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50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213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51.
运用地体和地体活动论观点,提出青藏高原结构划分的新方案;强调青藏高原的形成经历了新元古代以来长期活动的过程,青藏高原是一个“非原地”诸多地体会聚、拼合以及经历复合碰撞造山的“造山的高原”;大型走滑断裂在青藏高原形成中起着地体相对位移、侧向挤出、移置及使高原几何形态扭曲的作用。提出青藏高原隆升的“南缘超深俯冲(>600km)、北缘陆内俯冲、腹地深部热结构及岩石圈范围内的向NE右旋隆升”的多元驱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252.
盛夏青藏高原低涡发展东移的动能收支过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计算了5次发展东移和原地生消的青藏高原低涡的动能收支。分析表明,由于环境场对低涡的作用不同,使得高原低涡或发展东移,或原地生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原低涡发展东移的动能收支过程。这种分析对天气预报和数值模式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253.
副族元素的成矿作用与矿田类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姜莲婷  陈国能 《地学前缘》2011,18(1):95-101
岩石熔融 岩浆固结过程不仅导致花岗岩的形成,同时造成了副族微量元素的富集,形成不同类型的矿床和矿田。根据成矿元素与氧、硫元素的关系,文中将上述元素形成的矿田分为亲氧元素型、亲硫元素型和氧硫复合型。前者产于花岗岩体内部,成矿与成岩基本同时,矿田的形成主要受控于岩浆分异作用和岩体剥蚀深度;次者产于岩体外部,成岩与成矿具有一定的年龄差,矿田控制因素主要为深部重熔界面隆起区的埋深和相应控矿构造的产状;最后一类矿田的特征是花岗岩体内部产亲氧元素矿床(主要为铀钍),矿床与容矿岩体通常有巨大年龄差,在岩体外围则分布亲硫元素矿床,本类矿田的控制因素主要为区域地壳熔融(重熔)次数及晚期重熔界面隆起区的埋深。  相似文献   
254.
黄费新 《地质与勘探》2020,56(5):1057-1064
在以往研究中,原地生成宇宙成因核素测年技术虽然理论上可以利用两种核素(如10Be和26Al)联立方程组同时解出暴露年龄和侵蚀速率,但在实践中却常采用单种核素(常用10Be)分别解出最小暴露年龄和最大侵蚀速率,26Al数据只用于辅助判断。这主要是因为受目前误差水平限制,10Be和26Al的测试数据结果,常常并未能达到联立两个方程解出暴露年龄和侵蚀速率两个参数的精度(当然也有其他因素影响),这在投影图上常表现为被认为只有一次性暴露历史的样品,投影结果在稳态侵蚀岛之外,只有加上误差,才能进入或靠近稳态侵蚀岛。同理,在推导出包含生成速率加速率的计算等式后,虽然理论上抬升区长期暴露的样品也能够利用两种核素(如10Be和26Al)同时解出侵蚀速率和抬升速率,但实践上10Be和26Al浓度投影结果可能并未在抬升的正常投影区(稳态侵蚀岛上曲线附近),从而解出的侵蚀速率和抬升速率合理性存疑。对此,参考计算最大侵蚀速率的原理,提出利用长期暴露样品的10Be浓度来解出抬升区地表最大抬升速率的计算方法(,从而可以对碰撞造山抬升区的抬升速率上限进行限定。  相似文献   
255.
对出露于碧口地块西南部的南一里岩体进行了系统的地球化学研究,重点讨论了南一里岩体的岩石成因、成岩物质来源及其构造环境.该岩体的SiO2和Al2O3的含量均很高,SiO2含量变化为71.29%~73.05%,A/12NK在1.07~1.11之间;FeO/(FeO+MgO)比值较低,为硅和铝过饱和类型,属典型的强过铝质花岗岩.稀土元素总量(∑REE)为56.80×10-6~89.12×10-6,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右倾型,具有弱的负铕异常.Ta、Nb、P、Ti 等高场强元素具有明显的负异常,而Rb和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具有明显的正异常.岩浆源区可能是以杂砂岩成分为主的沉积岩部分熔融形成的花岗质岩浆上升侵位形成的,是一种典型的壳源成因类型.南一里岩体具有后碰撞岩浆活动的特征,是印支期华北地块和扬子地块碰撞导致地壳加厚环境下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形成于同碰撞(挤压环境)向碰撞后(伸展环境)转化阶段,为后造山花岗岩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