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利用岩心观察、元素地球化学、岩石薄片与铸体薄片鉴定、成像测井等方法,结合储层物性、含油性及地震资料等,研究马朗凹陷上石炭统卡拉岗组中基性火山岩储层地质特征与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卡拉岗组火山岩储层岩石成岩古地理环境为陆上喷发陆上地表强氧化环境和频繁水(湖)陆过渡弱氧化环境,岩石整体蚀变较强,尤其是蚀变形成的沸石(浊沸石、钠沸石)、方解石类矿物发育层段,是较好的储集层;线状裂隙群控制的脉动式或缓慢溢流喷发机理形成火山机构内部多相带与复杂岩性组合,限制火山岩储层发育的有效性。火山岩储层物性受埋深影响不大,有利储层分布于距离风化顶面18~63 m;风化淋滤及蚀变作用对火山岩储层改善明显,遭受较强风化淋滤及蚀变作用改造的熔岩相和爆发相岩石平均孔隙度高于油层有效孔隙度下限6.00%,为有效储层;受断层、裂缝和喷发间断不整合或构造不整合面控制,有利储集层分布在主断层影响的1.5 km半径范围内,以及卡拉岗组顶界不整合面以下270 m范围内。该结果为研究区石炭系火山岩储层地质研究及火山岩储层综合评价与勘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2.
塔河油田南部石炭系卡拉沙依组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综合应用沉积学、古生物学、地球化学等多学科理论,通过岩心观察描述,结合测井、录井、古生物、地球化学等资料综合分析认为:塔河油田南部石炭系卡拉沙依组上部砂泥岩段砂岩中发育羽状交错层理、波状层理、透镜状层理,砂泥岩薄互层,低砂地比,半咸水生物或广盐度生物大量发育,反映了一种潮坪环境;平面上,研究区北部偏粗、含砾,反映存在河流注入,为具有河口湾性质的潮坪沉积体系,卡拉沙依组砂泥岩段主要处于潮间带,发育潮道、砂坪、砂泥混合坪、泥坪、河口坝等微相。下部的上泥岩段为深灰色、灰褐色、棕褐色泥岩,偶夹薄层泥质粉砂岩、灰质泥岩条带,发育平行层理,为泻湖相沉积。 相似文献
73.
塔河油田石炭系卡4段储层灰岩含量较高,造成地震预测多解性严重,文章提出相控储层预测的思路和研究方法:提出以区域等时地层格架为约束的局部区域和同一沉积体系的准层序级别的砂体等时对比新思路,以Wheeler域年代地层切片技术为手段建立精细等时层序地层格架,进而开展准层序级别的变时窗属性提取分析,采用振幅和伪熵属性表征卡4段沉积微相展布,以Wheeler反变换技术实现了实践意义上的相控储层预测理念,雕刻了有利储层空间形态,为该区岩性圈闭的发现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4.
近年来在塔里木盆地西南巴麦地区巴探5井石炭系卡拉沙依组中发现了多层煤层和炭质泥岩,它们具有一定的生烃潜力。由于它们发育于碳酸盐岩与砂泥岩交互的混积台地背景中,之前并未作为有效烃源岩加以重视,因此查明其发育规律和分布特征对寻找该区石炭系自生自储油气藏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钻井岩心、岩屑样品地球化学测试,测井岩性识别、三维地震反演等方法进行了该套煤系烃源岩生烃指标和识别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巴探5井这套煤系烃源岩与卡拉沙依组广泛发育的一套三角洲-潟湖沉积体系有关。煤系烃源岩最大累计厚度约20 m,其有机碳含量介于10.6%~63.2%之间,干酪根类型为II2-III,镜质体反射率为0.78%~1.65%,其成熟度随埋深的变化总体上呈北低南高之势。煤、炭质泥岩、暗色泥页岩等有效烃源岩都表现为声波时差>300 μs/m、密度<2.3 g/cm3,所不同的是煤层自然伽马(GR)值小于75 API,炭质泥岩GR值为75~100 API,泥页岩GR值>100 API。井间和井外地区根据三维地震波阻抗反演值<7 333 m·s-1·g·cm-3识别出烃源岩的分布,它们主要沿来自北西向的朵状三角洲地区加厚。混积台地中煤系烃源岩和三角洲储层有望形成该区卡拉沙依组自生自储油气藏。 相似文献
75.
76.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