交替增加。半潮堤前底床水质点水平速度包络图与波面包络图相差四分之一周期的相位,水平速度的极大值和极小值分别出现在波面包络图的节点和腹点,意味着节点处易形成冲刷,腹点处易形成淤积。3种工况的周期平均速度场均在迎浪基床上方的堤脚处存在一个小型环流系统,可能引起局部冲刷,此处需加强防护。淹没工况下,半潮堤前的周期平均速度场形成一个大型环流系统,表层水流向堤后,中下层水流向海侧,意味着底床悬起的泥沙很可能向离岸方向流失。 相似文献
277.
关东等地区加卸载响应比的时间变化及其预测意义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计算分析了日本关东,和歌山及兵库地区的加卸载响应比(y)的变化,关东地区近年来所有M≥6的7个地震及1995年1月17日神户地震,在地震前的一段时间里其y值均显著高于1。这说明加卸载响应比方法也适用于日本的地震预测,和歌山地区近年来Y值接近于1,而关东地区的y值则显著高于1已达2年,据此预测,未来1-2年内,关东地区(或其紧邻地区)有发生6级左右地震的可能,而和歌山地区这种可能性则很小。 相似文献
278.
279.
基于加卸载响应比理论的降雨型滑坡预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建立边坡远程实时监测系统并获得变形与降雨量连续监测数据的基础上,运用加卸载响应比理论的基本原理,提出以一用为加卸载周期、将日降雨量及其变化作为边坡的加卸载参数、相应的日平均变形速率及其变化值为加卸载响应参数,建立了基于加卸栽响应比的降雨型滑坡短周期预警模型。以某公路边坡为例,运用加卸载响应比预测模型对边坡的2个监测点进行了加卸载响应比计算,发现2个点的加卸载响应比时序曲线与其稳定性动态演化规律相吻合。研究结果表明,可以运用该模型进行降雨型滑坡短周期预测预警。 相似文献
280.
为了研究压裂曲线与储层污染程度的响应关系,以沁水盆地柿庄区块为例,在区块内选取储层敏感性强弱不同的井,通过比较各井压裂施工曲线中油压曲线到达破裂压力后下降行迹特征的差异,总结出油压曲线下降行迹与储层敏感性的响应规律。然后在同一区块内根据油压曲线下降行迹判定几口井的储层敏感性,根据储层渗透率损害比模型计算出几口井开发煤层段的储层渗透率损害比。结果发现,预测出的储层敏感性强井具有较高的储层渗透率损害比,储层受到严重污染;储层敏感性弱井储层受到轻度污染。研究表明油压曲线到达破裂压力点后的下降行迹能够反映储层污染程度,可以为后期工程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