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8篇
  免费   132篇
  国内免费   249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82篇
地球物理   71篇
地质学   588篇
海洋学   204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83篇
自然地理   6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54年   1篇
  1950年   3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6年   2篇
  1944年   3篇
  1941年   2篇
  1940年   1篇
  1939年   1篇
  1938年   1篇
  1936年   2篇
  193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黄河流域地质构造活跃、地貌演化迅速、气候区域分异显著,导致流域内重大灾害类型多、分布广、突发性强。文章以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区为研究区,引入梯田型黄土滑坡隐患的概念,通过结合历史资料收集、遥感影像解译、现场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手段,分析了梯田型黄土滑坡隐患的发育特征、分布规律及形成原因。结果表明:(1)研究区梯田型黄土滑坡隐患共26处,主要分布于第四系黄土中,中长边坡数量较多,主要为浅层与中层梯田型黄土滑坡隐患,规模以小型为主。(2)梯田型黄土滑坡隐患在空间上主要分布在黄土梁峁区和大起伏山地区,1 800~2 000 m的高程区间,坡向为东南、南、西南时分布较多;在时间上主要分布在雨季或地震活动时期。(3)地形地貌、地层结构、降雨、地表水和人类工程活动是梯田型黄土滑坡隐患发育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对于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区以及黄河流域梯田型黄土滑坡隐患风险识别与风险管理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2.
文章通过对比分析近年在松辽盆地南部施工的钻孔资料,划分上白垩统找矿目的层泉头组、姚家组、四方台组和明水组的层序地层,并编制岩相古地理图,结合粒度分析,探讨区内沉积演化及其对铀成矿的控制作用,并以此为依据开展远景预测。研究发现,盆地在填平补齐过程中,主力物源先后经历由盆地南缘→盆地西南缘→盆地西缘的转变。自南向北的姚家期的河流受到高海拔、高落差的古隆起阻挡,发生曲流河向辫状河的逆向转变,在钱家店铀矿床区域内沉积了大规模有利于铀成矿的山间辫状河砂体。盆地南部晚白垩世沉积演化过程中,构造活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控制作用,大断裂夹持的古隆起带之间的山间河谷砂体沉积环境有利于铀成矿砂体的发育,大断裂交汇部位的凹陷区是铀成矿有利区。  相似文献   
103.
解习农  赵帅  任建业  杨允柳  姚永坚 《地球科学》2022,47(10):3524-3542
南海是西太平洋海域最大的边缘海,然而南海扩张终结后动力学过程研究仍较为薄弱.通过构造变革界面识别、褶皱冲断带沉积记录等方面的系统研究,揭示南海南部和东部陆缘在南海后扩张期的演化历程.研究表明南海南部和东部边缘经历了多个微板块从俯冲到碰撞的演变历程,形成了陆-陆碰撞、弧-陆碰撞、洋-弧俯冲等多个特征迥异的板块边界.南海南部陆缘属于古南海俯冲拖曳构造区,婆罗洲西北沙捞越-曾母地块率先碰撞,随后经历了婆罗洲东北沙巴-南沙地块碰撞、西南巴拉望-卡加延岛弧碰撞.南部多个微板块碰撞导致古南海呈剪刀式从西向东逐渐关闭和消亡,总体形成了以微地块碰撞、深海槽发育和造山带前缘巨厚沉积充填为特色的碰撞陆缘.东部陆缘属于菲律宾海俯冲-碰撞构造区,南海东部洋壳自中新世开始向菲律宾海板块俯冲,弧-陆碰撞仅局限于东部陆缘南北两端.澳洲-印度板块、菲律宾海板块与欧亚板块相互作用控制了南海边缘海闭合过程,南海正在进行的关闭过程主要集中在东缘和南缘,东缘呈现了以南海洋壳消亡为特征的闭合过程,而南缘则呈现以微陆块碰撞为特征的古南海闭合过程.显然,南部后扩张期陆缘演变可为边缘海闭合过程研究提供极佳的范例,同时对我国海洋权益保护和南海大陆边缘动力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4.
焦学文  巩磊  王超勇  孙旭  亓乐 《沉积学报》2015,33(5):865-877
根据川南先锋地区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地层的沉积特征,结合钻孔岩相及其组合特征,识别出等斜碳酸盐缓坡和局限台地2种沉积相,包括高能生屑浅滩、内缓坡、潮间带等7种亚相。同时采用微相分析的方法,对碳酸盐岩的生物组合、颗粒成分以及支撑类型等微相特征进行了研究,将界线地层沉积归纳为14种微相类型,并由此建立了该时期的沉积相序及其演化。研究区产出一层微生物岩,显微镜观察显示:微生物岩主要是叠层石;在它们内部发现了大量的蓝藻球粒、钙化鞘和微亮晶包覆层等微生物成因的显微组构。对ZK1501孔所采集的0.58 m K9灰岩岩芯连续磨片后进行生物组合分析,在距底6 cm地层中发现了丰富的三叶虫、腹足类和叶枝藻化石,其上出现小型化的介形虫(小于200 μm),表明二叠纪末期生物主灭绝界线应位于飞仙关组底面之上6 cm处,而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应位于小型化介形虫层的中下部。  相似文献   
105.
多数研究者认为西拉木伦河—长春—延吉断裂带为华北与西伯利亚两大板块的最后缝合带,但最后拼合时间仍存在分歧,原因之一是对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地层研究不足,尤其是对上二叠统与下三叠统接触关系研究更为欠缺。幸福之路组分布于大兴安岭南部,为一套以红层为主要特征的杂色碎屑岩组合,含有叶肢介、介形虫、双壳、植物及孢粉化石。笔者对采自巴林右旗幸福之路苏木幸福之路组上段的岩屑晶屑凝灰岩样品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测年分析,结果为(254.3±2.6)Ma。结合已有的火山岩测年及化石资料认为,幸福之路组上段下部时代为晚二叠世,上部为早三叠世早期,大兴安岭地区上二叠统与下三叠统为连续沉积,晚二叠世晚期两大板块发生碰撞拼合,古亚洲洋消失,发生南北生物群的混生,早三叠世西伯利亚板块和华北板块碰撞结束。  相似文献   
106.
1天气与灾情2012年7月2日,受东北冷涡和地面低压的共同影响,全省出现降水,其中东南部地区降水量大。地处松嫩平原中部的绥化市兰西县日降水量最大,为33 mm,降水时段集中在17-19时,表现出明显的局地性特征。根据各地上报的灾情,2日下午松嫩平原东部、牡丹江半山区发生多起冰雹灾害,因此可确定2日是典型的冰雹易发日。2天气形势分析(1)高空形势。2日08时,850 hPa上黑龙江位于冷涡前部,切变线位于黑龙江中北部地区。冷、暖空气交汇区位于黑龙江西南部地区。(2)地面形势。东北低压中心位于黑龙江西南部,08-20时地面暖锋随低压中心逐渐南压到吉林省。14时暖锋位于黑龙江省与吉林省交界处。  相似文献   
107.
月球在中国古代有玉鉴、桂宫、婵娟等美妙的别称,可见古时候的人们对月球的理解是多么的富有想象力。那时的人们不但对月亮的阴晴圆缺现象加以揣测从而提出自己的解释,而且还幻想人类登上月球后嬉戏仙游的景象。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人类对于地外空间尤其是月球世界的探访欲望越发强烈,最终于美国东部时间2969年7月20日16时许,第一个人类的脚印被永久印在了月球静海南部地区一块较为平坦的区域上,自此宇航员阿姆斯特朗(Neil Alden Armstrong)的名字为世人所熟悉。  相似文献   
108.
青海南部及其毗邻地区,是青海省乃至全国工业基础最薄弱、社会经济最落后的地区。煤炭资源紧缺,是制约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查明煤炭资源赋存状况,探讨聚煤规律,指出进一步找煤勘探的方向,科学、合理地开发煤炭资源,以带动其它资源开发,使该区尽快脱贫致富,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9.
笔者(1987,1988)在辽东半岛南部复州湾晚寒武世崮山组中发现卷曲的王冠头虫。卷曲的王冠头虫的卷曲器官为胸节和尾节,其中最重要的是胸节和尾节中轴的半环。三叶虫的卷曲显示了生物力学的作用,卷曲是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表现,由环节动物的侧曲到节肢动物三叶虫的卷曲是生物演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10.
对南海北部陆坡至东海南部“残留特提斯”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肖国林  郑浚茂 《现代地质》2004,18(1):103-109
特提斯构造域是指发育于欧亚大陆南缘的一条全球性纬向展布的构造域,在该构造域内发育有许多蕴含丰富油气资源的沉积盆地,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含油气区。通过对比分析世界上典型的"特提斯域"所拥有的特有沉积及构造环境及其对油气生成、聚集成藏与保存带来的深刻影响,如赤道封闭型浅海碳酸岩盐礁为主夹页岩的沉积主体及有机质类型为Ⅰ、Ⅱ型及蒸发岩盖层等特征,并通过对实际勘探资料的对比分析,认为南海北部、东海南部中生代缺乏典型"特提斯域"沉积及典型特提斯型大型油气藏成藏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