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9篇
  免费   168篇
  国内免费   154篇
测绘学   46篇
大气科学   25篇
地球物理   29篇
地质学   614篇
海洋学   34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35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41.
西藏班戈县保吉地区各昌茶玉剖面发现晚侏罗世珊瑚化石约12属16种,分别为Calamophylliopsis?sp.,Clausastraea?sp.,Epistreptophyllum cylindratum Milaschevitsch,Epistreptophyllum sp.,Heliocoenia aff.etalloni Koby,Kobyastraea?sp.,Montlivaltia tenuilamellats Roniewicz,Montlivaltia?sp.,Myriophyllia?sp.,Pseudocoenia hexaphyllia(d’Orbigny),Pseudocoenia?sp.,Rhipidogyra?sp.,Stephanastraea?sp.,Stylina?sp.,Stylina cf.subramosa de Fromentel,Thecosmilia?sp.等。化石指示各昌茶玉剖面上部第42—80层时代为晚侏罗世牛津期—基默里奇期,表明各昌茶玉剖面地层并不属于原划的中二叠统下拉组。本文依据化石及岩性特点将其修订为上侏罗统吐卡日组。根据保吉地区的吐卡日组与上下地层的接触关系及其岩性变化可划分为上下两段地层,各昌茶玉剖面代表吐卡日组下段地层,主要为厚层碳酸盐岩夹少量泥页岩及多层礁灰岩。久朗仓剖面代表吐卡日组上段地层,为一套碳酸盐岩夹大量粗碎屑岩地层。吐卡日组下段在措勤盆地内部、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内广泛分布,指示晚侏罗世措勤盆地发育大面积广阔稳定的碳酸盐岩台地,其中生物礁表明晚侏罗世碳酸盐岩台地具有优越的油气生成和储集条件。  相似文献   
242.
邱江涛  季灵运  刘雷  刘传金 《地震地质》2021,43(6):1586-1599
2020年西藏尼玛MW6.3地震发生在羌塘块体中部、依布茶卡-日干配错断裂系内的半地堑盆地内,基于震源机制解确定的发震断层存在较大差异.文中采用InSAR技术和Sentinel-1卫星升、降轨SAR数据获取了同震形变场,基于弹性半空间位错模型反演确定了发震断层参数,基于非均匀位错模型获得了断层面上的精细滑动分布.结果表明:1)在升、降轨InSAR同震形变场中,尼玛地震引起一椭圆形沉降区(长约12km,宽约8km),最大LOS向沉降值分别为-0.298m、-0.238m.2)同震位错以正断倾滑为主,兼有少许走滑分量,滑动主要集中在3~12km深度,最大滑动量达1.1 m,位于7km深处.3)发震断层为依布茶卡-日干配错断裂西侧的分支断层,走向约为30°,倾角约为68°,滑动角约为-73°.4)此次地震的破裂模式显示依布茶卡-日干配错走滑断裂存在张性应力积累,羌塘块体中部处于张性应力状态.  相似文献   
243.
汪傲  赵元艺  许虹  卢伟  郭硕 《地质通报》2014,33(7):1008-1014
西藏嘎拉勒夕卡岩型铜金矿床中铜的资源量达到中型规模,金的资源量达到大型规模。在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选取矿床夕卡岩中保存极好的白云母,测得40Ar-39Ar年龄为91.48Ma±0.68Ma,代表矿床成矿年龄,表明矿床为燕山运动晚期的产物。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在拉萨地块中北部,成矿年龄约为90Ma的夕卡岩型—斑岩型矿床集中分布在措勤—申扎岩浆弧上;在早白垩世班公湖—怒江洋盆闭合后,狮泉河—永珠—纳木错—嘉黎蛇绿混杂带(Slainajap带)上的弧后盆地和弧间盆地演化成了一系列小洋盆,这些小洋盆的演化与中拉萨地块北部成矿年龄约为90Ma的夕卡岩—斑岩型矿床的形成有更直接的关系。今后宜加大在措勤—申扎岩浆弧上寻找成矿年龄约为90Ma的夕卡岩—斑岩型矿床的力度。  相似文献   
244.
为保护长江生态环境,近年来,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了“长江经济带地质环境综合调查工程”。通过采用环境地质调查、评价、监测以及专题研究和综合研究相结合等方法,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和认识: ①初步构建了长江经济带地质资源环境综合信息管理与服务平台,系统梳理了长江经济带与重点区域的资源环境条件和重大地质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②创新地将“光纤技术”应用于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监测,相关成果引领了光纤监测技术发展; ③编制了1:5万比例尺的环境地质调查技术标准和要求; ④创新形成了3个层次环境地质调查合作机制,探索建立了3种尺度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方法体系和大流域环境地质工作模式; ⑤建立了江汉平原地球关键带监测网络,编制了平原区地球关键带调查技术方法指南; ⑥提出了长江流域重大水利工程与生态地质环境多元响应研究思路,创新构建了一套多模态传感器调查系统,提出了重大水利工程对地质环境影响新判断; ⑦建立了长江中下游不同沉积单元区第四纪地层多重划分对比序列,构建了重点地区第四系三维地质结构模型,提出了长江贯通时限和演化新认识; ⑧编制了流域、经济区和城市系列地质调查报告和图集,成果转化与服务成效显著。该工程进展及成果提升了长江经济带地质调查工作水平,可为区域国土空间规划、绿色生态廊道打造、立体交通走廊建设、产业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及脱贫攻坚工作等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245.
老挝川圹省PhuKham铜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老挝Phu Kham铜金矿为大型斑岩-夕卡岩型铜金矿床,地处老挝川圹省西南部。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工作,研究了Phu Kham铜金矿床形成的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时代、找矿模式及成因类型。结果表明:铜金矿容矿岩系为石炭-二叠系碳酸盐岩、火山碎屑岩、夕卡岩及斑岩脉;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铁矿、黄铜矿、蓝铜矿、斑铜矿及孔雀石等;矿床成因为斑岩-夕卡岩型,成矿时代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预测在Phu Kham矿区及长山成矿带内具有寻找大型-超大型铜金铁锡矿床的潜力。  相似文献   
246.
北极是一种展望未来的方式在这个以冰为主的地区,温度的微小变化可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2021年北极报告卡》显示:北极地区的气温上升速度是全球平均速度的两倍。不断上升的气温不可逆转地改变了北极和南极,涟漪效应将波及全球。  相似文献   
247.
受不同物理过程影响,辐射带电子呈现多种投掷角分布类型,其中蝴蝶状分布尤为引人关注,其特征为通量在90°投掷角附近有极小值、在较低投掷角处达到峰值.现有研究普遍通过对几个特定投掷角间的通量比值进行限定来识别蝴蝶状分布,然而,该方法所挑选的电子分布并不一定符合蝴蝶状分布特征,这为准确研究电子蝴蝶状分布的现象学规律及其背后物...  相似文献   
248.
祁漫塔格卡尔却卡铜多金属矿体主要产于花岗闪长岩、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体与寒武纪—奥陶纪滩间山群接触部位的矽卡岩带和二长花岗岩中。本次对矿区Ⅶ号带矽卡岩与矿体紧邻的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体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年龄为410.1Ma±2.6Ma。结合前人获得的花岗闪长岩SHRIMP锆石U-Pb年龄(237 Ma±2Ma)和矿石矿物辉钼矿Re-Os模式年龄(239Ma),认为岩体成岩和成矿时代都发生在印支期,卡而却卡铜多金属矿成矿作用不仅与印支期中酸性侵入岩有关,也与加里东晚期酸性侵入岩有关。祁漫塔格地区矿床形成时代主要集中于加里东中晚期和印支晚期,尽管加里东期岩体在地表出露规模远没有印支期岩体规模宏大,但是加里东晚期岩体对成矿作用的贡献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49.
通过对卡乌留克塔格矿区自然地理特征及地质特征的分析,认为矿区的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其补给来源一是降雨,二是地表水,三是山区地下暗流。矿山开采后对水资源环境的影响主要会引起地面沉陷,地下水位下降。应采取先探后采.边采边探的生产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250.
冈底斯北缘的卡穷岩群为一套中高级变质岩系,其形成时代至今未得到有效限定。通过高精度的LA-ICP-MS(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锆石微区原位U-Pb同位素测年,获得西藏八宿县同卡乡北卡穷岩群条带状斜长角闪岩(正变质岩)上交点年龄为(1082±18)Ma,将该岩群原岩形成时代厘定为中元古代末,即晚蓟县世。同时,获得卡穷岩群中片麻状二长花岗岩的上交点年龄为(549±18)Ma,属于泛非期构造-热事件的岩浆作用记录;结合野外地质和岩相学特征,认为该岩体为卡穷岩群变质火山-沉积岩系部分熔融的产物,岩浆未发生远距离运移侵位。泛非运动之后,卡穷岩群还经历一次(416±23)Ma强烈的构造作用,这次构造作用的地质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