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8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65篇
测绘学   36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112篇
地质学   260篇
海洋学   49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0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接地阻抗是地铁地网测试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实际工作中很少使用反向法测试接地阻抗。对石家庄地铁1号线南村站地网进行了反向法实地测试试验,分析了试验数据,并与直线补偿法的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土壤电阻率相对均匀的情况下,反向法能有效降低电流线和电位线线间互感因素的影响,但是测试得到的总体的接地阻抗数值偏小。其结果可以作为接地网测量结果的下限值,如果其他方法测试的结果小于反向法测量结果,则可认定其他的测量存在一定的错误;如果反向布置的电位极和电流极间的距离相当大,则可以用此法得到被测接地装置的真实接地阻抗;如果允许接地阻抗测试结果的误差在一定范围内,通过合理布设电流线和电位线的长度,可以把反向法作为地铁地网接地阻抗的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102.
本文是在实地调查了大陆岸线、海南岛岸线和西沙群岛岸线之后的总结摘要,可供参考讨论.  相似文献   
103.
人类活动对鄱阳湖赣江流域水质的影响受到广泛关注,厘清流域内污染水体对人类的健康风险状况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水资源。本研究于赣江下游采集39个地下水和16个地表水样,在分析其水化学特征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地下水水化学成分演变进行反向模拟,并对地下水水质以及潜在非致癌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呈弱酸性-中性(pH=5.47~7.60),以HCO3-Ca-Mg型水为主,部分为Cl-Ca-Mg型水,硅酸岩风化和矿物溶解-沉淀作用是水化学类型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地表水呈中性-弱碱性(pH=6.94~8.19),主要为HCO3-Cl-Ca-Na型水,其形成与硅酸岩风化、大气降水和人类活动有关。PHREEQC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地下水中大部分矿物饱和指数(SI)为负数,其中岩盐的SI为-7.80~-9.53,指示该矿物溶解剧烈;白云石、石膏和方解石的SI分别为-1.72~-6.39、-1.65~-3.96、-0.51~-3.09,表明三种矿物呈溶解趋势。反向模拟结果显示,赣江干流地下水化学特征演变过程经历了Ca-蒙脱石、岩盐、白云石溶解和方解石沉淀,同时消耗CO2;支流中命名为NCGW-3的路径表现为高岭石、方解石、玉髓和白云石溶解,石膏、Ca-蒙脱石、黑云母和斜长石沉淀,同时产生CO2,可能与人为作用的干扰有关。其余支流地下水反向模拟结果与干流结果相似。熵权水质指数(EWQI)计算结果表明,干流地下水水质优于支流地下水,沿赣江受Mn、N O 3 -影响水质降低;地下水非致癌潜在风险主要为对婴儿存在严重风险,其次是儿童,对成年男性和成年女性风险相对较小,支流水质存在的潜在风险相较于干流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4.
在吐哈盆地已发现的油气田中,绝大多数为断块油气田。与中国东部断块油气区一样,吐哈盆地各油气田几乎无例外地被断层切割成高低样式不同的断块。断块之间大都互不连通,断块成藏单元相对独立,具有各自的油水界面,对油气的聚集、分隔具有控制作用。对吐哈盆地从山前断块油气聚集带到第一前峰滑脱逆冲断块构造带、第二前峰滑脱逆冲断块构造带、基底卷入古隆起控制的断块油气聚集带、地层不整合断块油气聚集带等的断块构造性质分别举例进行了分析,各构造带的断块构造特征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05.
岩溶断块区地下水流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以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南神头-窑广岩溶断块中的地下水为例,根据研究区的构造应力场,讨论了区内构成断块的断裂构造对本区地下水 运动的影响。运用非均质、各向异性地下水非稳定流的理论和Ritz有限单元法,成功模拟了该区裂隙岩溶水的动态。在此基础上建立地下水动态预测模型,为本区地下水资源开采和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6.
地震活动区地面缓慢运动观测表明,地震前存在地倾斜和地形变异常。虽然这些异常的存在毫无疑问。但迄今仍没有理论解释。为此,根据地震孕育过程的唯象学概念提出了地面缓慢运动的理论模型,把介质(岩石层)模拟为被裂缝弱化带分隔的绝对刚性断块系,用标准线性体的流变模型描述这些地带中应力和形变的关系。断块运动从一块到另一块的传递是靠过渡带中物质形变而实现的。雪崩式不稳定裂缝形成模型是地震孕育过程模型的依据。地震孕育过程 的不同阶段断裂带中介质特征的变化与雪崩式不稳定裂缝形成模型是一致的,可用标准线性体模型参数的时间变化来描述。断块位移和过渡带应力的时间变化函数由线性微分方程组来确定数值解。垂直和水平的断块运动模拟结果证明,地震在断块间介质中孕育时发生地倾斜和断块相对位移异常。所得结果在性质上与地震前观测到的地倾斜和地形变异常特征相当一致。  相似文献   
107.
用DDA模拟华北地区的无震断层滑动和断块形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华北地区的地质构造具有典型的断块系统特征。用非连续形变分析(DDA)方法模拟了该地区的长期形变,包括无震断层滑动和断块形变。通过模拟我们发现:(1)断层沿不同方向的滑动通常与ENE-WSW向的区域构造挤压一致。(2)如果沿主要活动断层的平均无震滑动速度与跨断层大地测量观测的结果一样是每年零点几毫米的量级,那么断块内的典型应变速率是10^-8/a或更小量级,所以一些小区域的观测报告所得的应变率10^-6/a就不能代表该地区的形变速率。(3)对一条断层,由相邻断块内刚体旋转引起的断层滑动方向可能与区域构造挤压引起的滑动方向相反。但由于由构造挤压引起的滑动量级远大于由断块旋转引起的断层滑动,因此,一般来讲,断层滑动图像总体上与这一地区构造挤压方向一致,也就是说,由区域挤压引起的滑动控制了整个滑动情况。(4)根据(3),某些观测到的与ENE构造挤压方向相反的滑动可能是由某些更为局部化的因素引起的,没有构造意义。  相似文献   
108.
两淮煤田基底断构造格局与含煤地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9.
陈清华  刘振 《地质论评》1994,40(7):19-25
中一高开发区复杂断块油田精细层序地层学研究工作艰巨而复杂,通过实践,笔者认为较为有效而实用的工作方法与程序是:地震反射标准层宏观控制,标准化石、古生物组合标定,小型不整合面的识别,资料井分类,小区划分与标准井组合,层序地层模式归纳,与精细地层层序的建立及验证,共包括7个步骤。.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