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8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65篇
测绘学   36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112篇
地质学   260篇
海洋学   49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0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利用高精度的三维地震资料,结合油田地质资料对永8 块断层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 断块为一典型东西向展布的同向叠覆型断层调节带,西侧主断层(辛120 断层)与调节断层在剖面上呈阶梯状组合样式, 东侧主断层(永105 断层)与调节断层呈地垒状组合;辛120 断层活动性减弱时,其位移量传递给永105 断层和调节断层; 力学分析认为该断层调节带是在左旋张扭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形成的。通过对永8 块油气分布、油气来源以及断裂活动性与 封闭性研究,建立了永8 断层调节带油气成藏模式:主成藏期东侧主断层作为油源断层沟通了烃源灶和储集层并输导油气; 调节断层停止活动时间早形成断块圈闭,成为遮挡断层。永8 块西侧是有利滚动勘探开发区。  相似文献   
172.
叠前偏移技术在中原复杂断块区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1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复杂地质构造成像与地震岩性成像已成为急需解决的课题.针对中原复杂断块区地震资料的特点,对速度场的建立、叠前偏移中关键参数的选取以及偏移方法展开了深入细致的研究.通过叠前偏移技术在中原油田的应用,结果表明了该技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3.
鄂尔多斯断块新生构造的继承性发育及对油气勘探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分五大阶段(太古宙—古元古代、中—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晚古生代和中—新生代)重塑了鄂尔多斯断块的构造演化,探讨了各阶段的构造—沉积格局。分析了不同方向的断裂(包括基底中的东西向和北东向断裂)在盆地发育中所起的作用,强调了中元古代出现的南北向新生构造和早奥陶世出现的北西向新生构造在断块演化和油气成藏中的重要性,并以"盆"山"耦合发育为指导探讨了这两者及东西向断裂与邻侧造山带演化间的有机联系。鄂尔多斯断块的构造稳定性在于它在中—新生代没有新生构造出现,而只有南北向构造和北西向构造的继承性活动,前者在白垩纪(—古近纪)的冲断决定了油气的保存或调整。基于这一实例分析了新生构造继承性发育的某些特点,尤其强调北西向构造在控制后期沉积格局和油气成藏中的意义,提出(海相)油气勘探中构造分析的关键是新生构造的继承性发育。  相似文献   
174.
Acoustic Doppler current profiler (ADCP) receives echoes from sound scatterers, then their speed is calcu- lated by the Doppler effect. In the open ocean, most of these backscatterers are from the plankton. The sound scatterers descend down to depth at around dawn, their mean speed is 2.9 cm/s, then they ascend up to the surface layer at around dusk with a mean speed of 2.1 cm/s, in the Luzon Strait. The descending speed is faster, which suggests that this zooplankton population may accelerate its downward migration under the action of the gravity.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a mean volume backscattering strength (MVB- S) in the nighttime has two peaks, which locate near the upper and lower boundary layers of halocline, respectively. However, the backscatterers only aggregate near the surface layer in the daytime. The diel ver- tical migration (DVM) of sound scatterers has several characteristic patterns, it is stronger in summer, but weaker in winter, and the maximum peak occurs in September. The DVM occurrence is synchronous with the seawater temperature increasing at around dawn and dusk, it may affect the ocean mixing and water stratification,  相似文献   
175.
土与混凝土接触面反向剪切单剪试验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王伟  卢廷浩  宰金珉  孙斌祥 《岩土力学》2009,30(5):1303-1306
土与混凝土接触面的力学行为是土与结构共同作用研究中的一个主要课题。进行了17 %、20 %、24 %共3组含水率的土与混凝土接触面正反向单剪试验,每组试验分别考虑5个法向应力和4个正向剪切比。试验结果表明,在正向剪切比和含水率一定时,接触面反向剪切破坏仍遵循摩尔-库仑破坏准则。当正向剪切比为0.50、0.75、1.00时,对应反向剪切强度分别为各自正向初始强度的90 %、75 %、55 %,对应的反向剪切黏聚力约为初始正向剪切黏聚力的95 %、80 %、54 %,反向剪切摩擦角约为初始正向剪切摩擦角的90 %、76 %、57 %。试验结果可供相关工程数值分析参考。  相似文献   
176.
海底表层底质分布信息的准确获取在构建海洋基础地理数据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多波束是实现大范围海底底质分类的有效手段之一,基于多波束测深和反向散射强度数据所派生的声学特征被广泛应用于底质分类建模。然而,随着特征维度的增加,特征空间中存在的无关和冗余特征严重影响底质分类精度。为了定量评估声学特征对底质类别的表征能力,并消除无效特征对分类结果的干扰,本文提出了基于多维度声学特征优选的海底底质分类方法。首先,结合实际底质样本的物理属性对多维特征进行排序和优选,排除冗余和无关特征。其次,分别应用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和深度信念网络构建海底底质监督分类模型。通过利用爱尔兰海南部多波束调查数据和实地取样信息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提出方法对海底底质的总体分类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最高达到了86.20%和0.834,相较于主成分分析和熵指标特征选择方法有明显提高,突出了该方法在海底底质探测及制图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77.
涠西南凹陷具有复杂的断裂体系和沉积体系,圈闭以复杂断块为主,传统时深转换方法精度低,深度误差大.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对传统时深转换方法进行改进优化,提出三种新的时深转换方法.通过与实钻深度对比,误差小,成图精度高.最后对适用于复杂断块构造的六种时深转换方法进行对比归纳,为复杂断块区的时深转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8.
论述了地质力学这一我国独立建立的地质学科形成的背景、基本特征、主要成就和存在问题, 指出:地质力学是在地质学三大论战, 特别是大陆漂移学说影响下, 独辟蹊径提出的; 地质力学有4个基本特征, 即3个立论依据, 9个基本概念, 7个研究步骤, 4个基本观点(本质的、联系的、发展的和实践的)。全面论述了地质力学10个理论方面、5个技术方法和5个生产实践方面的突出成就。地质力学存在的突出问题:本质上被裹挟于"固定论"泥潭中, 在认识新发现和接纳新观念上裹足不前; 古构造时期鉴别上存在重大误区, 过分强调了造山带的"长期继承活动"; 深部地质和全球海洋地质研究十分薄弱等。因此, 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和走向全球是它当前3个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79.
根据尚家油田尚9-4圈闭油气空间分布特征、油气成藏时期与断裂活动时期匹配关系,及原油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对比结果证实,尚家油田葡萄花油层原油不是尚家油田扶余、杨大城子油层原油通过断裂垂向运移注入的结果。钻井资料分析证实,尚家油田葡萄花油层的砂体虽然厚度小,但分布范围大,尚家油田葡萄花油层的原油是三肇凹陷青山口组源岩生成的油通过断裂沟通的砂体侧向运移至该区而成藏的。控制尚家油田葡萄花油层原油侧向运移聚集成藏的关键因素是断裂与砂体的组合形式:同向断层与砂体组合有利于油气进行长距离侧向运移;反向断层与砂体组合不利于油气的侧向运移,但利于形成断层遮挡圈闭,使油能够聚集起来。流体势场的空间分布同时控制着尚家油田葡萄花油层原油侧向运移及聚集的部位。  相似文献   
180.
断块构造|活动断块构造与地震活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邓起东  高翔  杨虎 《地质科学》2009,44(4):1083-1093
张文佑院士是我国最杰出的构造地质学家和大地构造学家,他提出和倡导的地质构造力学分析和历史分析相结合及断块构造理论符合当代构造地质和构造运动研究的新方向。断块构造是地球构造运动最基本的型式,板块构造是全球范围内的岩石圈构造,是最高一级的岩石圈断块构造。活动断块是现今构造运动最基本的型式,它既控制主要活动构造带和地震活动带的分布,也控制不同地区地震活动特征的差异。断块边界构造带是在构造变形和运动场中的不连续变形带,应力在此释放,应变在此局部化,位移在此发生,其差异活动最为强烈,因此,断块边界构造带是强震发生带,其活动性质会控制震源断层的特性。大地震孕育和发生在边界活动构造带的某些特殊部位,对其成核的构造和物理过程尚需深入进行研究。要特别注意断块整体性活动对地震活动的控制作用,断块的这种整体性活动与一定时期内地震活动主体地区分布有密切关系,所以,在活动构造研究中,要把断块的整体性活动与活动构造带的个体活动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