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0篇
  免费   211篇
  国内免费   384篇
测绘学   22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93篇
地质学   1029篇
海洋学   137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65篇
自然地理   2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46年   2篇
  1942年   1篇
  194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61.
华北陆块北缘印支期S型花岗岩带特征及其构造环境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华北陆块北缘内蒙古中部地区分布着大量近东西向展布的印支期花岗岩,形成一条规模巨大的复式花岗岩带。岩石类型主要为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1:5万区调同位素测年获得207~227Ma的一系列锆石U—Pb表面年龄,岩相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显示其具有S型花岗岩特征,表明其形成于碰撞后构造环境,并不是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碰撞造山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962.
元谋古猿牙齿釉质微观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凌霞  郑良  高峰  姜础 《中国科学D辑》2002,32(11):921-927
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对元谋古猿牙齿釉质微观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 观察了牙齿釉质生长线结构及其密度变化和生长周期, 推算出元谋古猿下颌门齿的牙冠形成时间, 同时对牙齿釉质的三维结构进行了初步观察分析. 将元谋古猿的牙齿生长发育情况和釉质微观结构特征与禄丰古猿做了比较, 发现二者之间有相似性, 同时存在一定差异, 分析讨论了它与早期人类起源的相关性问题.  相似文献   
963.
旬邑地区冰雹云的早期识别及数值模拟   总被引:27,自引:24,他引:27  
分析了1997年到1999年在陕西省旬邑防雹实验区用3 cm雷达观测到的146块雷暴和雹暴云回波资料, 结果表明, 冰雹云和雷雨云的雷达回波特征有明显的差别。冰雹云初期回波和强回波都生成于5.0 km(0~-5℃)左右高度, 然后向上伸展或向上向下同时伸展, 以45 dBz回波顶高≥7.0 km, 顶温<-14℃。雷雨云初期回波和强回波出现高度比较低, 强回波生成后向下伸展; 45 dBz回波顶高<7.0 km,  顶温高于-14℃。以45 dBz回波顶高≥7.0 km, 或以45 dBz回波顶温度低于-14℃, 作为识别冰雹云的指标, 再根据强回波生长情况, 可提前5~10 min识别出冰雹云, 1999年现场识别准确率为86%。三维冰雹云模式计算结果表明, 云的强回波顶高和强度出现剧烈增长是云内冰雹生成引起的, 这也和雷达观测到的冰雹云降雹的先兆特征“跃增增长”现象一致, 而雷雨云的这些特征不明显。  相似文献   
964.
王京  谢青云  方杰  丁树柏 《物探与化探》1997,21(1):50-57,61
本文以百色盆地为例,着重阐述了重磁资料在盆地早期评价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提出并总结了重磁资料在盆地早期评价系统中与遥感等资料综合研究的方法系列,指出重磁处理系统是盆地早期评价系统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遥感图像处理、石油重磁处理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是进行多元信息综合的强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965.
云南永善肖滩早寒武世早期碳氧同位素记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周传明  张俊明 《地质科学》1997,32(2):201-211
本文对采自云南永善肖滩剖面下寒武统100余件碳酸盐岩样品的碳氧同位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在从灯影组白岩哨段上部至筇竹寺组玉案山段碳酸盐岩碳同位素变化曲线上,梅树村组小歪头山段底部δ13C值表现出显着负飘移。早寒武世梅树村期,碳同位素值缓慢增大,至大海段达到最大值。在筇竹寺组石岩头段底部,δ13C值表现为明显负飘移。在玉案山段,碳同位素又开始一个新的正飘移旋回。根据同位素资料,肖滩剖面下寒武统梅树村组小歪头山段至大海段地层相当于前托莫特阶地层,筇竹寺组石岩头段与托莫特阶地层对应,玉案山段与呵特达班阶下部地层对比。小歪头山段底部标志着寒武纪沉积已经开始。  相似文献   
966.
湖北秭归晚寒武世末期至早奥陶世早期层序地层格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秭归地区晚寒武世末期至早奥陶世早期总体上表现为一个大的海侵没积序列。本文通过详细的露头层序地层学研究及1:5万区域地质填图,将该区娄山关组顶部至红花园组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总结了各层序的层序界面性质及体系域发育特征,并建立了区域地层格架,从而进一步指出:块状白云岩物形成和分布明显受海平面下降事件的控制。  相似文献   
967.
南岭燕山早期花岗岩成因类型的进一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洋 《地质论评》2008,54(2):162-174
在对近年来公开发表的南岭地区燕山早期(侏罗纪)花岗岩的地质年代学和地球化学资料的综合分析基础上,本文指出南岭地区出露最广泛的黑云母花岗岩至少属于两种成因类型,即Pitcher(1982, 1997)定义的S型和加里东I型,同时有一些黑云母花岗岩属于I型和S型之间的过渡类型。对于南岭燕山早期二云母和含白云母淡色花岗岩而言,它们与黑云母花岗岩在成因上没有联系,不是其分离结晶的产物,是地壳部分熔融产物,不是“分异I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968.
拉萨地体中的印支造山事件及年代学证据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通过拉萨地体中松多群变质岩系的变形构造、韧性剪切带的研究,剪切带中石英组构的EBSD测定,韧性剪切带中白云母40At-39Ar测年结果(220~230Ma),以及晚三叠世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岩体侵入松多群的证据,提出拉萨地体松多群经历了印支期造山事件的认识,这一事件为二叠纪古特提斯洋盆深俯冲(代表标志为拉萨榴辉岩带)之后南、北拉萨地体碰撞的结果.拉萨地体中印支造山带的确定,使青藏高原印支山链的范围从过去认为的羌塘地体南界向南扩大到拉萨地体之中,对于研究古特提斯构造域的形成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69.
内蒙古查干敖包石英闪长岩位于西伯利亚板块南缘白音乌拉-东乌珠穆沁旗碱性花岗岩带东部,在时空分布上与查干敖包矽卡岩型铁-锌矿床关系密切.石英闪长岩中的岩浆结晶锆石SHRIMP U-Pb测年结果显示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237±6 Ma(1σ),MSWD=0.63.根据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研究资料,并结合上述同位素年龄数据可以推测查干敖包石英闪长岩和铁-锌矿床形成于印支期,它们同属兴蒙造山带碰撞后拉张构造环境的产物.  相似文献   
970.
采用孢粉分析方法对中俄合作发掘获得的探方10中第3层、第2层采集的孢粉土样进行分析鉴定,研究了位于俄罗斯阿穆尔州伊万诺夫卡区特罗伊茨基墓地的古代自然环境。孢粉检测结果显示,两个样均含有较多孢粉,但孢粉种类较少。出现的植物有23科,31属,其中乔、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有松科(Pinaceae)、苋科(Amaranthaceae)、天南星科(Araceae)、桦木科(Betulaceae)、紫草科(Boraginaceae)、桔梗科(Campanulaceae)、藜科(Chenopodiaceae)、菊科(Compositae)、莎草科(Cyperaceae)、壳斗科(Fagaceae)、龙胆科(Gentianaceae)、禾本科(Gramineae)、毛茛科(Ranunculaceae)、蔷薇科(Rosaceae)、杨柳科(Salicaceae)、茄科(Solanaceae)、瑞香科(Thymelaeaceae)、榆科(Ulmaceae)、荨麻科(Urticaceae)、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浮萍科(Lemnaceae)等21科的花粉;蕨类植物有石松科(Lycopodiaceae)、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等两个科的孢子出现。研究表明,本区在以往所谓的隋唐时期暖温气候阶段呈现的唐中期比较干旱寒冷的气候特征应当是在晚全新世降温的大气候环境背景下,较高纬度地区的地方气候响应。辽代早期的气候愈发干旱寒冷化。中温带与寒温带的过渡是本区现代气候特征。本区的气候环境背景应当支持以渔猎采集为主的经济形态。本项研究一方面提高了这一地区晚全新世期间更小时间尺度环境研究的精度,另一方面通过孢粉分析及古代植被和气候比较研究,为深入全面地了解靺鞨人不同经济形态和生业模式与环境背景条件的关系奠定了植物考古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