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9篇
  免费   131篇
  国内免费   316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93篇
地质学   787篇
海洋学   23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3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1.
TTG岩石组合及其成因的实验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TTG岩石组合及其时空分布特征,成因假说,部分熔融实验模拟进行了综述。TTG岩石重稀土元素分馏模式和亏损重稀土元素的特征表明其源区为铁镁质地壳;部分熔融实验结果显示,TTG岩石最可能的成因机制是角闪岩或榴辉岩在高压下通过较高程度的部分熔融形成的,其残留相为呈悬浮状的榴辉才块。  相似文献   
312.
有史以来最大的一项海洋地球物理试验给出的结论是:在距南美洲西海岸约1610m的南太平洋上的东太平洋海隆下方及其附近熔融体的分布令人吃惊。这项受到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和“洋脊跨学科全球实验计划”资助的地幔电磁和层析试验,共有来自世界范围内9家研究机构的...  相似文献   
313.
在长白山天池火山爆破式喷发作用产物中的玻璃包裹体均一过程中,某种类型的物相变化常常集中于某个特定的温度区间。包裹体中气泡变小的温度有两个富集区间:在875~975℃之间气泡开始有明显的减小,而在1025~1125℃之间,气泡减小则十分强烈。包裹体粒度较小时,其均一温度往往都要低一些;而粒度较大的包裹体,其气泡粒度往往也较大,这些包裹体一般情况下都较难均一,有时甚至根本就不能均一。  相似文献   
314.
以岩石粉末试样的熔融实验为基础的 Q Ab Or An H2 O 体系的相关系表明,地壳岩石的熔融作用遵循矿物相消失所制约的固 液相平衡规律。然而,地壳岩石块状样品开放体系的熔融作用,其熔融机制、矿物相转变、初熔液相成分、残余固相等方面,均与地壳岩石封闭体系的熔融作用有很大差别。石英闪长岩开放体系的熔融实验表明,岩石的熔融首先从含水矿物的脱水熔融开始,从而熔体成分由基性逐渐转变为中酸性,残余固相趋于超酸性。这一实验结果对大陆地区岩浆起源和深部地壳物质组成的研究可能有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315.
大洋橄榄岩和洋中脊玄武岩是地幔熔融和熔体萃取过程中的互补产物 ,地幔熔融和熔体萃取过程形成洋壳 ,因此大洋橄榄岩和洋中脊玄武岩的研究可提供这一过程的独立信息。通过大洋橄榄岩和洋中脊玄武岩的岩石学与地球化学研究 ,特别是痕量元素在熔融和熔体演化过程中地球化学行为的研究 ,对定量描述洋中脊下地幔熔融动力学和认识化学地球动力学模式是十分重要的。目前 ,大洋橄榄岩的研究 ,已成为岩石学研究的前沿领域之一。  相似文献   
316.
铜陵地区是长江中、下游铁、铜、硫、金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对铜陵地区中酸性侵入岩及其岩石包体中的包裹体进行了较系统的岩相学、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光谱研究。通过岩相学观察发现了 3类包裹体 ,即晶质熔融包裹体、流体熔融包裹体和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资料表明 ,本区的岩浆流体成矿演化可分为 3个阶段 :岩浆阶段 ( >12 5 0~ 90 0℃± )、过渡岩浆阶段 ( 90 0~ 75 0℃± )和岩浆期后热液阶段 ( <75 0℃ )。部分熔浆的温度之高 (可达 12 5 0℃ ) ,表明其可能是底侵幔源岩浆同熔下地壳形成的。在老庙基岩体、小铜官山岩体、鸡冠石岩体和小陶家岩体中产有晶质熔融包裹体、流体熔融包裹体和流体包裹体这 3种包裹体 ,表明相应的岩浆流体演化具有连续性、继承性和阶段性 ,其对应的成矿溶液以岩浆热液为主 ;与此不同的是 ,在鸡冠山岩体和白芒山岩体中仅产有晶质熔融包裹体和流体包裹体两种类型的包裹体 ,表明相应的岩浆流体演化不具连续性 ,其对应的成矿溶液以天水热液为主。此外 ,在小铜官山岩体和鸡冠石岩体的中酸性侵入岩中 ,发现了不混溶包裹体 ,其可能是在压力释放条件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317.
北阿尔金造山带中的阿北花岗岩体出露于喀腊大湾与阿尔金北缘断裂交叉部位的东南侧,主要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似斑状二长花岗岩组成,二者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较为相似。锆石SHRIMP U-Pb定年结果表明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结晶年龄为427.3±5.7 Ma。阿北花岗岩体具有以下地球化学特征:1高SiO_2(68.68%~72.83%)、高碱(Na_2O+K_2O=6.52%~7.91%,Na2OK_2O)、准铝质(A/CNK≈1);2高Sr和LREE,低Y(10μg/g)和Yb(1μg/g);3高Sr/Y值(40);4非常弱甚至没有Eu负异常。这些特征表明阿北花岗岩体形成于加厚的镁铁质下地壳部分熔融,其源区残留了大量的石榴子石而不含斜长石;同时,岩浆在上升的过程中经历了分离结晶作用。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在440~420 Ma北阿尔金造山带中残留有加厚的镁铁质下地壳,而在420 Ma之后发生了广泛的下地壳拆离与减薄。也就是说,北阿尔金造山带构造体制转换的时限为440~420 Ma,伴随着阿北花岗岩体的侵位。  相似文献   
318.
藏北蛇绿岩中尖晶石类矿物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邓万明 《地质科学》1988,(2):121-127
本文根据东巧蛇绿岩中镁铁质-超镁铁质杂岩的尖晶石化学成分特征,讨论了该区变质橄榄岩产生的构造位置、上地幔部分熔融程度等。东巧蛇绿岩组合代表一种过渡型岩石圈物质,这已为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的研究所支持。本文从矿物学方面又提供了新的论据。  相似文献   
319.
批式熔融是大洋玄武质岩石形成的主要机制之一。本文建立了批式熔融作用中元素间的线性关系模型,并应用于北秦岭宽坪群变玄武质岩石化学分析资料的研究,对变异图解、相关矩阵、源区成分计算和估计等问题作了讨论。给出了一些具体应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320.
赵劲松  赵斌  李兆麟 《地球化学》2000,29(5):500-503
以显微照片方式报道了对大冶铁矿床夕卡岩矿物中熔融包裹体、熔-流包裹体和流体包裹体的观察结果和对包裹体相态特征的研究结果。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包裹体中,矿物熔融包裹体最为常见,偶见熔-流包裹体和流体包裹体。熔融包裹体在大冶铁矿床夕卡岩矿物中不仅存在而且广泛分布,在偏光显微镜下很容易找到。熔融包裹体的存在对夕卡岩传统的接触交代成因观点具有挑战性,有助于夕卡岩和夕卡岩矿床成因理论研究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