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2篇
  免费   220篇
  国内免费   391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62篇
地质学   1466篇
海洋学   67篇
综合类   72篇
自然地理   2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76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2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湖南省内生矿产资源丰富,内生成矿事件主要有加里东期(以志留纪为主)、印支晚期(晚三叠世)、燕山中晚期(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等3期。以区域矿产资料为基础,结合大地构造、成岩成矿年龄、矿床成因机制等研究成果,对上述3期内生成矿事件的构造格局控矿特征和动力机制进行探讨。①受加里东运动自东南向西北扩展以及深部岩石圈结构差异控制,加里东期湖南省自东南往西北分为成矿特征有别的3个构造带。湘中-湘东南构造岩浆带(Ⅰ)发生后碰撞花岗质岩浆活动,于局部产生与岩浆活动相关的W、萤石等成矿作用;雪峰构造带(Ⅱ)东部的雪峰冲断带(Ⅱ1)形成了以构造活化成因为主的金矿和锑金矿;雪峰构造带(Ⅱ)西部的武陵低缓褶皱带(Ⅱ2)及湘西北构造抬升带(Ⅲ)内形成了与寒武纪同沉积断裂活动、加里东运动后的伸展活动以及相应的热液活动有关的汞铅锌矿。②印支晚期受深部岩石圈结构差异控制,湖南省自东南至西北分为3个构造带:湘中-湘东南构造岩浆带(Ⅰ)因后碰撞减压熔融而发生大规模花岗质岩浆活动,从而于其东南部形成钨锡铅锌多金属矿床,西北部形成锑金钨多金属矿床;雪峰构造带(Ⅱ)可能无内生热液成矿作用;湘西北褶皱带(Ⅲ)发育小型脉型铅锌矿。③燕山中晚期,湖南省自东南往西北分为3个构造带:湘中-湘东构造岩浆带(Ⅰ)受岩石圈拆沉、软流圈上隆、陆内碰撞后期增温减压、俯冲板块崩塌等深部构造作用控制而发生大规模花岗质岩浆活动,形成了大量的有色金属矿床和金矿床;雪峰西部构造带(Ⅱ)成矿作用弱,局部存在Au、Hg成矿作用;湘西北褶皱带(Ⅲ)发育少量低温热液充填型萤石矿和砷矿。  相似文献   
72.
大巴山前陆西段叠加构造变形分析及其构造应力场特征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大巴山前陆西段发育典型的横跨叠加褶皱,清楚地记录了自身构造演化历史,为查明大巴山前陆构造体制转换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本文通过野外褶皱形态分析,结合层面和断层面滑动矢量的观测,获得大巴山前陆西段中生代主要的两期挤压构造应力场,即早期(T3—J1)的构造应力场以近南北向挤压为主,大巴山地区受其控制,发生近东西向展布褶皱变形,这期构造变形与印支运动有关;晚期,即J3—K1期间,大巴山构造体制发生重大转变,本区构造应力场由近南北挤压转变为近东西向强烈挤压,大巴山发生强烈构造变形,大巴山推覆构造带以断裂活动为主,镇巴—城口—房县断裂带强烈向大巴山前陆逆掩。而大巴山前陆则以强烈的近南北向延伸的褶皱变形为主,早期近东西向褶皱遭受强烈改造,形成大巴山前陆西段较为典型的横跨叠加褶皱构造。这期构造变形是燕山运动早期活动的结果。大巴山叠加变形的研究不仅为研究中国盆—山系统变形特征提供了具体例证,而且对大巴山前陆油气勘探起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3.
松辽盆地科学钻探工程松科二井获取了白垩纪陆相沉积资料,其中连续、多参数、高分辨率的地球物理测井资料为研究松辽盆地地层的沉积速率变化规律提供了机会。本文利用GR、Th、K、Th/K多种测井数据,采用天文旋回的方法来计算松科二井登娄库组地层的沉积速率,并探讨影响地层沉积的主控因素。多种测井数据的频谱分析结果表明了登娄库组地层记录着米兰科维奇旋回信息,这说明登娄库组沉积过程受天文轨道驱动力影响。Th测井数据对天文旋回信息的敏感性强,综合考虑多种测井数据的测试结果获得了连续、相对准确的地层沉积速率。登娄库组地层沉积速率从下往上整体呈现为由高到低的趋势。登二段至登三段时期地层沉积主要受盆地断陷活动控制,地层整体具有高沉积速率特征,最高达到16.2 cm/ka。随后至登四段时期由于断陷活动逐渐减弱,盆地向区域坳陷的构造格局转化,登四段整体具有沉积速率较低的特征,最低为5.9cm/ka。该研究建立了松科二井登娄库组地层连续的沉积速率剖面,为揭示松辽盆地由断陷活动过渡到坳陷活动的地质规律提供了测井证据。  相似文献   
74.
洛川黑木沟黄土剖面发育了一套完整的黄土地层。据剖面百余块标本粒度资料阐述了Kd=(粉砂(0.05-0.01mm%))/(粘粒(<0.005mm)%)的地质及物理意义。它反映了受风化的粉尘粒组与次生粒组之间的消长关系,Kd值变化既受风尘来源区干湿状况或生物气候条件的制约,又受风化成壤作用的制约。因此,Kd值可视为黄土、古土壤生成环境的一个指标。据Mφ(平均值)由粗到细的变化划为一个粒度旋回,全剖面共分11个旋回。每个旋回反映了一定的岩性地层组合及生物气候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75.
华南地块和印支地块相对运动的古地磁证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印支地块中生代的古地极位置较华南地块的古地极位置经度偏西、纬度偏南。此现象系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后,先是印支地块绕喜马拉雅山系的东枢纽(阿萨姆枢纽)顺时针转动了8°,然后华南地块自西向东移动了大约20°。此解释与主走滑断层迁移模式基本吻合。古地磁数据还表明,虽然红河断裂近期活动为右旋性质,但在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初期,它曾是一条调节两板块相互作用的巨大的左旋走滑断层  相似文献   
76.
77.
旋回地层学的基本原理与研究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立  薛林福 《世界地质》1994,13(3):86-91
旋回地层学的基本原理与研究方法刘立,薛林福(能源地质系)(地球科学系)旋回地层学(Cyclostratigraphy)主要研究轨道旋加力(orbitalforcing)与沉积旋回之间的成因联系。一百多年以来,由于Adhemar(l942),Croll...  相似文献   
78.
北京西山青白口—下苇甸一带印支期侵入活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青白口─下苇甸一带发育的基性→中性→酸性岩脉(床)的变形与围岩一致;变质作用特点与发育于石炭─二叠系及三叠系双泉组岩石中的变质作用特点相似;在下苇甸穹隆中发育的辉长岩中获得了K─Ar全岩稀释法年龄229Ma,证实这套岩脉(床)是印支期岩浆侵入活动产物,并对其地质特征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9.
通过对辽南金州地区重点区段的研究,根据同位素测量数据和野外实测剖面结果,笔者认为辽南以大和尚山地区为代表的面状韧性剪切带形成于燕山早期,面印支期以形成东西向构造线为特征。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