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38篇
  免费   608篇
  国内免费   507篇
测绘学   244篇
大气科学   507篇
地球物理   324篇
地质学   2019篇
海洋学   88篇
天文学   24篇
综合类   211篇
自然地理   1136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25篇
  2022年   153篇
  2021年   162篇
  2020年   128篇
  2019年   146篇
  2018年   125篇
  2017年   127篇
  2016年   107篇
  2015年   159篇
  2014年   270篇
  2013年   178篇
  2012年   230篇
  2011年   276篇
  2010年   189篇
  2009年   203篇
  2008年   229篇
  2007年   188篇
  2006年   178篇
  2005年   137篇
  2004年   134篇
  2003年   127篇
  2002年   129篇
  2001年   116篇
  2000年   97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1年   2篇
  1948年   2篇
  1943年   1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4篇
  1937年   1篇
  1936年   3篇
  193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中国含金矽卡岩矿床的分布和主要地质特征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夕卡岩金矿床主要分布于中国东部,特别是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并常和夕卡岩铜(铁或多金属)矿床共生。它们产生的有利构造环境为地台边缘的拗陷和褶皱带以及地台内部的深大断裂附近地区,主要控矿地导炭-二叠纪和三叠纪碳酸盐岩,有关侵入岩为钙-碱性闪长岩,石英阀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及共浅成相,大多属燕山期,含金夕卡岩以钙夕卡岩为主,镁夕卡岩次之,在夕卡岩及其邻近的围岩中叠加有较强的退化热液  相似文献   
82.
83.
城市化后与天然流域产流条件的主要差别是其透水面积比例不断减小,而 透水和半透水面积比例相应增大。根据这个特点本文在城市透水面积上引用“吉林省小流域和坡面设计洪水研究成果”中的产流模型;在不透水和半透水面上引用了国内在的试验成果进行上损计算。并综合为城市产流模型,它能较客观地反映不同下垫面的产流机制。根据长春市实验流域实测资料用本产流模型和现行汇流计算方法进行拟合,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84.
长江中下游是中国东部一个重要的Cu-Au-Fe-Mo矿成矿带。笔者等在5个夕卡岩-斑岩Cu-Au-Mo矿区采集了11件辉钼矿样品,在铜陵地区大团山层控夕卡岩Cu-Au-Mo矿体采集了5件辉钼矿样品进行Re-Os同位素年龄测定。在对16件样品进行ICP-MS方法测定的同时,还利用NTIMS方法对其中9件样品进行了精测,两种方法测定的结果基本吻合。16件辉钼矿的Re-Os同位素模式年龄为134.7±2.3~143.7±1.6Ma(2σ)。其中大团山铜矿区的5件样品的模式年龄更为接近,分布范围为 138.0± 3.2~140.8±2.0 Ma,平均 139.3±2.6Ma,其等时线年龄为 139.1±2.7Ma,初始Os为0.7±8.1(MSWD=0.29)。这些结果清楚地反映出夕卡岩-斑岩Cu-Au-Fe-Mo矿床与层控夕卡岩Cu-Au-Mo矿床为同一时代形成,属于同一成矿系统。作为中国东部大规模成矿作用的组成部分,长江中下游地区铜钼金矿床的形成与岩石圈构造体制大转换之地球动力学事件相耦合,为中生代第二期大规模成矿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85.
浩布高一白音诺铅锌铜锡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山脉的中南段和黄岗-甘珠尔庙锡铅锌成矿带的北东端(Chu,2002),属夕卡岩型矿床。已经发表的论文中提出浩布高-白音诺地区与Cu-Zn-Pb(-Sn)成矿有关的碱性花岗岩有非常特殊的、可低到-8‰~ 1‰的原始δ^18OV-SMOW(‰)值,因此认为该区域岩浆具有不正常的原始氧同位素组分(张德全等,1993;牟保磊等,1997),即该区深部存在低氧的岩浆源。国外也有类似的报道(Muehlenbaches et a1.,1974;Auweral et a1.,1991;Cartwright et a1.,1991;Taylor et a1.,1997)。为此,笔者对浩布高矿床与成矿有关的花岗岩体、矿体夕卡岩的全岩和从中分离出来的石英单矿物的氧同位素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86.
阐述了我国水文水资源研究的发展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当前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以新疆地区为例,对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的水文水资源研究方向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7.
塔一卡铅-锌矿区成矿类型具典型的密西西比河谷型层控矿床特征,该矿区的主要含矿地层为下石炭统卡拉巴西塔克组第二岩性段(C1kl^2)白云质灰岩,通过对该矿区成矿特征及控矿条件的分析,指出西昆仑塔卡矿区铅-锌矿勘查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88.
新疆西昆仑塔-卡铅-锌矿区成矿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塔-卡铅-锌矿区成矿类型具典型的密西西比河谷型层控矿床特征,该矿区的主要含矿地层为下石炭统卡拉巴西塔克组第二岩性段(C1kl2)白云质灰岩,通过对该矿区成矿特征及控矿条件的分析,指出西昆仑塔卡矿区铅-锌矿勘查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89.
90.
一、“增长三角”的形成与发展。冷战后,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集团化的不断发展,亚洲出现了一种新的区域经济合作模式——增长三角。这一概念是1989年12月由时任新加坡第一副总理的吴作栋首先提出的。他倡议建立一个包括新加坡、马来西亚的柔佛州和印度尼西亚的廖内群岛的跨国经济区,并称之为“新柔廖增长三角”。这一设想很快得到了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政府的积极响应,并获得了成功,后其范围扩大,现称“印度尼西亚一马来西亚一新加坡增长三角”,也称为“东盟南部增长三角”。而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南部出现的生机勃勃的珠江三角洲一香港一澳门之间的经济合作,在增长三角的概念提出后,才被看作是具有新的经济意义的“珠港澳增长三角”。这两个增长的成功,使这种新型区域经济合作模式很快得到了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以及欧洲、非洲等国家的仿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