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8篇
  免费   326篇
  国内免费   126篇
测绘学   55篇
大气科学   50篇
地球物理   1064篇
地质学   679篇
海洋学   3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20篇
自然地理   10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110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在了解地质环境和灾害特征的基础上,依据综合指数法,确定因子权重,通过Arcgis空间分析软件,作出宿松县斜坡单元网格并进行相应的模拟运算,得出每一个评价单元内所有影响因子的加权和。最后,依据分区标准对易发程度指数图层进行插值处理,便得到宿松县地质灾害的易发性分区。将区域的受威胁对象和易发性叠加计算,将得出各个区域的危险性等级,最后结合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得出危险性分区。分区结果反应出野外调查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62.
黄小巾  吴中海  黄小龙  罗睿洁 《地球科学》2018,43(12):4651-4670
青藏高原东南部边缘的程海-宾川断裂带是一条正断与左旋走滑运动兼具的复合型活动断裂,起着调节青藏高原内部物质向东挤出的重要作用,并控制着区域的主要强震活动.基于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技术,利用遥感影像和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数据提取该区的关键构造地貌信息,对其第四纪分段活动性及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表明,程海-宾川断裂带的第四纪活动具有明显的分段性及空间差异性.其北段的金官-程海盆地主边界断层以正断层活动性质为主,并具有整个断裂带上最高的垂直活动速率;中段的期纳断裂以左旋走滑运动为主,且具有最高的走滑活动速率;南段宾川盆地东缘边界断裂也以正断层活动为主,但垂直活动速率略低于北段.总体上看,程海-宾川断裂带第四纪期间的垂直活动性由北往南降低,水平走滑活动性由中段往南北两端降低.在活动强度方面,程海-宾川断裂带百万年尺度的长期活动速率一直保持着较为稳定的状态,垂直活动速率主要集中在0.09~0.69 mm/a,水平走滑速率在0.20~1.40 mm/a.整体而言,程海-宾川断裂带中多数断裂的第四纪活动性以"中等"和"弱"为主.但历史地震活动表明,其不同段落上的未来强震活动趋势值得关注,尤其是历史强震活动相对空缺的中南段.   相似文献   
63.
?随着武汉市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岩溶地面塌陷问题日益凸显。为了揭示其发育规律及进行危险性评价,充分收集岩溶地面塌陷地质灾害调查统计成果,结合基本的工程地质条件和碳酸盐岩的发育情况、分带特征,得出岩溶地面塌陷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在探明其发育规律的基础上,确定研究区岩溶地面塌陷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而建立武汉市三环区岩溶地面塌陷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数量化理论得出研究区的危险性等级分区类型:高危险区、较高危险区、较低危险区、低危险区、非岩溶区。综合岩溶地面塌陷发育规律及危险性分区,分析得出各部分区域特征,可在一定程度上指导工程建设和灾害治理。?  相似文献   
64.
本文以涪江上游南坝-水晶流域滑坡为研究对象, 选取坡度、高程、坡向、岩性、岸坡结构等9个影响因子, 基于GIS平台, 采用滑坡确定性系数模型与层次分析模型相结合的 (CF-AHP) 模型对研究区进行滑坡危险性评价。根据评价结果, 将研究区划分为极高危险区 (18. 57%) 、高危险区 (38. 71%) 、中危险区 (23. 92%) 、低危险区 (18. 8%) 四个等级。利用危险性评价结果对比法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ROC) 对评价结果进行验证, 得到ROC曲线下面积AUC值为88. 36%, 表明CF-AHP模型能够较客观准确地对研究区滑坡危险性评价。  相似文献   
65.
依据最大熵原理推导所得干旱相关气象要素概率分布规律,使用2006~2020年四川省加密自动气象观测站日气温、日降水量数据以及国家气候中心MCI数据,选取其中符合四川省干旱标准的个例,分析其气象要素与实际灾害损失关联度,由此研究其致灾危险性,结果表明干旱灾害致灾危险性指数能正确反映一次干旱过程致灾能力大小,有利于减小干旱灾害风险评估工作难度。   相似文献   
66.
太湖县地处安徽省西南部、大别山区南缘,地质条件复杂,地形切割较大,山体陡峭,岩石风化强烈,加上人类工程活动活跃,降雨集中,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地质环境条件,在内外动力作用下,导致该地区存在或者发育多种地质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矿山环境问题和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其中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是这一地区较为严重的地质环境问题,因地质灾害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较为严重.本文分析了县域内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分布规律及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对该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了分区评价,并就如何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7.
李雪  曾毓燕  郁飞  施刚 《地质力学学报》2021,27(6):998-1010
上海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前缘,黄浦江和苏州河交汇区域,特殊的地理环境与沉积环境导致浅部砂层广泛发育。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上海城市区域范围的砂土地震液化风险评价成为亟待研究的课题。文章基于上海市工程钻孔数据,结合地震地面运动加速度分布与标准贯入试验,建立区域性地震液化危险性评价模型,对上海市进行了地震液化危险性评价。研究认为当发生50年超越概率10%的地震条件下,上海市陆域面积的66.0%将不会产生地震砂土液化灾害,21.8%的陆域面积仅发生轻微液化,只有崇明、横沙、长兴三岛,黄浦江及苏州河两岸地震液化等级达到中等甚至严重,占全市陆域面积12.3%;50年超越概率2%的地震条件下,随着峰值地面运动加速度整体升高,全市范围内轻微—严重液化区域明显增多,可能发生地震液化的总面积达到全市陆域面积46.25%。上海市存在砂土地震液化的危险性,但是发生概率较低。研究认为,目前的抗震设计规范中上海市的设防烈度偏高,可能导致不必要的建设成本。同时研究中的不同超越概率下的地震液化危险性评价结果为上海市工程建设相关标准的合理化改进的提供了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68.
泥石流灾害往往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但由于其影响因素众多,如何合理进行危险性评判一直是研究的焦点问题.本文以研究项目为依托,选择泥石流流域沟谷的纵剖面形态指数作为流域的地貌特征指标,用超熵理论量化泥石流流域地貌系统的稳定性与演化趋势,并借助于模糊综合评判手段,对泥石流危险性进行评价.评判结果表明:该方法的评价结果与实际较为接近,为泥石流流域系统的演化趋势预测以及危险性等级划分提供了良好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69.
李昌珑  高孟潭 《内陆地震》2021,35(3):205-215
分析中亚—中东地震危险性模型和中国模型在南天山—帕米尔地区的地震危险性模型特点,重新划分面源潜在震源区,重新确定新潜源的地震活动性参数.使用南天山—帕米尔地区的断层资料建立了断层震源模型,并计算断层震源的地震活动性参数.将面源和断层源结合,使用协调后的模型计算该地区的地震危险性.研究表明,使用断层源模型后,帕米尔高原几...  相似文献   
70.
中化地质矿山总局湖南地质勘查院成立于1973年,为直属中化地质矿山总局领导的全民事业单位。该院具备固体矿产勘查甲级、勘查工程施工乙级、水工环地质调查和岩矿鉴定岩矿测试丙级资质,还具备测绘乙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乙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勘查、施工乙级资质,下设实验室拥有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发的计量认证证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