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38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199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中条古陆的存在及其性质,对于如何解释河南西部晚石炭世和早二叠世含煤建造和聚煤作用,以及对面积千余平方公里的济源西部找煤区评价均有实际意义,笔者试图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2.
南极大陆位于地球南端。地层自太主界至新生界均有出露,岩浆活动各个时代亦均有发育。南极基底是由前寒武系和寒武-奥陶系构成的双构造层基底;盖层由泥盆系三叠系组成,其中石炭纪末至二叠纪初的冰碛层对研究冈瓦纳古陆的演化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冈瓦纳古陆的裂解,即东冈瓦纳(南极-印度-澳大利亚)与西冈瓦纳(南美-非洲)是在约150Ma之前分开的。130Ma之前,南大西洋的打开又把西冈瓦纳分割成两块,并导致Ellsworth山与南极半岛及Thurston岛相连形成威德尔古陆。  相似文献   
193.
中国主要古陆与联合大陆的形成——综述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主要的古老陆块有华北、华南和塔里木,这些古陆在前寒武纪有各自独立的构造演化历史.华北陆块的前寒武纪构造演化记录最复杂也最完整,从古陆核的形成、巨量陆壳的生长和克拉通化,继而经历了古元古代裂谷.岛弧.碰撞构造事件和大氧化事件,中.晚元古代的裂谷事件代表了华北克拉通的地台属性的演化史.塔里木盆地的基底包括太古宙和古元古代的变质岩系以及新元古代地层,确定有三期冰川作用造成的新元古代冰躜岩.华南古陆是由扬子和华夏克拉通在新元古代拼接而成的.扬子克拉通经历了早前寒武纪的陆壳生长,而后发生了10~9亿年的和8-6亿年的两期变质与岩浆事件,此外,新元古代的两次冰川作用可与全球雪球事件对比.华夏古陆由18亿年、10—9亿年和约8亿年的古老花岗(片麻)岩以及变质岩组成,说明广泛的古老基底存在.华夏与扬子克拉通有统一的新元古代沉积盖层表明华南大陆至少形成在约10~9亿年后,并构成Rodinia超大陆的组成部分.中央造山系的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研究支持了上述古陆块在三叠纪全球Pangea造山作用时期拼合在一起,形成中国大陆的主体.  相似文献   
194.
彭澎  杨书艳  王欣平 《岩石学报》2016,32(10):3083-3097
朝鲜半岛发育大量三叠纪侵入体,主要分布在半岛中部一个北东向走廊地带,该带状区域根据岩性差异,以洪城-高城一线为界分为两个亚带:北亚带(正长岩带/碱性岩带)主要分布在狼林地块南部及京畿地块北部,为碱性系列,以正长岩类为主;南亚带(二长岩带)主要分布在京畿地块南部-岭南地块,多为亚碱性系列,以(纹长)二长岩类为主,部分岩体有闪长岩-辉长岩端元,南部有少量A型花岗岩。这些岩体多形成于ca.230~220Ma,如本文获得的北亚带江北黑云母正长岩228.7±0.8 Ma锆石U-Pb谐和年龄。它们与本区高级变质作用时代接近,分布范围大致对应但稍大,说明它们是同成因的。岩石化学方面,这些岩体均显示高场强元素亏损,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的典型的大陆岩石圈特征。南北亚带相比,北亚带岩体SiO_2和Na_2O等的含量整体上略低,而K_2O、Sr、Ba、La、Eu、Y、Cr等及稀土元素含量略高,轻重稀土分异程度((La/Yb)N)略高。空间上,两个亚带内K_2O/Na_2O和SiO_2有相反的变化趋势:从南向北,两个亚带内K_2O/Na_2O逐渐升高,SiO_2含量逐渐降低;但K_2O+Na_2O和Sr/Y的变化是相似的:南亚带从南向北,北亚带从北向南,两者逐渐降低。我们认为这些岩浆岩为同碰撞或者碰撞后产物,两个亚带之间的界线接近华北和华南古陆缝合带,岩性和成分的空间差异受控于华南古陆(朝鲜半岛南部)向华北古陆(朝鲜半岛北部)之下俯冲所形成的特定壳幔结构。  相似文献   
195.
碧口古陆金铜锰矿床控矿因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通国 《甘肃地质》1999,8(1):33-41
近年来,碧口古陆在地球化学找矿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发现了一大批金、铜矿床。应用地球化学特征讨论地层及岩性、区域构造、岩浆作用对碧口古陆金铜锰矿床的控矿作用,并依据区内矿床(点)分布、区域矿化及区域地球化学带的展布等特征,初步划分出白皂—两河韧性剪切带铜金及文县—康县金锰两个成矿带。进而总结出各矿床类型的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96.
论扬子古陆东南边缘造山带形成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扬子古陆东南缘浅变质岩层、花岗岩类、构造变形特征研究表明:“板溪杂岩”不是早古生代到三叠纪形成的;而是元古代前震旦纪形成的。由“板溪杂岩”组成的造山带不是中生代板块碰撞的产物,而是元古代华南地体向杨子地体俯冲一碰撞形成的造山带。在后来的地质时期受邻区造山事件的影响,对本区构造起了改造作用。  相似文献   
197.
鞍山-本溪-抚顺地区是我国太古宙岩石出露的主要地区及重点研究区.区内太古宙岩石以变质深成侵入体为主,变质表壳岩出露面积不足20%.区内变质深成岩侵位于始太古代-新太古代的不同时期,原岩由TTG岩系和钙碱性CA岩系组成;变质表壳岩以磁铁石英岩和斜长角闪岩为标志性岩性.两类原岩建造在太古宙时期,遭受了由麻粒岩相到角闪岩相至绿片岩相连续降温减压过程.根据区内新太古代岩石出露的特点划分3个微古陆核,分别为鞍本古陆核、清原古陆核及辽北古陆核.中太古代和新太古代为本区最重要的造陆时期,以鞍本微古陆核为最早的增生点,经拼接增生、裂解改造,形成现今的地质格局.  相似文献   
198.
东南极格罗夫山地质特征——冈瓦纳最终缝合带的新证据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格罗夫山主要出露高角闪-麻粒岩相深变质岩, 包括长英质麻粒岩和花岗质片麻岩、镁铁质麻粒岩透镜体、紫苏花岗岩、后造山期的片麻状花岗岩、及造山期后细晶岩脉. 岩石化学特征显示紫苏花岗岩、花岗质片麻岩和花岗岩属铝质A型深成岩系列, 而长英质和镁铁质麻粒岩则来自岛弧、洋岛和洋中脊环境的表壳岩系列. 测区以低角度面理构造为主, 局部出现强剪切变形带. 韧性变形可分为3个阶段: D1与前泛非期的构造事件有关, D2相应于区域性麻粒岩相变质作用, D3则可能反映泛非期造山作用后期的伸展作用. 变质反应结构多显示为简单的区域性麻粒岩相变质作用, 但镁铁质麻粒岩可鉴别出3个阶段:M1的温压条件为 800℃, 9.3×105 Pa; M2为800~810℃, 6.4×105 Pa; M3仅650℃. 代表性花岗质片麻岩的锆石U-Pb的离子探针分析显示峰期变质年龄集中于(529±14) Ma, 花岗岩侵位年龄(534±5) Ma, 细晶岩脉年龄(501±7) Ma, 属于“泛非”期构造热事件. 这些地质新证据显示在东南极内陆存在着一条从普里兹湾、格罗夫山到南查尔斯王子山的巨大“泛非”期造山带, 应当是冈瓦纳最后拼合的缝合带.  相似文献   
199.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古陆梁”的形成和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地区基本地质事实出发,充分汲取前人的有益成果,历史的分析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构造应力场特点,结合晚三叠世以来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盆—山转换的沉积响应,合理利用地震资料所揭示的西缘深部的“CT”图像及物源分析等第一手资料,提出“西缘古陆梁”及“银川古隆起”在印支期是不存在的;燕山主期盆地西缘南段可能形成古陆梁,使得六盘山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具一定的分割性,但随后在早白垩世又被夷平,鄂尔多斯盆地又和包括六盘山盆地在内的西部白垩纪盆地连通,鄂尔多斯盆地西界真正形成的时间应在喜山晚期,这也是盆地西缘桌子山—贺兰山—六盘山(“南北向古陆梁”)形成的大致时间,它们是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远距离应力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