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36篇 |
免费 | 1054篇 |
国内免费 | 61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89篇 |
大气科学 | 436篇 |
地球物理 | 832篇 |
地质学 | 1659篇 |
海洋学 | 441篇 |
天文学 | 39篇 |
综合类 | 195篇 |
自然地理 | 11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6篇 |
2024年 | 114篇 |
2023年 | 178篇 |
2022年 | 197篇 |
2021年 | 204篇 |
2020年 | 141篇 |
2019年 | 168篇 |
2018年 | 113篇 |
2017年 | 125篇 |
2016年 | 93篇 |
2015年 | 135篇 |
2014年 | 172篇 |
2013年 | 137篇 |
2012年 | 153篇 |
2011年 | 160篇 |
2010年 | 151篇 |
2009年 | 128篇 |
2008年 | 130篇 |
2007年 | 131篇 |
2006年 | 117篇 |
2005年 | 119篇 |
2004年 | 111篇 |
2003年 | 83篇 |
2002年 | 82篇 |
2001年 | 74篇 |
2000年 | 86篇 |
1999年 | 80篇 |
1998年 | 75篇 |
1997年 | 63篇 |
1996年 | 60篇 |
1995年 | 54篇 |
1994年 | 51篇 |
1993年 | 57篇 |
1992年 | 57篇 |
1991年 | 34篇 |
1990年 | 52篇 |
1989年 | 40篇 |
1988年 | 24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2篇 |
1957年 | 2篇 |
1954年 | 2篇 |
1950年 | 3篇 |
1941年 | 2篇 |
192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0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由于重力场中的重力异常数据是以格网的形式表示的,它与地形的DEM在数据结构上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可借鉴一些数字地形分析的方法,提取重力场的特征区域(匹配区)用于辅助惯性导航.首先,对重力场进行特征提取,通过对特征的比较分析选取其中的某些因子作为重力场特征因子;然后,利用等值线方法对重力场特征数据进行区域分割,提取栅格特征数据区域的矢量边缘,并对这些矢量表示的区域进行聚类处理;最后,利用凸壳算法提取这些区域的凸壳范围线,获得重力异常变化比较显著的区域(匹配区).从而为重力匹配辅助导航提供了必要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42.
为了确保自动气象站自记降水记录的连续性和准确性,根据20多年从事地面测报工作的经历,归纳出了双翻斗雨量计运行记录中的7类异常现象,逐一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相应的消除方法。 相似文献
43.
44.
45.
利用甘肃遥测台网2013年7月22日至9月22日的震相观测报告,对2013年7月22日07时45分甘肃省岷县漳县交界Ms 6.6地震的地震序列进行双差定位研究.结果表明,地震序列呈北西向分布,与临潭宕昌断裂的走向基本一致,地震分布长度约10 km.震源深度剖面显示断层面向西南倾斜,浅部倾角较陡,深部略缓,表现为“铲形”逆冲断层的特征.余震区存在一条向西南延伸的余震带,与发震断层相交成y字型,推测可能是逆冲推覆构造中常见的反冲断层. 相似文献
46.
47.
碰撞造山带与成矿区划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碰撞造山事件与成矿作用具有强烈的对应耦合关系,而且成矿规模与碰撞的强度呈正相关关系。碰撞造山带的壳幔物质相互作用与成矿作用的强度也呈正相关关系,特别是多期次碰撞造山带,均发生过强烈的壳幔物质相互作用,孕育着丰富的矿产资源。详细地研究了碰撞造山的构造演化过程,划分了相应的成矿构造单元和成矿区带。从碰撞造山的角度提出西天山、西昆仑山、阿尔金-北祁连山、东昆仑山、秦岭-大别山、西南三江、康滇陆缘等造山带为重要的成矿区带。 相似文献
48.
49.
滇西三江地区中生代盆-山动力学耦合初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盆地和相邻造山带在动力学机制上的耦合关系是当前大陆动力学研究的热点,滇西三江地区中—新生代盆山格局是开展这一研究的典型实例。晚三叠世思茅盆地从前陆盆地向裂谷盆地的转换过程,与造山带演化的主碰撞阶段和后碰撞阶段相关,是研究的切入点。通过分析研究区中—新生代盆—山耦合过程及其沉积响应、地球物理和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来探讨其深部动力学过程的一致性和连续性。研究表明三江地区中—新生代盆山演化经历了盆转山(T1—T2)、山控盆(T3—E1)以及盆—山共变(E2—Q)三个阶段;思茅陆相断陷湖盆通过盆地内沉积相迁移、层序建造、基底变形,尤其是沉积旋回来响应深部动力学过程;岩石圈速度结构剖面揭示出思茅盆地的下地壳和岩石圈地幔P波速度增大,莫霍面加深;结合思茅盆地两侧中生代岩浆岩活动期次和地球化学特征,底侵作用、拆沉作用和俯冲板片断离作用可能是盆山动力学耦合的深部作用模式。 相似文献
50.
哺乳动物群指示的气候旋回——以周口店早更新世哺乳动物群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根据对周口店地区四个哺乳动物群的分析,讨论了该区早更新世气候及生态环境的变迁。第18地点显示了约1.90MaB.P.的干凉气候和森林—草原植被。第12地点指示了1.70MaB.P.的湿热气候和茂密森林生态环境。东洞则记录了1.20MaB.P.的干冷气候和草原景观。到第9地点时(约1.00~0.90MaB.P.),气候炎热,森林和草原植被同时发育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