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5篇
  免费   737篇
  国内免费   340篇
测绘学   170篇
大气科学   147篇
地球物理   154篇
地质学   589篇
海洋学   557篇
天文学   36篇
综合类   118篇
自然地理   82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93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97篇
  1995年   99篇
  1994年   82篇
  1993年   67篇
  1992年   71篇
  1991年   65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7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4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极地遥感     
程晓 《遥感学报》2009,13(S1):113-118
极区是全球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全球气候系统有显著的反馈作用。遥感是监测极区环境变化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发展极地遥感意义重大。本文回顾了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近年来极地遥感研究方面所取得的一些成果, 包括卫星遥感监测技术和极区地面无线传感器网络遥感技术。  相似文献   
162.
利用IAP9L-AGCM模式考察了模式中与南极涛动异常相关的海温敏感区,发现南半球高纬海温异常能够强迫出南极涛动异常,而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与太平洋南美型密切相关.研究了南极涛动异常对冬春季北半球大气环流及亚洲北部气温的影响,结果表明,南极涛动加强,能够引起北半球高纬环流异常和欧亚西风加强,以及亚洲北部地表气温和850 hPa气温显著增温.数值模拟支持了已有的诊断结果,也证实了冬春季节南极涛动异常下两半球高纬间的经向遥相关存在.  相似文献   
163.
张宇  李清泉  余锦华  沈新勇  毕淼  吴清源 《气象》2024,50(3):344-356
青藏高原是全球气候变暖最敏感的地区之一,是北半球夏季最大的热源,其气候响应受到广泛关注。然而,有关南极涛动与青藏高原夏季气温的关系和机理知之甚少。为了研究南极涛动与青藏高原夏季气温的关系,基于1979—2020年英国东安哥拉大学气候研究中心(CRU)的逐月气温、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的逐月海表面温度和大气环流再分析数据以及南极涛动指数等数据,采用相关、回归、合成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北半球夏季青藏高原西部气温与5月南极涛动存在显著负相关,即当5月南极涛动异常偏弱时,夏季青藏高原西部气温异常偏高。其影响过程为,南极涛动为正位相时,在南印度洋中高纬地区出现“负-正-负”的经向“三极子”海温模态,该模态可持续到夏季,在印度洋形成异常的纬向-垂直环流,相应在热带西印度洋和东印度洋-海洋性大陆之间的降水异常导致热带正“偶极子”降水模态,通过该降水模态在青藏高原西部引起异常反气旋环流和下沉运动,有利于高原西部气温偏高。研究结果显示,海洋的热惯性在“延长”南极涛动影响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可为青藏高原夏季气温预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4.
小熊 《海洋世界》2013,(1):58-61
在世界聚焦于地球最后一块净土——南极之时,北冰洋仿佛离开了人们的视线。事实上,北冰洋与中国一直有着不解之缘……中国人第一次在地图上看到北冰洋,是在坤舆万国全图上。这份由万历年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向明神宗朱翊钧献上  相似文献   
165.
南大洋是世界上第五个被确定的大洋,也是唯一一个完全环绕地球、没有被大陆分割的大洋。南大洋围绕着南极大陆,从地理上看属于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南部的海域,以前一直被看作是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向南极大陆的延伸,后因在那里发现了重要的不同洋流,国际水文地理组织才于2000年将其确定为一个独立的大洋。但由于南大洋不存在一个独立的大洋中脊,因此将它划作一个大洋是否恰当仍存在争议。又因其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及其在极地和全球气候变化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使得南大洋成为研究海气相互作用和全球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地理单元。  相似文献   
166.
肇东、毫县陨石中的黑包体在总体成分、形状、大小上与陨石球粒相似,但两者的内部结构以及矿物组合不同。黑包体中矿物呈密堆状,主要由细粒橄榄石以及其它硅酸盐微晶组成,不含火成玻璃等特点表明黑包体未经历过熔融,它们可能是形成球粒的毛坯。因此认为球粒的形成有三个阶段:星云凝聚形成尘粒—尘粒吸积形成黑包体—黑包体熔融形成球粒。  相似文献   
167.
168.
169.
肇东陨石高压加热—熔融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在30kbar压力下进行了肇东陨石的加热-熔融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从840℃至2050℃,陨石中的金属-硫化物相经历了熔融—两相混溶的过程,最终形成一种Fe、Ni、Co、S之比不相等的多相混合物。而陨石中的硅酸盐相经历了热变质—熔融—熔融分异的过程。初熔温度为1610℃,2050℃时熔体发生分异,有富Si、Al的硅酸盐新相分离出来。以上述结果为依据,本文对类地行星早期层圈构造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和推论。  相似文献   
170.
王云璋 《水文》1989,(3):19-24
本文对189年南极积雪量与黄河径流量进行了相关和交叉谱分析,结果表明:(1)两者存在明显的负相关;(2)两者在10、4.3~4.6、3.3和30年左右的周期变化有较密切的联系;(3)在时间上,后者的变化落后于前者。并且指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很可能是两者联系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