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553篇 |
免费 | 4189篇 |
国内免费 | 186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20篇 |
大气科学 | 66篇 |
地球物理 | 521篇 |
地质学 | 11390篇 |
海洋学 | 389篇 |
天文学 | 8篇 |
综合类 | 804篇 |
自然地理 | 30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9篇 |
2024年 | 371篇 |
2023年 | 500篇 |
2022年 | 582篇 |
2021年 | 623篇 |
2020年 | 573篇 |
2019年 | 562篇 |
2018年 | 450篇 |
2017年 | 440篇 |
2016年 | 448篇 |
2015年 | 504篇 |
2014年 | 767篇 |
2013年 | 602篇 |
2012年 | 602篇 |
2011年 | 705篇 |
2010年 | 532篇 |
2009年 | 472篇 |
2008年 | 444篇 |
2007年 | 419篇 |
2006年 | 411篇 |
2005年 | 323篇 |
2004年 | 281篇 |
2003年 | 253篇 |
2002年 | 271篇 |
2001年 | 257篇 |
2000年 | 232篇 |
1999年 | 252篇 |
1998年 | 199篇 |
1997年 | 216篇 |
1996年 | 203篇 |
1995年 | 190篇 |
1994年 | 177篇 |
1993年 | 144篇 |
1992年 | 145篇 |
1991年 | 121篇 |
1990年 | 109篇 |
1989年 | 112篇 |
1988年 | 25篇 |
1987年 | 21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9篇 |
1982年 | 3篇 |
1979年 | 2篇 |
1948年 | 4篇 |
1947年 | 4篇 |
1946年 | 2篇 |
1944年 | 3篇 |
1943年 | 5篇 |
1942年 | 6篇 |
192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23.
24.
对湘鄂西地区鹤峰区块及周缘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及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进行了露头点及野外线路地质调查、样品测试与邻井实钻资料分析。研究认为:鹤峰区块牛蹄塘组及龙马溪组黑色页岩厚度大(分别为60~120,20~60m),有机碳质量分数高(0.5%~7.0%),干酪根类型好(以Ⅰ型和Ⅱ1型为主),热演化程度适中,脆性矿物质量分数高(大于50%),页岩含气量高,具有形成页岩气藏的潜力;综合考虑目的层位、地表出露地层及产状、构造形态、断裂发育情况、页岩有效厚度及埋藏深度、地形地貌等因素,优选出鹤峰区块任家台向斜槽部、容美向斜槽部、任家台向斜西北翼、中营背斜北东部两翼及走马背斜西北翼5个有利勘查区带;页岩气资源量预测表明该区页岩气勘探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25.
去年7月13~1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对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进行了四年一度的中评估检查。在随后召开的世界地质公园中评估评审会上,评审专家针对实地考察中发现的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存在的诸如公园区域范围、地质遗迹保护等问题,给予了黄牌警告。 相似文献
26.
27.
王屋山国家地质公园是一座以地质构造、地质工程景观为主,以典型地质剖面、古生物化石和地质地貌景观为辅,以生态和人文相互辉映为特色的综合型地质公园.旅游地质资源十分丰富,发生在距今25~14.5亿年之间的中条山-王屋山"人字型"三叉裂谷,系统反映了古大陆增生、拼合和裂解的全过程,是这一时期极为重要的超大陆地质事件,具有和哥伦比亚超大陆及Rodinia超大陆对比的意义.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是一座世界级的水利工程,对治理黄河中游的水土流失和黄河下游洪水灾害等,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8.
正每一段旅行总有出发地和目的地,然而这一趟的出发地并不属于地图上的任何一个地方,因为这是一个从心出发的旅程。当真正来到这里,当儿时的愉悦被一点一滴地记起,我的每一根神经都在跳跃着、快乐着,原来那种感觉叫做幸福。 相似文献
29.
四川盆地泸州古隆起嘉陵江组储层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研究区嘉陵江组沉积背景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岩心观察、岩石薄片确定了不同类型的储集岩和储集空间,得出本地区储层岩石类型和储渗空间类型均多样化的特点。从成因角度识别出来了溶蚀孔隙型储层、膏溶孔洞型储层、裂缝型储层等三类储层。研究不同类型储层的孔、渗特征及关系表明,溶蚀孔隙型储层物性要优于膏溶孔洞型储层,而溶蚀孔隙型储层中的颗粒云岩溶蚀孔隙型储层物性最好、颗粒灰岩溶蚀孔隙型物性其次、粉晶云岩溶蚀孔隙型储层物性最差,其原因是不同储层受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控制和影响。 相似文献
30.
非热液成因的鞍形白云石:来自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东南部奥陶系Yeoman组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东南部上奥陶统Yeoman组碳酸盐岩中发育有少量的鞍形白云石胶结物。这些鞍形白云石仅局限于Yeoman组上部厚约20~30 m的白云岩带中,上覆及下伏碳酸盐岩地层中均明显缺失这类鞍形白云石,表明其形成于一个相对封闭的体系中。此类奥陶系鞍形白云石胶结物以具有与宿主交代白云岩相似的碳同位素δ13C值(-0.2‰~0.9‰PDB)及锶同位素比值(0.708 2~0.709 0)为特征,表明前期的白云石围岩通过压溶作用形成的碳和锶是鞍形白云石胶结物的主要来源。另外,测得的鞍形白云石胶结物均一温度范围为99~105℃,可以由该区域的正常埋藏温度解释。基于上述资料和观察,我们认为萨斯喀彻温省东南部上奥陶统Yeoman组鞍形白云石胶结物与早期交代白云石的自调节白云石化作用(埋藏过程中相对封闭的体系中通过化学压实作用形成)有关,而与加西盆地其它地方已经证实的热液活动无关。因此,鞍形白云石的分布未必指示热液活动或热流体,也并不是所有的鞍形白云石都与热流体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