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9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179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32篇
地球物理   47篇
地质学   658篇
海洋学   9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88篇
自然地理   4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194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有机质与黔西南烂泥沟金矿床关系密切 .在区域上 ,有机碳与金在断裂带内共同富集 .有机岩石学和PIXE分析研究表明 ,与矿化关系密切的焦沥青粘附在石英脉壁上或充填微细石英脉 .焦沥青富含金 ,并与载金矿物黄铁矿和毒砂等紧密共生 .热模拟实验表明 ,在水 油 岩共存体系中 ,成矿流体中的金 99%将在原油相中富集 .原油在金矿成矿过程中的作用是 :原油作为金的载体携带金进入三叠系浊积岩 ,与氧化性的流体相遇发生热分解和热化学还原作用 ,金从原油中释放并被还原沉淀 ,富集成矿 .  相似文献   
72.
为了保证随着世界人口增长和经济膨胀所需的能源供给量,必须预测原油的生产率和最终开采量,以明智地部署和采取适宜的行动。原油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直到达到世界最高产量。由于常规油产量的下降而造成的能源不足将通过扩大大煤、天然气、非常规油(从焦油砂、重油与油磁岩中提炼)、核动力与水力发电、可再生能源(太阳、风和地热)的生产来填补。根据目前的估计,预测石油产量呈下降趋势,美国常规原油的最终开采量为329  相似文献   
73.
全球洋底增生构造及其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Cande等人 1 989年发表的第 3代全球洋底磁条带图 ,以增生区和增生期的概念对全球三大洋洋底增生构造进行了系统的单元划分 ,揭示了洋底构造的演化过程 .共划分出 49个增生区和 6个增生期 .发现后期增生过程对前期增生区具有裂解和楔入等改造作用 ,从整体上看 ,洋底增生过程具有全球尺度的同步性幕式特性 ,在空间分布上则有很强的非均匀性和局部的不连续性 .  相似文献   
74.
75.
76.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南部红车断裂带- 车排子凸起油气藏众多,原油物理化学性质和地球化学特征十分复杂,原油类型及其来源长期存在很大争议。本文在准噶尔盆地不同时代烃源岩生成原油典型地球化学特征与主要油源判识指标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对红车断裂带- 车排子凸起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和来源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将该区域原油分为五类,其中三类原油分别来源于二叠系湖相烃源岩、中—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古近系安集海河组湖相烃源岩,另外两类为混合原油,分别为来源于二叠系湖相烃源岩的生物降解稠油与中—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生成的正常原油和古近系湖相烃源岩生成的正常原油的混合原油。红车断裂带石炭系—白垩系油藏原油主要来源于沙湾凹陷二叠系湖相烃源岩,车排子凸起东北部春风油田稠油来源于沙湾凹陷二叠系湖相烃源岩;车排子凸起东侧- 红车断裂带西侧新近系沙湾组油藏轻质原油来源于四棵树凹陷古近系湖相烃源岩;车排子凸起中部春光油田白垩系—古近系油藏稠油为二叠系来源稠油和侏罗系正常原油的混合原油,新近系沙湾组油藏稠油为二叠系来源稠油与新近系正常原油的混合原油;车排子凸起西部石炭系—古近系油藏轻质原油来源于四棵树凹陷中—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而新近系沙湾组油藏轻质原油来源于四棵树凹陷古近系湖相烃源岩。本文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南部地区油气藏成藏研究及区域油气勘探决策具有重要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77.
凹凸棒石粘土催化裂解生物质焦油模型化合物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小型固定床反应器上,以苯酚为模型化合物对生物质焦油在凹凸棒石粘土负载Ni催化剂上的催化裂解反应进行了研究。重点考察了Ni在催化剂上的分散度以及温度、Ni的负载量、水碳比(S/C)、气相停留时间对苯酚转化率和裂解气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尽管凹凸棒石粘土本身对苯酚的转化不明显,但是在负载Ni以后尤其是超过反应温度700℃时对苯酚的转化率有明显的提高。Ni/PG(凹凸棒石负载Ni)催化剂在经过H2还原后由于其活性的提高使苯酚转化率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较长的气相停留时间有利于苯酚的裂解,但是当气相停留时间超过0.5s时,苯酚转化率并无明显提高。另外,苯酚转化率和H2的产量随着S/C在0~4.4之间增加而增加,超过4.4转化率提高不明显。  相似文献   
78.
甘孟光 《世界地质》2010,29(2):305-309
对气体、泡沫等欠平衡钻井条件下测井方式进行阐述,通过不同钻井液电阻率下对感应测井进行数字模拟,发现气体、泡沫等介质对感应测井影响较小。天然气介质和原油介质条件下感应测井现场实验的资料分析说明,感应测井在气体、泡沫等欠平衡钻井条件下可行。  相似文献   
79.
张斌  黄凌  吴英  王辉  崔洁 《地学前缘》2010,17(4):270
库车坳陷以产天然气为主,同时产出少量原油和凝析油,油气充注不同步,普遍具有"油早气晚"的特点,晚期大量天然气的侵入,必然对早期聚集的油藏发生改造作用。对气藏中原油成分变化的定量计算和讨论,可为天然气的注入强度定量评价提供直接证据。未遭受气洗的原油,正构烷烃摩尔浓度的对数与相应的碳数呈线性关系,而气洗作用可使轻组分的正构烷烃最先溶解于干气中,并随着天然气继续向前运移,原始油藏中的轻组分正构烷烃大大减少。以此为理论基础,建立了正构烷烃损失的定量计算模型。结果表明克拉2构造原油正构烷烃损失程度最高,平均可达70%左右,大北构造带原油正构烷烃损失程度差异较大,与该地区断块发育有关。气洗作用导致原油正构烷烃减少,而金刚烷、多环芳烃等在天然气中溶解度较低的化合物得以浓缩富集,相对含量大大增加。轻芳烃含量也会随之而增加,原油芳香度增加,石蜡度降低。在模拟实验基础上对气洗程度进行了定量评价,初步估算表明,克拉2构造原油遭受的气洗作用最强,是其他构造带的2~5倍。  相似文献   
80.
郯庐断裂带为我国东部北北东—北东向岩石圈深大断裂带。在其南段的邻区,分布有胶东金矿区、鲁西铁金矿区以及长江中下游的铁铜(金)成矿带和苏北油气田等矿产。从已获得大量测年资料分析,可将构造—岩浆—成矿事件分为3个阶段:1)早期(800~550 Ma):自元古宙泛古陆裂解和随之而来的加里东期古地震和局部海西期喷流作用,证实地壳运动早已拉开了它的"构造活动序幕",此阶段继承和构建了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先存的构造薄弱带,从成矿作用而论,此阶段可称为"成矿预备场地";2)主期(1 80~110 Ma):在三叠纪期间,扬子板块和华北板块陆—陆碰撞和中生代西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等,造就了现今郯庐断裂与分支断裂的构造格架。其中主峰形成时间为140~120 Ma±,在这个阶段广泛有钙碱性系列、富钾高锶钙碱系列、碱性系列岩浆和后期成矿热液,沿着有利构造空间剧烈活动和成矿就位。本区壳幔混熔型和壳源同熔型花岗岩,是地壳减薄和下地壳拆沉、底侵的产物,而不是单一的构造运动的结果。此阶段可称为断裂构造—岩浆活动—成矿作用的鼎盛期;3)晚期(60Ma~现代):沿东西向与北北东向(或北东向)断裂交汇处,存在橄榄玄武岩喷侵,为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提供了热源和物源,此期可称其为构造—岩浆活动的衰变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