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7篇
  免费   753篇
  国内免费   1237篇
测绘学   35篇
大气科学   757篇
地球物理   246篇
地质学   3392篇
海洋学   326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226篇
自然地理   215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52篇
  2022年   155篇
  2021年   204篇
  2020年   192篇
  2019年   177篇
  2018年   146篇
  2017年   141篇
  2016年   163篇
  2015年   202篇
  2014年   228篇
  2013年   189篇
  2012年   245篇
  2011年   267篇
  2010年   187篇
  2009年   205篇
  2008年   144篇
  2007年   142篇
  2006年   175篇
  2005年   147篇
  2004年   137篇
  2003年   146篇
  2002年   140篇
  2001年   144篇
  2000年   128篇
  1999年   120篇
  1998年   118篇
  1997年   124篇
  1996年   88篇
  1995年   99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67篇
  1992年   75篇
  1991年   74篇
  1990年   56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0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4年   2篇
  1961年   2篇
  1946年   2篇
  1945年   1篇
  1944年   1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推理和试验证明:新疆细绒棉内部含糖多并不是由低温引起的,而是干旱造成。停水日过早,吐絮期间大气干旱都能直接引起纤维含糖量增加。细绒棉各品种间含糖量差异,并不是由品种固有特性决定,而是由旱情差异造成。在棉花吐絮初期浇水,能有效地降低纤维含糖量  相似文献   
942.
943.
10~30 d延伸期可预报性与预报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0~30 d延伸期的可预报性既依赖于初始条件,也与缓变的下垫面有关,寻找延伸期时段内可预报性较高的低频特征,识别延伸期的可预报性来源及影响的物理机制是提高延伸期预报水平的关键。近年延伸期可预报性来源、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监测预测和影响等领域的研究取得较大进展,提出和应用了动力统计相结合以及大气低频信号释用等新的延伸期预报方法。对延伸期可预报性来源及其与初值和外强迫异常的关系分析表明,海气相互作用能提高亚洲和西太平洋区域延伸期时段大气环流和要素的可预报性。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平流层爆发性增温以及各种次季节尺度的海气、陆气耦合作用和大气响应均为延伸期预报提供了重要的可预报性来源。由于数值模式延伸期时段的预报性能与实际业务需求还存在一定距离,基于动力统计相结合和物理统计的延伸期预报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业务预报,表现出一定的预报技巧。  相似文献   
944.
查岗诺尔铁矿床位于伊犁地块北缘博罗科努岛弧带.矿区广泛出露石炭纪火山岩.矿区的主要矿物共生组合为磁铁矿+石榴石+阳起石(绿帘石)组合.矿床大致可以分为早、中、晚三个成矿期.矿床是由富铁的安山质岩浆分异形成,并且后期受到热液作用的叠加改造.隐爆作用伴随整个成矿过程.该矿床成因上属于受到热液作用叠加改造的火山岩型铁矿床.  相似文献   
945.
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自北向南可分为基底冲断带、箱状背斜带、梳状背斜带和挠曲褶皱带,东西方向上可分为西段、中段和东段。本文分段叙述了各变形带的变形特征,指出东段箱状背斜带不发育,秋里塔格山脉(构造带)东延未进入东段,因而总体看自西向东变形强度减弱,地形上趋于夷平。该冲断带的形成经历了两次重大的冲断活动,分别发生在中新世和早(-中)更新世;相应地,该带可分为南、北两个"盆""山"亚系统,两者在地层记录、变形期次和变形机制上尚有若干差异。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的发育,除了受南天山的冲断和向南扩展引起的近南北向挤压应力场控制外,还受到基底断裂在新生代的活化和膏盐层底辟的制约,前者以近北西向的构造变换带及其共轭发育的近北东向断层最为重要,后者既控制了秋里塔格山脉的形成(主要受垂直的挤压应力场作用),也在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东西方向的变形分段中起了重要作用。文章还讨论了变形与地貌发育的关系和在油气勘探中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46.
早侏罗世托阿尔期早期大洋缺氧事件(Toarcian Oceanic Anoxic Event,~1 83. 8 Ma)是一次全球性的多幕式生物—环境事件,其在四川盆地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大安寨段亦有显示.对采集自川东北地区大安寨段的鱼粪化石进行形态学描述和内含物分析,发现鱼粪化石中含有大量的磷质成分,多为未经消化的鱼骨化石...  相似文献   
947.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中奥陶统马家沟组发育豹斑状云质灰岩,因其分布广泛、成因复杂以及具有重要的油气储集意义而长期受到关注。文中以山西省兴县关家崖剖面马家沟组四段顶部为例,依据宏观、微观岩石学特征,结合碳氧稳定同位素、原位激光剥蚀的微量稀土元素等地球化学分析手段,分析了豹斑状云质灰岩的特征及其成因。研究表明,豹斑状云质灰岩的特征为: (1)常发育于(含颗粒)泥晶灰岩中,且向上白云石化程度增强,云质斑块内常伴有针状或板条状石膏假晶;(2)按产状可大致分为水平、斜交和不规则花斑3种类型,分别对应于向上变浅序列的下部、中部和上部,序列顶部多见近原地角砾化;(3)基质灰岩与云质斑块的δ13C、δ18O值较同期海水略显负偏,顶部不规则云质斑块负偏程度最大;(4)“豹斑”与基质灰岩均具有较低的Mn、Sr、Ba等含量和低Mn/Sr值;(5)“豹斑”的ΣREE含量较基质灰岩略低,且皆表现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的稀土配分模式,δCe微弱负异常,δEu无异常。依据上述结果,推测关家崖剖面马四段豹斑状云质灰岩产状受到生物扰动和高频海平面驱动的早成岩期岩溶耦合控制,序列由下至上耦合改造由弱变强,形成下—中部以岩溶影响较小的水平和斜交虫迹为特征、上部叠合岩溶强改造形成不规则花斑的垂向序列组合;早成岩期的暴露岩溶不仅叠合改造生物潜穴,而且蒸发浓缩的有限重卤水沿叠合优势通道优先交代孔渗条件更好的区域,至埋藏时期白云石化作用进一步加强,从而形成了区内类型多样的豹斑状云质灰岩。研究结果还揭示出沉积期微地貌控制的早成岩期岩溶作用是马四段这类特殊的豹斑状云质灰岩或豹斑状云岩储集层形成的关键,且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这类储集层的分布,这一认识可为高频暴露驱动的早成岩期岩溶研究提供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948.
通过对南岭西段花山和姑婆山花岗岩基地质-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判明它们的侵位深度(5.5km)、围岩温度(196℃)及岩浆初始温度(950℃),建立起花山和姑婆山岩基的数学计算模型,计算得出:花山-姑婆山花岗岩熔体侵位后,其初始温度降低至结晶温度所需的时间(△tco1)分别为4.14 Ma(花山)和4.36Ma(姑婆山);由于结晶潜热释放而使结晶过程延长的时间(△tL)为2.67Ma,2.81 Ma;由于花山和姑婆山花岗岩基放射性元素含量(U 13.5×10-6,Th 56.1×10- 6,K2O 5.79%(花山);U13.7×10-6,Th 52.4×10-6,K2O 5.28%(姑婆山))高于世界平均花岗岩放射性元素含量(U5×10-6,Th 20×10-6,K2O 2.66%),花山和姑婆山花岗岩浆侵位后产生的放射成因热使结晶过程延长的时间(△tA)分别为37.6 Ma和45.1 Ma,远长于按世界平均花岗岩放射性元素含量计算得出的△tA(3.17 Ma,花山).花山和姑婆山花岗岩基的侵位-结晶时差(△tECTD)分别为44.41Ma和52.27Ma,结合锆石U-Pb年龄值(162 Ma(花山),163Ma(姑婆山)),通过反演计算得出花山、姑婆山花岗岩基侵位年龄值(tE)分别为206Ma和215Ma,从而为花山-姑婆山花岗岩基属于印支期侵位提供了重要的岩浆动力学佐证.  相似文献   
949.
宗普    马学平  张美琼  张宇波 《地质通报》2014,33(05):684-690
首次在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和什托洛盖以北地区的晚泥盆世法门晚期地层中发现板海神石及大型弓海神石菊石动物。板海神石动物群由Platyclymenia (Pl.) subnautilina (Sandberger)、Sporadoceras sp.和Prionoceras frechi (Wedekind)等分子组成;可能与Annulata事件有关。弓海神石动物群中Protactoclymenia sp.和Cyrtoclymenia? sp.以壳体硕大为显著特征,直径可达20cm。这些菊石可与西欧晚泥盆世标准菊石带第Ⅳ带的菊石组合进行对比(相当于牙形石Upper trachytera至Lower expansa带),而且在区域上的分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尤其是弓海神石动物群,其产出层位可作为和什托洛盖以北地区地层对比的标志层。  相似文献   
950.
小热泉子铜矿床成矿过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小热泉子铜矿床主要产于下石岩统小热泉子组一套滨,浅海相火山-沉积组合夹不等量正常沉积组合的岩石中,矿体在较深部呈层状,似层状而在浅部呈脉状,构成立交桥式矿化格架,通过基础地质,矿床地质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认为小热泉子铜锌矿床的形成过程至少经历了4期6个阶段;即喷流沉积-成岩成矿期,混合热液叠加改造期,构造改造期和表生风化期,主成矿期为热液叠加改造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