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256篇 |
免费 | 1764篇 |
国内免费 | 250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83篇 |
大气科学 | 28篇 |
地球物理 | 221篇 |
地质学 | 10095篇 |
海洋学 | 355篇 |
天文学 | 4篇 |
综合类 | 619篇 |
自然地理 | 12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0篇 |
2023年 | 451篇 |
2022年 | 513篇 |
2021年 | 611篇 |
2020年 | 489篇 |
2019年 | 533篇 |
2018年 | 437篇 |
2017年 | 412篇 |
2016年 | 408篇 |
2015年 | 511篇 |
2014年 | 665篇 |
2013年 | 502篇 |
2012年 | 513篇 |
2011年 | 602篇 |
2010年 | 465篇 |
2009年 | 406篇 |
2008年 | 331篇 |
2007年 | 346篇 |
2006年 | 321篇 |
2005年 | 263篇 |
2004年 | 212篇 |
2003年 | 224篇 |
2002年 | 195篇 |
2001年 | 186篇 |
2000年 | 170篇 |
1999年 | 176篇 |
1998年 | 130篇 |
1997年 | 176篇 |
1996年 | 149篇 |
1995年 | 165篇 |
1994年 | 150篇 |
1993年 | 123篇 |
1992年 | 131篇 |
1991年 | 111篇 |
1990年 | 108篇 |
1989年 | 124篇 |
1988年 | 28篇 |
1987年 | 18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7篇 |
1982年 | 4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4篇 |
1977年 | 1篇 |
1973年 | 2篇 |
1972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44年 | 1篇 |
1943年 | 2篇 |
192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华北克拉通南缘古元古代晚期汝阳群白草坪组页岩中产出大量的具刺和细网状纹饰的球形疑源类,其中以Shuiyousphaeridium macroreticulatum与Dictyosphaera macroreticulata化石标本最具代表性.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结合光学生物显微镜对其膜壳微细构造进行观察,结果显示:膜壳表面的刺饰形态具有多样性分叉;其膜壳壁可能是由多边形网脊及膜层构成,而不是由多角形板片及膜层构成.同时通过对比研究,认为两种最具代表性的特征分子可能是同一生物不同阶段的产物.此外,通过对赋存微体化石页岩进行生物标志化合物分析,检测到的姥鲛烷/植烷比(Pr/Ph)大于1、伽马蜡烷丰度中等及生物标志化合物(C30藿烷、C27甾烷和三环萜烷),结合前人关于汝阳群沉积环境的研究,不仅指示了汝阳群微体化石群沉积古环境应为正常的海洋环境——滨海-浅海相,也指示了元古代真核生物已经存在,为重建微体化石群和探讨早期生命演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2.
153.
江陵凹陷位于湖北省江汉盆地西南部,其赋存有高温高压深层富钾卤水,该卤水资源在开发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采卤过程中的结盐堵井。不考虑压力等其它因素,只探讨单一因素温度对氯化钠溶解度的影响,资料分析显示在50~150℃之间时,温度与溶解度线性关系较好;探索了岗钾1井井内析盐规律,发现在井深为1 600~2 400 m时析盐量最大。根据此规律,建议采用注入淡水法,使井内卤水得到稀释,以达到防止结盐的目的;建议稀释到对氯化钠溶液浓度略小于28.3%,注水井深2 400 m。 相似文献
154.
苏里格气田东部下二叠统石盒子组8段是苏里格气田东部主要含气层位,其储集空间以各类次生孔隙为主。为明确次生孔隙控制因素,结合铸体薄片鉴定与定量统计、流体包裹体温度及成分分析等手段,对研究区盒8段储层次生孔隙特征及主控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苏里格气田东部盒8段储层次生孔隙的形成受有机酸溶蚀、深部热流体作用共同影响;平面分布受沉积相、构造及油气运移路径复合控制。沿构造鼻隆轴线方向、基底断裂结合部位与厚砂体叠合区附近次生孔隙最发育。 相似文献
155.
156.
刘林玉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0,20(3):25-32
油层的小层对比是油田开发研究的重要内容。新疆鄯善油田侏罗系三间房组为陆相沉积地层,作为油气储集层的砂层在平面分布上连续性较差,依据常规地质资料进行小层对比较为困难。笔者在鄯善油田三间房组油层的小层对比过程中,将油田开发的动态资料和三间房组的沉积韵律特征结合起来,较为可靠地研究了该区三间房组小层的连续性、砂体的分布边界及砂体的展布特征。 相似文献
157.
由于砾岩岩石类型复杂,储层非均质性强,难以建立地震属性与储层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导致应用地震属性常常具有不确定性和多解性。为了克服单一属性反映粗粒沉积展布的片面性,同类属性间相关信息的彼此干扰性,地震相预测扇体分布的盲目性,针对性的提出了基于地震多属性拟合技术编制粗粒扇体沉积相图的方法:1)建立岩性识别图版;2)属性优化与线性逐步回归拟合含砂砾率;3)均方根振幅属性正态分布约束砂体边界;4)应用拟合含砂砾率等值线图,结合岩相和测井相编制粗粒扇体沉积相图。并将该方法用于玛131井区百口泉组二段的沉积研究中,为研究粗粒扇体沉积提供了新的思路,为玛湖滚动勘探及井位论证提供了可靠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58.
三塘湖盆地低熟油的发现及其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三塘湖盆地目前所发现的原油的C29甾烷 20S/(20S +20R)值大部分小于 0.42,属于低 (未 )熟油的范畴。与国内外报道的低熟油相比,三塘湖盆地物性特征也具有高密度、高粘度及高含蜡量等特征,但其物性偏好。经油源分析,这些低熟油主要来源于上二叠统芦草沟组。该组烃源岩演化程度较低,有机质丰度较高,属较好生油岩。通过有机显微组分分析,发现芦草沟组烃源岩以富含腐泥无定形富氢显微组分而有别于三塘湖盆地其它低熟源岩。经热解分析,腐泥无定形是芦草沟组烃源岩主要生烃贡献者,并且其主生烃期Ro 在 0.35 %~ 0.6 %之间。因此,腐泥无定形低熟生烃是三塘湖盆地低熟油的主要生烃机制。另外,在三塘湖盆地原油以及芦草沟组源岩中都检测到 17α(H) 2 5 降霍烷系列化合物,说明三塘湖盆地的低熟油可能与陆源有机质细菌降解改造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59.
Based on the palynological data from Well Ta-19-36 and Well Ta-19-37 in the Ta'nan Sag, and Well Ta-22-1 and Well Ta-21-1 in the Bayin Gobi Sag, a spore-pollen assemblage from the Damoguaihe Formation is named as Cicatricosisporites minutaestriatus- Aequitriradites spinulosus-Protopinus sp. assemblage in the Tamutsag Basin, Mongolia. The assemblage is characterized by abundant gymnosperm pollen and diverse fern spores, counted 46.35%–65.57% and 34.43%–52.58% in percentage respectively. Among the gymnosperm pollen, Pinuspollenites sp.(2.66%–16.94%), Protopinus sp.(0–11.38%) and Protopicea sp.(0–10.81%) are dominant; and Alisporites sp., Cerebropollenites sp., Podocarpidites sp., and Abietineaepollenites sp. are common. Some important elements, such as Chasmatosporites sp., Callialasporites prominulus, Parvisaccites sp., Parcisporites sp., Jiaohepollis cf. annulatus, J. bellus, J. verus, Polycingulatisporites sp., Schizaeoisporites certus, Classopollis annulatus are seen. Within the fern spores, Osmundacidites wellamanii(0.85%–4.93%), Appendicisporites sp.(0–4.45%), Baculatisporites comaumensis(0.80%–2.87%), Cicatricosisporites sp.(0.51%–2.66%), C. minor(0–2.14%), Foraminisporis asymmetricus(0–2.40%), Aequitriradites sp.(0– 2.19%) and Cyathidites minor(0–2.13%) are dominant; and some specie of Densoisporites, Cooksonites, Impardecispora, Pilosisporites, Schizaeosprites, Fixisporites, Leptolepidites, Trilobosporites, Kuylisporites, Klukisporites, Hsuisporites, Couperisporites, Maculatisporites are seen. The angiosperm pollen are rare in the assemblage, characterized by Clavatipollenites sp.(0–0.80%) and Songipollis sp.(0–0.27%). The geological age of the Damoguaihe Formation is assigned to Hauterivian – Barremian of Early Cretaceous according to the palynological data, due to the fact that there existed a lot of diverse spores of the family Schizaeaceae and prosperous gymnosperm saccat pollen which the corpus and sacci are differentiated completely, and the presence of early angiosperm pollen of Clavatipollenites. However, the zircon U-Pb isotopic dating of the volcanic rocks in the Nantun Formation indicated that the overlying strata of the Nantun Formation, i.e. the Damoguaihe Formation must be younger than 127.0±2.0–137.9±1.5 Ma. This is consistent with the palynological data. Furthermore, the vegetation reconstructed on the palynological data of the Damoguaihe Formation is conifer forest with shrubs and grassland, belonging to the semi-humid or humid middle to south subtropical climate. Moreover, three new species, namely Biretisporites punctatus sp. nov., Chasmatosporites reticulates sp. nov. and Concentrisporites contractus sp. nov. are described here. 相似文献
160.
龙马溪组页岩是目前国内页岩气勘探的主要层位之一,其静态弹性性质是影响压裂效果的重要因素,而动态弹性性质则是页岩"甜点"地震预测的重要基础.但对龙马溪组页岩动、静态弹性特征相互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缺少对比研究,致使运用动态弹性性质进行"甜点"预测时存在不确定性.在对龙马溪组页岩样品系统动、静态性质联合测量基础上,分析了页岩样品动、静态弹性性质的变化规律,并讨论了成岩作用与动、静态弹性性质变化规律的因果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龙马溪组页岩上下两段成岩过程存在明显差异,致使上段页岩在结构上表现为以塑性黏土颗粒作为受力骨架,而下段页岩在结构上逐渐转变为脆性石英颗粒作为受力骨架.页岩岩石结构特征的变化控制了动、静态弹性特征的整体变化规律,表现为动、静态杨氏模量、峰值强度等随石英含量的增大表现出近似"V"型的变化形式,而与钙质含量变化呈现正相关关系,与黏土含量变化表现出负相关性.上段页岩宏观力学性质受微观石英+黏土颗粒集合体弹性性质控制,应力应变曲线表现出明显塑性段,动、静态杨氏模量比大于1.4,破裂易于发生在黏土与石英颗粒边界形成宏观单剪型破裂模式,样品脆性低,且脆性变化不受石英含量的影响.下段页岩宏观力学性质受微观石英颗粒集合体弹性性质控制,应力应变曲线表现为弹性变形,动、静态杨氏模量比小于1.4,破裂发生在石英颗粒内部形成宏观劈裂型破裂模式,样品脆性高,且脆性变化与石英含量呈明显正相关关系.研究结果可为龙马溪页气储层的测井解释和地震"甜点"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