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43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222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文论述了穆龙套金矿床Au、W、As等地生晕特点及与矿化的关系,并通过对其东南侧所作的地球化学研究,对伴生元素进行了垂向和横向的分带。根据原生晕的组成及展布特点确定了矿床成因。  相似文献   
22.
王世新  杨毅恒 《世界地质》2010,29(3):383-391
红石金矿床是新疆东天山康古尔塔格金矿带中的代表性矿床之一。通过对其地表、已开采中段及部分钻孔的岩石系统采样分析和计算统计,研究了各指示元素在不同位置的组合特征。结果表明:指示元素中Au、Ag密切相关,其他元素组合复杂多变,反映了成矿成晕的多期性、多阶段特点。结合实际勘查资料,采用多种计算方法,建立了矿床原生晕轴向分带模式,即矿床轴向分带(自上而下)为Bi-Mo-Hg-Zn-Pb-Ag-As-Cu-Sb-Au。利用不同中段的7个分带评价值指标确定了矿体的叠加模型。  相似文献   
23.
通过对辽宁白云金矿区典型的Ⅰ-1号金矿体11线的地表及井下不同标高进行系统采样,分析各指标异常在空间上与金矿体之间的对应关系,弄清白云地区地表土壤次生晕与坑道原生晕的关联性,发现烃气测量法在辽宁景观条件下完全适用,总结出了本区进行找矿预测的地质和地球化学找矿标志。通过对姚家岭北部地区进行烃类组分及部分微量元素异常展布特征分析,并结合异常分布区的地质条件进行了综合找矿潜力评价,圈定了相关找矿有利区。  相似文献   
24.
通过系统采集紫金山铜金矿床4~11线共41个钻孔的岩矿样,绘制原生晕剖面图,建立垂向元素分带序列、矿体剥蚀程度准则,结合深部指示元素的特征,进行隐伏矿预测。该矿床金矿近矿晕为Au-Ag-Zn1,尾部晕为BiGa-Mo-Sn-Ti-Co-Ni-W1-V;铜矿前缘晕为Hg-Sb-As,近矿晕为Cu-Pb1-Zn2,尾部晕为Be-W2。矿体剥蚀程度评价表明,高硫型铜矿体往深部已尖灭。深部F-Mn-Pb2-Zn3的异常形态和元素组合符合典型斑岩矿床的外带特征,斑岩体延伸至矿床周边;深部的蚀变矿物组合、金属矿物组合、流体包裹体特征等均表明深部可能存在斑岩铜(钼)矿床。  相似文献   
25.
对岗岔金矿第3号金矿脉进行了地球化学多元素及相关性分析,结合我国多个金矿地球化学原生晕元素组合规律和该矿单元素衬值的分布特点,确定岗岔金矿3号金矿脉的特征元素组合为:Au-Ag-Pb-Zn是近矿晕元素组合;Hg-As是前缘晕元素组合;Bi-Co-Cu-Ni是尾晕元素组合。根据上述元素组合特点进行3号金矿脉原生晕空间分带和叠加规律分析,结果表明轴向分带规律和叠加特点非常明显,显示该脉成矿具有向南侧伏的特点,且侧伏延伸方向叠加晕尚未封闭。基于以上分析结果,推测该矿深部向南仍有很大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26.
周顶 《地质与勘探》2015,51(6):1126-1137
红庄-元岭金矿床位于豫西熊耳山金及多金属成矿带南亚带上,是近年来发现的中型金矿床。通过对该矿床地质特征、成晕元素共生组合及分带特征的研究,认为该区原生晕分带序列整体为正常序列,49号勘探线中存在前缘晕元素与近矿晕元素叠加共存的现象。地球化学参数反映了该区成矿具多期多阶段的特点,部分参数在深部有向高值转折的趋势,Au及近矿晕元素异常规模向深部具有增大趋势,表明深部有一定找矿潜力。结合原生晕轴向序列特征及地球化学参数、异常规模随深度的变化特征,认为浅部找矿的重点应放在海拔约400m以上,攻深找盲的重点应放在海拔300m以下。  相似文献   
27.
矿区位于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苏家店乡大窝铺——金秀营子一带,通过对矿区的野外地质施工,确定以下三个找矿标志和两个找矿方向。找矿标志:(1)地质标志:大窝铺区找矿标志为北东向断裂带,铁锰染、硅化、黄铁矿化发育地段;金秀营子区找矿标志为绿泥石化——高岭土——裂隙构造破碎带,地表具有褐铁矿化;(2)地球物理标志:金秀营子区内进行了1∶5000激电扫面测量,圈出一条走向为南北向的异常带IP1。该激电异常的规模、形态与矿化蚀变带吻合,依据异常特征,认为该异常可能是由深部含Ag、Pb、Zn等金属硫化物的极化体引起;(3)地球化学标志:综合两个钻孔化探原生晕异常情况,成矿元素垂直分带大致为:上部Au、Ag,中部Ag、Pb、Zn,下部Zn。从相关系数矩阵表分析,Mn元素与Sb和Hg元素相关性较强,认为本区地表的Mn矿化和Mn染对找矿有较好的指示作用。找矿方向:(1)矿区各蚀变带矿化的强弱顺序:强绿泥石化带→绿泥石化带→硅化绢云母角砾岩带→石英网脉带→糜棱岩化带,因此在本区以寻找绿泥石化带与硅化绢云母角砾岩带为主要找矿方向;(2)主要针对研究区圈出的激电异常IP1,进行深部钻探验证,该异常处于矿化蚀变带上,可能是由深部含Ag、Pb、Zn等金属硫化物的极化体引起。  相似文献   
28.
The primary halos of porphyry copper deposits are characterized by compositional zonhag in three dimensions. Two ideal zoning patterns can be divid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hape of primary halos in space: bell-shaped and anticline-shaped, In the process oF alteration-minerallzation, K, Si, (OH), Fe, Cu, Mo, Ag, S, Ba, Rb,Pb, Zn, As, etc. were imported, while Na, Ca, Mg, Fe, Al, Ti, Mn, V, Co, Sr, Pb, Zn, etc.were exported or became activated, and then transported and reprecipitated. Both import and export of Fe, Pb and Zn may have taken place. The foundamental factors controlling the zoning of primary halos are: the stability of complexes and the activity of elements; pH, Eh, the behaviour of sulfur and the sulphophile character of elements; regularities governing the concentration of a constituent and isomorphism;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and tectonic setting and country-rock characters. The authors consider that the zoning patterns of primary halos in porphyry copper deposits are tke outcome of integrated effects of the factors mentioned above.  相似文献   
29.
本文结合实际资料,将趋势面分析与地质统计学从理论及其实践结果进行了对比,证明地质统计学比趋势面分析有许多优点,指出在处理化探数据时应大量采用地质统计学方法。  相似文献   
30.
五星锡矿床成矿元素有Sn、Pb、Zn,伴生元素为Cu、Ag、As,产于岩体和地层中不同产状的矿体,其原生异常分带特征不同,次生晕的Ⅰ、Ⅱ、Ⅲ级异常分别反映矿体赋存部位、矿化范围和蚀变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