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9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179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32篇
地球物理   47篇
地质学   658篇
海洋学   9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88篇
自然地理   4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194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南山坪古油藏的形成及其破坏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凡元芳  丰勇 《矿产与地质》2005,19(3):296-298
南山坪古油藏以南山坪背斜(圈闭)为依托,油藏的形成、破坏与背斜(圈闭)的形成及演化息息相关。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的构造运动形成了南山坪背斜的雏形,与之对应的是最初的油藏形成;南山坪背斜在印支运动得到加强,形成构造圈闭,与之对应的是原油藏裂解生气及烃源岩进入生气阶段,形成气藏及部分沥青。之后的燕山运动Ⅱ幕使得南山坪背斜(圈闭)被褶皱和断层复杂化,形成由东南向北西的逆冲断裂,其上覆盖层抬升、剥蚀,原油藏彻底破坏,成为古油藏。分析认为,南山坪古油藏的破坏因素主要是印支期的热裂解和燕山运动Ⅱ幕的构造抬升、剥蚀,且后者更为主导因素。比较南山坪古油藏、余杭泰山古油藏及威远气藏,力图寻找其共性及差异性,从而为中国南方的油气勘探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2.
注水开发过程中原油的水洗作用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注水开发过程中的水洗作用是一个以往被忽略,但又十分重要的问题.通过对3口井、时间间隔为20年的6个原油样品系统的地球化学测试与对比研究,探讨了注水开发过程中水洗作用对原油的改造作用以及各种地球化学参数的变化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在注水开发过程中,水洗作用对芳烃的影响远大于饱和烃,主要表现在芳烃组分的含量明显降低,一些芳烃类化合物的含量和芳烃参数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认为这些变化是注水开发过程中原油遭受水洗作用的特征性标志,并对油源对比和油气运移等研究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3.
北部湾盆地不同凹陷原油生物标志物分布与组成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对取自北部湾盆地不同凹陷典型原油样品中各类生物标志物的分布与组成特征的系统分析,发现盆地北部的涠西南凹陷和乌石凹陷所产原油具有姥植比低和奥利烷与各类重排构型生物标志物含量低,而C26+长链三环萜烷系列和C304 甲基甾烷含量高的特点,且其三环萜烷系列呈现以C23为主峰的正态分布,指示了该类原油的烃源岩沉积时水体较深,还原性相对较强,且原始生烃母质以藻类为主;而南部福山凹陷和迈陈凹陷所产的原油则具有姥植比高和奥利烷与各类重排构型生物标志物含量高的特征,而C26+长链三环萜烷系列和C304 甲基甾烷含量低,且其三环萜烷系列呈现C19—C26阶梯状依次降低,表明这类原油的烃源岩沉积时水体较浅,还原性相对较弱,且原始生烃母质中被子植物来源的陆源有机质贡献较大。由此表明北部湾盆地南北不同凹陷第三纪的沉积特征和有机质生源构成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4.
华北地区震群活动的阶段性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宋治平  徐平  薛艳 《地震》2001,21(1):47-52
通过对华北地区1970年以来震群活动的分析表明,唐山地震的震群活动显示出一定的迁移性和阶段性。应用流变介质包体孕震模型的理论进行了初步力学分析。张北地震的预测检验表明,震群活动的迁移性与阶段性对强震的中期预测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5.
激光热裂解-色谱-质谱分析方法具有从技术层面上融合分子地球化学方法和有机岩石学方法的潜能。通过抚顺煤镜质组分和树脂体的研究实例,介绍了激光热裂解-色谱-质谱探针分析的基本原理及测试方法。抚顺煤显微组分的微区热裂解产物特征中,镜质组和树脂体热解产物的正烷烃、烷基萘和四氢化萘的总体面貌相似,但树脂体中正烷烃含量较低,而烷基四氢化萘明显较高,这可能反映显微组分形成过程中发生过低分子烃类在各显微组分之间的混合作用。除此之外,还把激光热裂解-色谱-质谱探针技术与传统的分子地球化学方法、有机岩石学方法进行比较。探讨了激光热裂解-色谱-质谱探针技术的应用前景以及尚待解决的技术问题。落射到样品表面的激光束能量(温度)和控制和激光辐射时间的,激光束斑大小、热解产物量、色谱-质谱检验灵敏度极限三者关系等,都是限制新技术应用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56.
胶态分散凝胶(colloidal dispersion gel ,简称CDG)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的Smith等人在实验室内试图寻找一种定量评价层状凝胶的方法时被偶然发现的,并用于深部调驱.90年代中期,Smith 正式提出了CDG的概念.CDG的特点是采用低浓度的聚合物和交联剂,使之形成粘度很低的胶态分散凝胶,表现出没有一定形状,具有一定流动性,能进入地层深部,选择性地堵塞大孔道或高渗透层,使液流转向进入较低渗透层,改善因非均质性造成的波及系数低的问题,从而大幅度的提高这类油藏的采收率.该技术还具有施工简便、成本费用低、适用性广的特点,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57.
绿柱石通道中配合物的振动光谱和辐照裂解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四川平武富碱型绿柱石为研究对象 ,采用 IR和 L RM测试方法 ,重点对通道中氢化物和多聚合离子的配位构型、辐照裂解及热致转型进行了较深入系统的研究。研究表明 ,在该区成矿作用条件下 ,绿柱石通道中的钠离子趋向与氢离子化合反应生成 Na H氢化物 ,并占据通道中的 C2 位。在垂直 c轴方向上 ,以 3165 cm-1,3114 cm-1及 30 31cm-1伸缩振动弱吸收谱带为特征。[Fe2 ( OH) 4 ] 2 多聚合离子占据通道中的 C1位 ,以 32 34 cm-1伸缩振动锐吸收谱带为特征 (∥ c轴 )。辐照作用导致上述多聚合离子的裂解 ,并形成不稳定的 [H0 ] i心和相对稳定的 [Fe3 ] OH心。与之对应的吸收谱带分别出现在 3110 cm-1(⊥ c轴 )和 335 5cm-1(∥c轴 )处。通道中 Na H和 [Fe2 ( OH) 4 ] 2 多聚合离子的存在 ,可视为该类型绿柱石的一个重要的成因标志。  相似文献   
58.
龙胜地区镁铁质侵入体: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镁铁质侵入体进行了单颗粒锆石U-Pb年代学和Sm-Nd同位素示踪研究。结果表明:镁铁质侵入体是起源于长期亏损地幔源区的岩浆在760Ma侵位结晶的产物,其侵位过程中遭受地壳物质的混染。该年龄结果限定了丹洲群地层的沉积上限年龄,并为龙胜地区不存在蛇绿岩套的认识提供重要的年代学制约。镁铁质岩浆的形成、侵位可能与Rodinia超大陆~825Ma裂解之后的另一次裂解事件相联系。  相似文献   
59.
邹海峰  田莉玉 《世界地质》2001,20(4):350-352
在测定原油中金浓度和对相关岩心样品中金分析的基础上,初步研究了原油对岩石中金的活化迁移作用。结果表明,原油中的金浓度与对应的岩心样品中含金量呈正相关性,原油对岩石中金具有较强的活化迁移作用,为原油对金的相互作用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60.
山东省干旱演变规律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志刚  杨洪昌 《气象》1996,22(5):25-29
利用近500年旱涝资料分析了干旱对山东省农业,工业及环境的危害。利用功率谱和模糊判别函数研究了旱涝的周期性和阶段性,指出旱涝的演变规律可为气候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