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28篇
  免费   3377篇
  国内免费   4356篇
测绘学   2890篇
大气科学   1303篇
地球物理   3429篇
地质学   12550篇
海洋学   2052篇
天文学   168篇
综合类   1331篇
自然地理   1438篇
  2024年   156篇
  2023年   656篇
  2022年   771篇
  2021年   778篇
  2020年   579篇
  2019年   836篇
  2018年   643篇
  2017年   633篇
  2016年   648篇
  2015年   788篇
  2014年   1157篇
  2013年   956篇
  2012年   1069篇
  2011年   1050篇
  2010年   966篇
  2009年   956篇
  2008年   1012篇
  2007年   878篇
  2006年   876篇
  2005年   706篇
  2004年   731篇
  2003年   781篇
  2002年   725篇
  2001年   749篇
  2000年   497篇
  1999年   477篇
  1998年   585篇
  1997年   582篇
  1996年   558篇
  1995年   538篇
  1994年   453篇
  1993年   402篇
  1992年   395篇
  1991年   401篇
  1990年   443篇
  1989年   393篇
  1988年   55篇
  1987年   41篇
  1986年   36篇
  1985年   42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8篇
  1975年   6篇
  1959年   8篇
  1958年   7篇
  1954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8 毫秒
991.
鉴于海底管道的服役水深越来越深,主要采用犁式挖沟机对预铺设于海床之上的海底管道采取后挖沟的方式将海底管道埋设于海床之下,以保护其免受不必要的损伤。针对后挖沟深度H是海底挖沟机的重要设计参数,也是影响管道悬跨的重要因素的问题,对SMD(UK)犁式挖沟机展开参数优化,确保作业过程中悬跨段管道在外部静水压力作用下,海底管道不会发生屈曲破坏。采用ABAQUS软件,分别建立了作业前和作业中两种工况下的悬跨模型,分析机械手对接触部分管道的损伤,结果显示,作业中的机械手对悬跨管道的损伤更大;同时,建立了作业中不同管径下,后挖沟深度对管道损伤的安全裕量关系曲线。进一步,结合作业中不同挖沟深度下的管跨段屈曲数值模型,对处于外部静水压力作用下的悬跨管的屈曲失效展开分析,结果显示,随着后挖沟深度的加大,不同管径下的悬跨段管道局部出现塑性压溃的临界压力值不断降低;管道外径的增大,降低了同一后挖沟深度下发生屈曲失效的压力值。最后,在后挖沟深度与外部静水压力组成的区域内,建立屈曲失效临界关系曲线,并划分出工作区和压溃区,为深海管道后挖沟埋管的施工提供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992.
孙丰春 《海洋测绘》2020,40(4):77-82
在大跨径桥梁的静载试验过程中,挠度是重要的技术参数,为确保挠度变形监测成果的可靠性,以某斜拉桥为例,综合应用精密水准测量法、连通管式挠度监测法和全站仪三角高程法,相互检核验证,分析评价内符合精度和外符合精度。结果显示,在封闭交通和温度相对恒定的环境下,几种方法的挠度监测结果均满足规范要求,但各有不足。由于受监测环境温度、车辆荷载、仪器自身精度等诸多因素制约,精密水准和连通管法结果较为接近,三角高程法则略有差异,应结合有限元模型和控制截面应力应变结果综合分析。3种方法相互检核,实现不同挠度测量方法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993.
石崆山Ⅱ段岩质高边坡稳定性的工程地质系统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岩质高边坡稳定性的分析评价涉及工程地质学、岩体力学、计算科学等多学科交汇的问题,是一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问题。在系统分析岩质高边坡赋存的地质背景和环境条件的基础上,采用系统分析评价、综合集成的方法应是研究分析和解决该问题的有效和最佳方法。针对漳龙高速公路石崆山Ⅱ段岩质高边坡工程,在系统分析边坡工程地质特性的基础上,采用赤平极射投影法和有限单元(FEM)法等,进行综合评价和系统分析,获得的稳定性结论,已正常运营使用若干年,反映了系统分析,综合评价方法是成功和有效的。它表明,综合评价、系统分析应是岩质高边坡稳定性评价分析的重要途径;它的综合内容和集成方式及其完善与工程实用性,有待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和工程实践的运用及其经验的积累。  相似文献   
994.
软土地区人工冻土无侧限瞬时抗压强度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冻结法施工在上海隧道建设中(如隧道旁通道、地下泵房等的设计与施工)得到广泛应用,也曾引发过严重的地质灾害(如上海地铁4号线外滩段的地质灾害)。因此安全、经济、合理地将冻结法用于上海软土地区隧道建设中已经成为上海工程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以上海复兴东路越江隧道旁通道冻结法施工中遇到的第⑥层粉质粘土及第⑦层粉细砂为研究对象,针对设计冻结壁重要强度参数无侧限瞬时抗压强度,进行了室内试验研究,揭示了两种土的冻结强度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同时研究了粉细砂的冻结强度随含水率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95.
从无人机低空航摄系统角度入手,对无人机系统的组成及作业流程作了简单介绍,并通过实验验证无人机低空航摄系统测绘山区地形图的优势,分析了低空无人机航摄技术在矿山资源、环境监管等方面应用的优势。总结无人机低空航摄技术在矿山环境监测及恢复治理的可行性和实效性,无人机航测技术以其分辨率高、监测方式灵活机动等优势,可降低传统矿山监测手段对地形环境的要求,从而提升矿山资源开采监测的效率和水平。  相似文献   
996.
根据柴达木盆地北缘露头剖面、钻井剖面的地层学和岩石学研究所取得的各种定量及定性资料,采用冯增昭教授倡导的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编制了柴达木盆地北缘结绿素—红山地区古新统—始新统、渐新统和中新统的各种单因素图和沉积相图。这是首次将定量的沉积相研究方法应用于柴达木盆地的古新统至中新统。结绿素—红山地区古新统至中新统发育2种沉积相类型,即冲积扇和辫状河。其中辫状河可划分为砾质辫状河和砂质辫状河。古新世—始新世发育冲积扇—辫状河—湖泊沉积体系,渐新世—中新世发育辫状河—湖泊沉积体系。从古新世到中新世,柴达木盆地北缘经历了由大规模冲积扇沉积到辫状河沉积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997.
利用多源遥感数据和气象观测数据,基于生态系统生产力指数(EPI)、稳定性指数(ESI)和承载力指数(EBCI),构建遥感综合评价模型,就洱海流域2005—2020年的生态系统质量进行量化研究,并分析其变化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洱海流域生态系统质量综合指数(EQCI)均值为56.49(总分100),EPI、ESI和EBCI三项指数均值分别为49.05、74.16和56.97,可见洱海流域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好,16 a间EPI、ESI、EBCI和EQCI均呈上升趋势。不同生态系统间,生态质量水平从大到小为:森林>草地>农田>城镇>湿地>水体。当土地类型转变为城镇类型会对生态系统质量带来一定负面影响。草地、森林和农田生态系统中气温和降水与EQCI多呈正相关关系,城镇生态系统中气温与EQCI多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98.
选用1961—2020年辽宁省61个国家级气象站逐日降水、气温和天气现象数据,根据辽宁省气候特点,分别建立雨涝年景、干旱年景、低温年景、高温年景和暴雪年景评价指标,构建辽宁省综合气候年景评价模型,实现辽宁省雨涝、干旱、低温、高温、暴雪单要素气候年景以及综合气候年景的量化评估。结果表明:近60 a辽宁省高温年景显著增强,低温和暴雪年景显著减弱,干旱和雨涝年景无显著变化趋势。综合气候年景存在15 a左右的年代际振荡周期,20世纪80年代后为显著的准3 a年际振荡周期。经历史重大天气气候事件、灾情以及业务实际应用对评估结果检验表明,建立的年景评估方法较为合理,可用于辽宁省气候年景评价。  相似文献   
999.
为了研究富水砂层中新意法施工的变形控制,本文以青岛地铁3号线保河区间隧道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模型试验,通过对孔隙水、土压力、核心土变形与地表变形的监测,开展新意法在富水砂层中隧道开挖中的变形机理研究。试验中进行了对新意法施工过程的模拟,以循环进尺4 cm进行开挖。结果表明,在全支护条件下的第1~2循环,新意法对围岩及地表变形有很好的控制作用,但由于巨大的水压力,加固薄弱处可能出现管涌现象;在极限破坏状态试验中,水压的加大及钢拱架、喷层的缺失导致在第6循环开挖时,隧道于小导管注浆加固尾端发生了小规模土体塌落;当水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砂层发生瞬时坍塌。表明新意法适用于富水砂层隧道的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应注重加固效果和旋喷桩间的搭接,且在拱脚部位也应具有一定厚度的加固体;富水条件下砂土性质非常不稳定,砂土从变形较小到大变形几乎是瞬间发生的。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观察巨刺法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予补阳还五汤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针灸巨刺法,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评定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9.58%(43/48),高于对照组的70.83%(34/4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NIHSS评分和Barthel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巨刺法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能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