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6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72篇
测绘学   312篇
大气科学   29篇
地球物理   156篇
地质学   245篇
海洋学   68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65篇
自然地理   29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192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21.
任开智 《贵州气象》1996,20(3):29-31
1工作过程简介LinkMate──线路增强器(简称消噪器)是美国LinkPlus公司的受美国专利法保护的产品,LinkMate采用数字化的路线压缩扩张技术,对无线电信道上传输的调幅(AM)或单边带(SSB)调制的语音信号进行处理,能够有效地改善信号的信噪比,减少干扰,消除噪声。LinkMate通过电台的输入、输出接口与电台相接(如图所示)。话筒/杨声器电台发射过程是:话筒~A/D~音节压缩、控制音产生、核准信号产生~D/A~电台~天线。接收过程是:天线~电台~A/D~音节振幅扩张、频校~D/A~扬声器。概括起来,LinkMate具有以下主…  相似文献   
822.
遥感图象中薄云的去除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覆盖是遥感图象处理中最常遇到的一种情况,如何有效地去除云的影响,为后续图象识别与分类奠定基础,是图象预处理阶段的一个重要任务。本文介绍使用同态滤波进行去云处理方法,并分别对实际的卫星象片和航空象片进行处理,说明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823.
二进小波变换方法的地震信号分时分频去噪处理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二进小波变换理论,对地震记录剖面进行小波分解,在小波变换域,对各分量剖面进行分时分频相关分析,并依此进行加权处理,最后通过小波反交换算法恢复出地震记录剖面.经实验该方法对衰减地震信号的噪声具有比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24.
燕辽地区燕山期火成岩与造山模型   总被引:70,自引:2,他引:70  
邓晋福  刘厚祥 《现代地质》1996,10(2):137-148
通过与安第斯、青藏北缘、大陆裂谷带火成岩的比较,阐述了燕辽地区燕山期火成岩具活动大陆边缘靠内陆一侧的构造属性。提出了三种可能的母岩浆(玄武质、粗面质与花岗质)以及它们的混合作用是制约以壳幔混合型为主、组成谱系宽的火成岩的主要机制。基于实验岩石学成果,论述了无负Eu异常的中酸性火成岩类(正长岩、二长岩、石英闪长岩类)形成于加厚陆壳底部(或山根带)。主要基于岩石学成果,讨论了燕山期本区陆壳厚约60~70km,岩石圈厚约100~150km。通过与印支期岩石圈(厚约150~200km)的对比,提出了造山岩石圈的拆沉-去根作用,使岩石圈减薄了约50km。由此,提出了一个大洋俯冲与岩石圈拆沉相结合的造山模型,称为华北式(或燕辽式)造山带模型。这一模型不但可以满意地解释为什么弧火成岩属性的岩浆活动可深入远离海沟达一千多公里的内陆地区以及挤压与拉伸交替的反转构造的发育,而且还可以比较满意地解释为什么火成岩组成极性极不明显,伴随岩浆活动的陆壳不断抬升等,并指出燕山期地幔岩石圈减薄,山根仍存在,所以造山后A型花岗岩(指碱性正长岩类)仍保持无负Eu异常,而本区新生代处于大陆裂谷发育环境,地幔岩石圈与陆壳均减薄。  相似文献   
825.
莱州湾游泳动物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2010和2011年春季(5月)、夏季(8月)、秋季(10月)和冬季(12月)进行的8航次调查数据,研究了莱州湾游泳动物群落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结果显示,调查共捕获游泳动物85种,2011年生物量略高于2010年;生物量季节间差别较大,各季节生物量排序为夏季、秋季、冬季和春季;不同年间相同季节生物量差异多不显著(秋季除外);除2010年春季外,其余季节均为鱼类生物量最高,甲壳类次之,头足类最低;从全年调查平均值来看,莱州湾西侧游泳动物生物量(60.2 kg/h)明显高于东侧(33.4 kg/h)。根据8航次31个主要种类生物量聚类分析,莱州湾20调查站位可划分为4组:组I由位于调查海域东南的3个站位组成,组II由位于调查海域东部及中部的8个站位组成,组III由调查海域西北部(黄河口南侧)的3个站位组成,组IV由西部6个站位组成。组I浮游植物丰度、浮游动物生物量、游泳动物生物量和游泳动物多样性指数在各组中均最低,而底栖动物生物量最高;组III和组IV的浮游植物丰度、浮游动物生物量以及游泳动物生物量高于组I和组II。ANOSIM分析表明,各聚类组间群落结构虽有不同,但差异并不显著。DCCA分析表明,温度、盐度、底栖动物生物量以及浮游植物丰度是影响游泳动物群落的重要因子。研究表明,目前莱州湾游泳动物群落总生物量处于较低水平,特别是春季生物量下降尤为严重;生物量的季节分布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春季生物量极低,夏季生物量相对较高;底层鱼类比例下降的趋势有所逆转,头足类比例明显增加。莱州湾游泳动物群落格局异质性较低,可能与莱州湾生境异质性低以及人类剧烈干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26.
采用微藻一次培养实验,研究了铜、锌、镉离子,微藻渗出物,螯合剂EDTA对叉边金藻生长的影响。铜、镉,对叉边金藻的毒性较强,锌较弱。螯合剂EDTA对叉边金藻的生长有促进作用。混合实验表明,铁、锰离子,EDTA都能有效地降低铜的毒性;藻渗出物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铜的毒性;镉、锌对铜的毒性有拮抗效应。此外,通过测定介质和细胞铜的含量,研究了铜在细胞表面的吸附行为,并在铜致毒机理以及其他化学因子的去毒机理方面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827.
黄土塬地区浅层黄土结构疏松,波速低,对地震波的能量吸收严重,高频衰减强烈,导致野外采集的地震资料品质较差,折射波、面波等多种干扰严重。针对该区特点,在资料处理中采用浮动基准面解决静校正问题,运用叠前去噪技术消除折射波、面波等干扰,并通过叠后去噪技术进一步去噪;通过优化处理流程,精选处理参数,使得地震资料信噪比明显提高,获得了较好的成果。  相似文献   
828.
采用查找网点中心的方法,计算出任意加网图像的网点网格,按网格中网点的面积率来转换成灰度值,改变二值图属性,从而达到去网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去网效果与加网图像的分辨率、加网线数、加网角度等因素有关。使用此算法可以得到较满意的去网效果,可以合成出满足打样要求的彩色图像,用于RIP后图像的数字打样。  相似文献   
829.
利用辅助图像进行IKONOS图像的去云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遥感图像上的局部云层覆盖会直接影响遥感图像的使用,在图像预处理阶段应进行去云处理。文中讨论了IKONOS多光谱图像上的“厚云”去除方法。主要思路是:利用与IKONOS图像光谱特性极为相似的陆地卫星ETM 多光谱图像的前四个波段作为辅助图像,将ETM 图像与IKONOS图像配准后,利用辅助图像上的信息替换IKONOS图像上的有云区域,实现IKONOS图像的去云处理。实验表明:在辅助图像存在的前提下,本文的去云方法足一种理想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30.
利用小波变换降低环境噪声对测深数据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测深数据在环境噪声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利用海底信号和环境噪声小波变换模的极大值在不同尺度下具有不同的传播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