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42篇
  免费   1575篇
  国内免费   2863篇
测绘学   1924篇
大气科学   785篇
地球物理   1251篇
地质学   7741篇
海洋学   516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567篇
自然地理   276篇
  2024年   101篇
  2023年   370篇
  2022年   423篇
  2021年   454篇
  2020年   374篇
  2019年   443篇
  2018年   384篇
  2017年   401篇
  2016年   427篇
  2015年   444篇
  2014年   554篇
  2013年   435篇
  2012年   564篇
  2011年   575篇
  2010年   445篇
  2009年   543篇
  2008年   506篇
  2007年   431篇
  2006年   428篇
  2005年   363篇
  2004年   376篇
  2003年   405篇
  2002年   402篇
  2001年   370篇
  2000年   329篇
  1999年   321篇
  1998年   294篇
  1997年   317篇
  1996年   268篇
  1995年   241篇
  1994年   207篇
  1993年   173篇
  1992年   189篇
  1991年   156篇
  1990年   137篇
  1989年   86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4篇
  1974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1年   2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基于拖带坐标法建立了岩层大变形的一维非线性微分方程,然后用解析与数值方法研究了变刚度、可伸缩岩层在侧向压力及自重作用下的分叉特性,初步揭示了褶皱岩层初始挠曲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2.
北天山东段康古尔塔格带是晚古生代塔里木板块和准噶尔板块碰撞的结果。它是一条复杂的、强烈的高应变带.并具有独特的变形机制、应变序列以及构造变形。本文运用构造-地层研究方法对该碰撞带的构造特征加以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马国锋 《福建地质》1991,10(4):281-296
长乐-南澳左行韧性剪切带位于东南沿海,是酉太平洋大陆边缘构造带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基于野外观察及室内分析,并借助透射电镜对变形石英的内部结构进行了观察,利用变形石英显微构造参数估算剪切带中的应力差值,由此探讨了形成构造岩的机制。  相似文献   
14.
15.
16.
辽南早元古代辽河群中片麻状花岗岩的变形温度显示出645—690℃,550—610℃和485℃±三组温度值,表明花岗岩遭受了三幕构造变形。而区域构造解析亦表明辽河群在早元古时期经历了三幕构造变动。花岗岩的温度系列与区域变形序列具有一致性,排除了花岗岩晚期构造侵位的可能性。变形温度以550—610℃居多,意味着该幕构造形迹保存最好。第三幕变形变质作用相对较弱,仅局部出现485℃的温度值。  相似文献   
17.
由于观测条件的变化,观测值方差将产生随机波动。本文根据Bayes估计理论,推导了线性模型待估参数的分布函数及观测值方差估计公式,并将其用于位移检验。计算结果表明,在同样的置信度下,本方法更符合实际。文中还对参数估值的统计性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变形监测网优化设计的一种新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9.
鄂尔多斯地块构造演化的古地磁学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鄂尔多斯地块与中朝地台其它地区相同时代地层的古地磁结果基本一致表明:晚二叠世以来,中朝地台经历了从低纬度(19°左右)向中纬度的北移过程,并伴有50°左右的逆时针旋转;晚二叠世—中三叠世地台北移10°(1000km)左右,而方位基本未变;中三叠世—中侏罗世主要发生50°左右的逆时针旋转,而北向位移不明显,这一旋转可能与杨子地台和中朝地台碰撞拼合有关,或者说是印支运动在该地区的反应,中侏罗世—早白垩世地块已基本和现代位置一致  相似文献   
20.
井孔水位微动态形成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井孔地下水位微动态是地壳附加应力作用下形成的。地壳中产生附加应力的主要因素有地球固体潮、大气压力变动、降雨与地表水体的荷载及断层活动等。井孔水位微动态形成的基本过程是:产生附加应力→含水层变形与孔隙压力变化→含水层—井孔间产生水流运动→井孔水位发生升降。本文从岩土力学与地下水动力学的观点,对于上述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