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66篇 |
免费 | 469篇 |
国内免费 | 101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8篇 |
大气科学 | 188篇 |
地球物理 | 278篇 |
地质学 | 2496篇 |
海洋学 | 691篇 |
天文学 | 26篇 |
综合类 | 137篇 |
自然地理 | 58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4篇 |
2023年 | 196篇 |
2022年 | 221篇 |
2021年 | 198篇 |
2020年 | 132篇 |
2019年 | 156篇 |
2018年 | 100篇 |
2017年 | 110篇 |
2016年 | 115篇 |
2015年 | 133篇 |
2014年 | 232篇 |
2013年 | 151篇 |
2012年 | 195篇 |
2011年 | 201篇 |
2010年 | 175篇 |
2009年 | 158篇 |
2008年 | 164篇 |
2007年 | 150篇 |
2006年 | 154篇 |
2005年 | 139篇 |
2004年 | 142篇 |
2003年 | 114篇 |
2002年 | 130篇 |
2001年 | 118篇 |
2000年 | 95篇 |
1999年 | 81篇 |
1998年 | 82篇 |
1997年 | 83篇 |
1996年 | 80篇 |
1995年 | 61篇 |
1994年 | 44篇 |
1993年 | 45篇 |
1992年 | 56篇 |
1991年 | 45篇 |
1990年 | 54篇 |
1989年 | 28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4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4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21.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中生界烃源岩生烃动力学参数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根据封闭体系黄金管热模拟实验结果,应用Kinetics专用软件,研究了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中生界不同类型烃源岩的生烃特征与动力学参数。库车坳陷侏罗系煤、碳质泥岩、泥岩及三叠系湖相泥岩具有各自的活化能分布和频率因子,揭示出其生烃行为的差异性。利用GOR-IsotopeKinetics软件,推导了库车坳陷侏罗系煤、泥岩和三叠系湖相泥岩3类烃源岩的碳同位素动力学参数。上述参数的获取,为盆地模拟、烃源岩评价、生烃量计算及资源量预测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地球化学数据。 相似文献
122.
我国凝析油的成因类型及其地球化学特征和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近十几年的勘探实际表明,在我国一些含油气盆地中,许多天然气藏均伴生一定量的凝析油(或轻质油)。按母质类型可将凝析油分为海相腐泥型有机质生成的凝析油、煤系地层腐殖质有机质生成的凝析油、陆相混合型有机质生成的凝析油。本文较详细地从成因机理上讨论了这三种不同成因凝析油的形成特点。海相腐泥型有机质一般在有机质热演化达到高成熟-过成熟阶段,由干酪根或早期形成的高分子液态烃热裂解才形成凝析油。煤系地层中腐殖型有机质从低成熟到过成熟各个阶段所生成的一定量的液态烃一般主要以凝析油的状态与天然气相伴生。陆相混合型有机质从低成熟到过成熟阶段也都可能形成凝析油。利用凝析油单体烃的组份特征,石蜡指数和庚烷值对我国主要含油气盆地凝析油的成熟度进行了计算,所得结果,大都与地质实际相吻合。研究表明我国凝析油成熟度的分布范围从低成熟到过成熟均有。三种不同成因的凝析油其地球化学特征具有一定差异,煤系地层腐殖型有机质形成的凝析油从组份来讲相对富含芳烃,其芳烃含量一般为16.2~23.5%,饱和烃/芳烃值为3.2~5.2,同时其姥鲛烷/植烷值相对较高,通常均大于3;而海相腐泥型有机质生成的凝析油则相对富含饱和烃,其饱/芳比值为11.8~18.2,同时姥蛟烷/植烷值较低,一般小于1。陆相混合型有机质生成的凝析油则介于二者之间。三类不同成因的凝析油它们的芳烃组份(蔡系、联苯系和药系)和低分子生物标记物(菇类化合物)以及烷烃和芳烃组份的碳同位素组成都具有明显的差异。利用凝析油的这些地球化学特征可以有效地判识凝析油的成熟度和成因类型,从而确定与之相伴生的天然气的成因或来源。 相似文献
123.
自工业革命以来, 大气中CO2浓度快速升高导致了全球变暖, 并引发了一系列气候和环境问题。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倡导的目标; 而理解自然系统的碳源汇功能, 对实现这一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泥炭地是世界上分布最为广泛的湿地类型, 对全球碳循环和气候变化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其在实现"双碳"目标中的重要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这也使泥炭地碳循环研究成为前沿领域。本文简要回顾了国内外泥炭地碳循环的研究现状, 阐述了泥炭地的碳源汇特征(包括CO2净交换、CH4排放、溶解有机碳迁移、碳累积)、变化及驱动机制, 并对其在实现"双碳"目标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总体来说, 泥炭地碳循环对全球碳源汇估算具有重要的影响, 未来需进一步加强对泥炭地分布和碳库的研究, 强化泥炭地生态环境演变规律、碳循环-相关过程对气候变化的敏感度以及研究薄弱地区等的针对性研究。在此基础上, 科学地可持续管理和恢复退化泥炭地, 如人为水文调节, 以保持甚至增加其碳汇潜力和储存碳的稳定性, 可发挥泥炭地在"双碳"时代的最大碳汇潜力, 也将是减缓气候变暖经济而高效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4.
125.
126.
有机碳沉积作用在一定时间尺度上形成海洋碳汇作用的最终净效应,北冰洋陆架的有机碳沉积作用在全球碳循环中有着尤为重要的地位。为了测定楚科奇海陆架的有机碳沉积通量,本文应用210Pb测年法对中国第3次北极考察R17站位的沉积物样品的年龄及沉积速率进行了分析测定,并结合表层沉积物中有机碳的含量计算得到了楚科奇海陆架北缘的有机碳沉积通量。结果显示,该站位的沉积速率为0.6 mm/a,表观沉积质量通量为0.72 kg/m2/a,有机碳沉积通量为517 mmol C/m2/a。经估算,真光层输出的有机碳中约有29 %被长期封存在沉积物中,远高于中低纬度的正常值(~10 %),说明楚科奇海陆架区具有高效的碳汇作用。 相似文献
127.
楚雄盆地中东部禄丰-楚雄一带的二氧化碳气及其成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楚雄盆地从南部楚雄杨家阱至北面禄丰县利鸟场,近南北向延伸约7Km,断续有高含二氧化碳气苗。这些气苗二氧化碳含量H76.5—99.1%,甲烷含量只有0.011-0.47%,没有重烃气和硫化氢,普遍含微量氩(0.030—0.34%)。这些气的二氧化碳碳同位素一般为-5.2~-6.2%,个别较轻的为-16%,而重的为-1.2%。根据本区地质特点、气的成分特征与二氧化碳碳同位素组成,讨论了气苗的气原与成因。根据国内外有关资料的对比,作者认为这些二氧化碳的成因是无机的,即与火山-岩浆有关。 相似文献
128.
错流超滤技术在海水胶体态铀、钍、镭同位素和有机碳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建立了由预过滤装置、蠕动泵、中空纤维超滤膜(AmiconH10P10-20,标称截留分子量10KDa)和连接管组成的错流超滤系统,利用荧光标记的40KDa葡聚糖和已知放射性活度的234Th示踪剂评估了超滤膜的截留和吸附性质,探讨了234Th在超滤过程中的渗透行为,考查了该系统用于实际海水样品时铀、钍、镭同位素和有机碳的质量平衡状况.结果表明,10Kda中空纤维超滤膜对40Kda葡聚糖具有良好的截留效率(85%),而吸附损失率为18%.铀、钍、镭同位素和有机碳在超滤过程中均达到极佳的质量平衡,回收率R=95%~98%,优于大多数文献报道的值.234Th在超滤过程中的渗透行为可以很好地用渗透模型加以描述.研究组分胶体态含量占“溶解”态含量的份额大小顺序如下:钍同位素、有机碳、镭同位素约等于铀同位素,这与钍为强颗粒活性元素、铀和镭为水溶性元素的地球化学性质相吻合. 相似文献
129.
高频红外碳硫分析仪测定地质样品中不同含量的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铁粉为助燃剂,三氧化钼为基体改进剂,分段建立工作曲线,高频红外碳硫分析仪测定硫,实验基体改进剂的效果,探讨干燥剂及工作曲线的影响.其方法硫的检出限为0.000 47%,实验方法在低硫和高硫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并进行不同方法的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性能参数良好,能满足地质样品中不同含量硫的分析测试工作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0.
广东凡口铅锌矿碳、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东凡口超大型铅锌矿床产于泥盆系台地碳酸盐岩中,矿床成因仍存在较大争议。通过含矿地层岩石以及矿石系统的碳、氧同位素分析研究,发现紫色砂岩的褪色蚀变和碳酸盐岩的白云石化与盆地卤水作用密切相关,褪色蚀变砂岩中的碳酸盐胶结物具有显著低的δ^13C和δ^18O值,与矿石中碳酸盐矿物相似,白云石化的碳酸盐岩之δ^13c和δ^18...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