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13篇 |
免费 | 317篇 |
国内免费 | 93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0篇 |
大气科学 | 10篇 |
地球物理 | 89篇 |
地质学 | 2533篇 |
海洋学 | 253篇 |
天文学 | 2篇 |
综合类 | 94篇 |
自然地理 | 7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6篇 |
2023年 | 149篇 |
2022年 | 139篇 |
2021年 | 130篇 |
2020年 | 103篇 |
2019年 | 112篇 |
2018年 | 81篇 |
2017年 | 67篇 |
2016年 | 81篇 |
2015年 | 97篇 |
2014年 | 124篇 |
2013年 | 88篇 |
2012年 | 100篇 |
2011年 | 124篇 |
2010年 | 97篇 |
2009年 | 102篇 |
2008年 | 86篇 |
2007年 | 89篇 |
2006年 | 121篇 |
2005年 | 75篇 |
2004年 | 74篇 |
2003年 | 91篇 |
2002年 | 93篇 |
2001年 | 117篇 |
2000年 | 64篇 |
1999年 | 45篇 |
1998年 | 57篇 |
1997年 | 62篇 |
1996年 | 61篇 |
1995年 | 54篇 |
1994年 | 51篇 |
1993年 | 44篇 |
1992年 | 54篇 |
1991年 | 33篇 |
1990年 | 41篇 |
1989年 | 38篇 |
1988年 | 16篇 |
1987年 | 13篇 |
1986年 | 11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2篇 |
1976年 | 2篇 |
1972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195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0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为了研究西湖凹陷平北地区泥岩微量及稀土元素的分布特征及其地质意义,采用ICP—MS对研究区25个泥岩样品进行了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分析,研究表明:(1)研究区泥岩稀土元素主要来自陆源碎屑矿物,源岩主要为沉积岩及碱性玄武岩;(2)始新世末构造运动揭示的构造沉积界线在研究区留下了证据,微量元素比值、稀土总量等参数在此界面上存在明显的突变,界线十分明显,并且此界线亦是研究区平湖组与花港组的沉积界面,界面以下以三角洲沉积为主,界面之上主要为河流相沉积,这一沉积相转换面在研究区P1井尤为明显;(3)利用Sr/Cu比值推测平北地区始新世中晚期.早渐新世经历了较为明显的气候变化,总体上有逐渐变温湿趋势,并且研究区北部要温湿于南部。 相似文献
122.
123.
柴达木盆地第三系咸水湖相生油岩古沉积环境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系统分析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咸水湖相生油岩样品的微量元素、有机物、粘土矿物组成的基础上,揭示了研究区生油岩的无机元素和有机质组成特征;并结合沉积环境的无机与有机地球化学指标,重建了生油岩沉积时的古沉积环境。生油岩的B、Cl-及伽玛蜡烷含量表明,沉积时的水介质条件是半咸水—咸水环境,并伴随湖盆沉积中心北迁过程各层位地层的盐度发生规律性时空]化;生油岩的Fe2 /Fe3 、S2-、Pr/Ph比值、藿烷碳数分布模式及黄铁矿含量反映其沉积时的沉积环境为强还原性;粘土矿物组合特征及含量揭示这些生油岩的沉积相带介于中心咸湖相和边缘咸湖相之间。 相似文献
124.
东海盆地某油气田A井钻遇古近系平湖组P层为一套灰绿色含砾细砂岩.对此层中的微量元素、古生物资料、粒度特征以及测井资料的分析表明:沉积物中的硼元素含量较低,Sr/Ba比值小于1,Fe/Mn比值远大于5,这些指标反映沉积水体为淡水;同时,Ni/Co比值大多数介于2.5~5之间,而V/Ni比值大于1,指示研究层位沉积于还原环境中.该层沉积物中,蕨类孢子含量极高,花粉组合以阔叶类木本为主,且含较多喜暖湿针叶类花粉,说明当时盆地周边区域气候大致相当于现代亚热带气候,较温暖且偏湿润.A井P层中,砾石具近源快速堆积特征,泥岩属较深水沉积,岩层粒度具浊积岩特征;结合空间岩性展布状况可以判断,P层沉积相属于温暖湿润气候下的淡水近岸水下扇相. 相似文献
125.
近日,国家海洋局海洋科学技术司在杭州主持召开了“多频海底声学原位测量系统”科技成果鉴定会。来自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715所、国家海洋技术中心、浙江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和中国计量学院等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听取了由陶春辉研究员代表成果完成单位所作的技术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并审阅了查新报告、应用证明等相关资料。 相似文献
126.
广西红树林根际土壤放线菌的原位培养分离及其活性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发掘广西红树林根际土壤的放线菌资源,本文利用原位培养装置,埋于根际土壤中俘获放线菌,30d后取回实验室,采用平板涂布法对4个地点的原位培养样品于15种培养基上进行分离纯化;对分离株基于16SrRNA基因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进一步进行抗菌活性和产酶活性检测。共分离得到113株放线菌。对其中33株放线菌进行测序,结果表明20株属于链霉菌属,11株属于拟诺卡氏菌属,1株属于伦兹氏菌属,1株与拟诺卡氏菌属相似性最高为90%,很可能属于放线菌一个新属。抗菌实验结果显示其中有7株、4株、18株、6株、10株、3株实验菌株分别对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普通变形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具有抑制作用;有55株、62株、24株、72株的实验菌株分别具有纤维素酶活性、淀粉酶活性、胶原蛋白酶活性、酯酶活性。原位培养可以丰富对广西红树林根际土壤的认识,分离到了新种甚至可能是新属的放线菌,分离得到的部分放线菌菌株具有较高生物活性,为后续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127.
128.
辽西地区中生代义县旋回火山活动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辽西地区广泛发育中生代火山岩,其中以义县旋回火山岩最为发育。本文在对辽西地区义县旋回火山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的基础上,认为义县旋回火山岩具有同源性质,由壳幔混溶物质作用于统一的火山活动过程中产生。 相似文献
129.
130.
贵州独山锑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银亮 《有色金属矿产与勘查》1995,4(4):193-199
对独山锑矿床的微量元素和稳定同位素以及矿物包裹体的研究表明:含矿层(中下泥盆统)中成矿元素含量很高,构成了重要的矿源层;硫来自含矿层;有机炭在成矿中起了重要作用;成矿流体中的水应主要为大气降水;铅主要来自泥盆系围岩。因此认为,成矿物质应主要来源于地层,矿床的形成是地下水环流热液强改造成矿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