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175篇
地质学   22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四川西部现今地壳形变与地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分段线性速率动态平差法处理了川西地区70年代以来的多期区域垂直形变资料。在此基础上,通过垂直形变场的信息分离与动态特征研究,定性、定量相结合分析了川西地区地壳运动现状及未来地震危险区。结果表明:川西地区现今地壳形变场出现转折,呈逆继承性运动,同时运动强度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102.
103.
104.
基于1999~2007期、2009~2013期及2013~2016期GPS速度场数据,利用最小二乘配置方法解算南北地震带附近区域应变率参数,对比应变率变化并分析变化原因。结合研究时段内M_W6.0以上地震的震中分布,分析应变率参数与地震分布的相关关系;再结合地震地质,分析研究区内主要断层的地震危险性。结果显示,青藏高原近期存在加速扩展特征,其东北缘存在明显的介质性质横向不均匀特征,M_W6.0以上地震与应变率的大小存在相关关系;研究区内的地震危险区分别为祁连山中段危险区、玛沁-玛曲危险区、安宁河-小江断裂系危险区及红河断裂带中南段危险区。  相似文献   
105.
孕育地震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地壳差异运动产生的应变能积累,因而从地形变观测资料所获取的现今地壳运动的微动态定量信息对探讨地震的孕育和发生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对近几年一直被划定为地震重点危险区的郯庐带中南段(苏鲁皖)地区的形变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区域的局部形变差异性变化特征,探讨差异性变化特征与地震事件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6.
运用随机函数理论将甘东南至陕甘宁交界地区的地震活动能量场看作时间和空间的随机函数,用自然正交函数展开方法,系统研究主要典型能量场的时间权重系数变化曲线以及典型能量场的空间等值线图。结果发现,目标曲线较大幅度的升、降变化预示了可能发生中强地震的时间段,而等值线图的高值变化对应了可能发生中强地震的区域。  相似文献   
107.
近日,湖南省政府出台意见明确,“十二五”期间要实现“1358”目标,即全面完成100个县(市、区)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完成300处以上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工程治理,开展500处以上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地质勘查,实施地质灾害危险区8000户居民的搬迁避让。  相似文献   
108.
分析郯庐带中南段与其邻区井水位对汶川8.0级与日本9.0级地震的同震响应特征,指出汶川地震时同震阶升井集中出现在安徽地区,之后该区发生Ms3.8中等地震的事实,指出日本地震后该区无一口同震阶升井,由此推测,未来1—2年内郯庐带中南段发生中等以上地震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109.
综合地质构造、岩体力学性质、应力应变状态及其演化历史等各种因素将其统归为应变能积累特征对强震活动进行研究。对利用形变空间特征变化判断强震震源区位置的方法进行了讨论并确认其可行性,提出估算块体应变能的方法。由新构造划分块体边界、地壳测深确定底面进而确定块体体积、形变测量确定年平均应变速率、地壳速度构造确定弹性常数、历史强震确定能量积累起点(起始时间),由此估算块体积累总应变能,进而依据能量估算地震震级。最后以实例论述应变能积累特点对强震位置和震级预测的良好效果以及对地震安全性评价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0.
为探明杰仲沟流域上游的潜在物源在极端条件下形成泥石流灾害,对沟口建筑及G318国道的危害性。以实地无人机拍摄数据为基础,通过三维建模生成研究区高精度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再利用基于泥石流运动深度积分的Massflow数值分析方法,模拟泥石流的运动过程。首先分别用两种模型(Voellmy模型和Manning模型)对已发生的泥石流灾害进行了模拟,将模拟结果与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对比验证,选取了结果更精确地Manning摩擦模型并确定了相应运动参数,在此基础上对体积为3. 0×10~5m~3的泥石流灾害进行了预测模拟评估。通过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处理,划定了研究区内的四个危险区,为泥石流灾害的防治规划和设计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依据。危险区A位于泥石流沟第一个弯道处,该区及以南区域,泥深和流动强度都较大,但该区域人类活动较少;危险区B位于第一个弯道与第二个弯道之间,危险区C位于第二个弯道处,这两个区域内泥深较大,局部区域流动强度较大,极端条件下,危险性相对较高;危险区D位于国道南侧,该区域流动强度相对较小,但流体在此区域易发生堆积,所以应提高公路下涵洞的排导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