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26篇 |
免费 | 877篇 |
国内免费 | 29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35篇 |
大气科学 | 89篇 |
地球物理 | 576篇 |
地质学 | 1328篇 |
海洋学 | 577篇 |
天文学 | 62篇 |
综合类 | 155篇 |
自然地理 | 17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4篇 |
2023年 | 91篇 |
2022年 | 118篇 |
2021年 | 120篇 |
2020年 | 128篇 |
2019年 | 128篇 |
2018年 | 84篇 |
2017年 | 96篇 |
2016年 | 92篇 |
2015年 | 106篇 |
2014年 | 136篇 |
2013年 | 136篇 |
2012年 | 139篇 |
2011年 | 160篇 |
2010年 | 151篇 |
2009年 | 161篇 |
2008年 | 186篇 |
2007年 | 147篇 |
2006年 | 101篇 |
2005年 | 133篇 |
2004年 | 108篇 |
2003年 | 94篇 |
2002年 | 105篇 |
2001年 | 95篇 |
2000年 | 72篇 |
1999年 | 58篇 |
1998年 | 47篇 |
1997年 | 51篇 |
1996年 | 58篇 |
1995年 | 33篇 |
1994年 | 56篇 |
1993年 | 45篇 |
1992年 | 23篇 |
1991年 | 32篇 |
1990年 | 31篇 |
1989年 | 22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11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8篇 |
1977年 | 3篇 |
1966年 | 3篇 |
1965年 | 3篇 |
1958年 | 4篇 |
1957年 | 4篇 |
1954年 | 6篇 |
1948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4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2.
浅地层剖面测量是海洋工程勘察、灾害地质调查和大陆架海洋地质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资料解译的准确程度将对地质调查和研究成果的可靠性造成直接影响.由于C-Boom型浅地层剖面仪的发射换能器与水听器是分开安置的,当调查区域的水深过浅时,将其近似为自激自收的单道地震系统会导致地层的畸变,水深越浅地层畸变率越大.根据浅地层剖面仪的基本原理,推导出了C-Boom型浅地层剖面仪地层畸变率的计算公式及地层畸变校正公式,为用C-View软件更准确地解译此类浅地层剖面资料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2013年4月芦山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局迅速成立了芦山地震科学考察指挥部,要求查明芦山地震的深部构造环境和孕震背景.为此,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于2013年9月至11月在芦山震源区布设了一条长约410km的人工地震高分辨宽角反射/折射探测剖面,获得了信噪比较高的人工地震探测数据,采用地震射线走时正演拟合构建了该区的地壳及上地幔二维P波速度结构模型,结果显示:扬子块体和松潘—甘孜块体显示出迥异的速度结构特征,地壳厚度由南向北逐渐加厚.沉积盖层在四川盆地厚达7.8km,而进入松潘—甘孜块体沉积层最薄处只有几百米厚,几乎出露地表;在中上地壳,扬子块体平均速度比松潘—甘孜块体高0.2km·s-1,在盆地与高原耦合部位(构造转换带)以北深度大约20km左右有一厚度为8.0km的软弱层(低速层),该层内的速度为5.80km·s-1,明显低于周围介质的平均速度6.00~6.10km·s-1;构造转换带内,震相显示紊乱、不清晰、不能连续对比,由地表至上地幔顶部壳内界面不连续、速度结构异常紊乱且呈现低速异常特征;在中下地壳,沿剖面速度呈现正梯度垂向增大变化;壳内界面在扬子块体内部起伏变化不大,但在构造转换带以北呈现急速加深的趋势,特别是Moho界面起伏变化较为明显,界面深度在距离50km范围内由扬子块体的36.2km迅速变化至松潘—甘孜块体下方的45.8km,形成一陡变带.芦山MS7.0级地震震源位置位于二维速度结构异常紊乱和界面起伏变化的地带,研究表明,壳内界面及速度结构差异、起伏变化的特征与该区域的地震活动性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9.
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寻找岩性圈闭油气藏已是至关重要的问题。但人们几乎还是用常规的手段来寻找岩性油气藏,没有实质性进展。本文是以利用宽方位角采集的地震数据为基础,对数据进行高保真资料处理和参考标准层的层拉平解释。利用前人的区域地质研究成果和钻井解释成果对侏罗系的沉积环境进行了精细的描述,确定了拐19井区在下侏罗统三工河组的出油层段附近的沉积环境由湖泊相-三角洲前缘相-河流相-湖泊相的演化过程。利用地震属性解释的结果也能较好地反映目标区的沉积环境变迁,并且与区域地质、测井解释结果相吻合,为寻找油气提供了很好的依据。由此得出利用地震属性可以进行沉积环境变迁分析,为油田寻找岩性圈闭及油气藏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0.
锦州东港电力有限公司矿泉水水源地位于辽西中部断陷盆地锦州盆地的北端。地处中新生代上侏罗统及白垩系构成的对称向斜,NNE新华夏系断裂构造经由锦州盆地通过。工作区第四系覆盖6-14m,下伏孙家湾组(K2S)砂质泥岩、砂砾岩和义县组(K1y)火山碎屑岩、英安岩、安山岩及火山凝灰角砾岩。对该区进行地质水文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电阻率联合剖面、高密度电阻率法、电测深(电阻率、衰减时及极化率)多种物探电法综合勘查,确定断裂构造位置、产状及赋水性。经验证获得涌水量312t/d具有商业价值的矿泉水水源地。这一工作方法在辽西火山岩贫水区进行水资源勘查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