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5篇
  免费   492篇
  国内免费   832篇
测绘学   131篇
大气科学   2060篇
地球物理   92篇
地质学   563篇
海洋学   310篇
天文学   18篇
综合类   126篇
自然地理   269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101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166篇
  2013年   144篇
  2012年   137篇
  2011年   183篇
  2010年   175篇
  2009年   172篇
  2008年   192篇
  2007年   187篇
  2006年   138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122篇
  2002年   118篇
  2001年   119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63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3篇
  1938年   1篇
  1937年   1篇
  1936年   4篇
  1930年   1篇
  192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01.
利用2012年8月28—29日和2019年9月7—8日水平分辨率为0.25°×0.25°的ERA5再分析资料、地面观测资料和中国气象局热带气旋最佳移动路径数据,对两次北上相似移动路径的台风“布拉万”和“玲玲”导致东北地区暴雨天气过程的湿位涡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台风导致的强降水与假相当位温的密集带对应较好,降水主要位于假相当位温密集带偏暖一侧,锋区越强,降水量越大。两个台风过程均在降水前期存在对流不稳定层结,为台风降水提供初始能量积累。初始时刻出现湿对称不稳定,是台风中心西北侧暴雨出现的主要因素。降水增强时刻,大气对流不稳定再次参与,说明低层对流不稳定提供了降水快速增强的主要能量。低层湿正压项(MPV1)和湿斜压项(MPV2)的绝对值均出现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趋势,强降水主要分布在两个极值中间过渡时段。两次北上台风引起的吉林省中部暴雨带均与低层850 hPa的MPV2负值区和MPV1的正值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02.
南方鲇成鱼的静止代谢率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于1991年9月-1992年7月,运用连续流水呼吸仪测定由嘉陵江捕获的南方鲇成鱼的静止代谢率,在10.0,16.0,21.8,22.2和27.4℃条件下,雌鱼的测定值是8.699,21.980,25.412,30.563,34.463和32.483O2mg/(kg.h);雄鱼的是8.14,19.568,26,830,29。426,32,156和32.098O2mg/(kg.h)。采用统计模型,将测  相似文献   
103.
地形与热源强迫下的南方涛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El Nino和La Nina位相时的海温异常和地形作为大气下垫面的异常强迫,引入IAP的两层原始方程大气环流模式,模拟出了南方涛动的典型结构.当去掉地形后,仅仅由海温异常也能模拟出太平洋东西部的气压异常振荡,但太平洋东部振荡中心的位置并不与观测的一致.由此可见,观测到的南方涛动是在实际地形下对全球海温异常的响应.  相似文献   
104.
台湾西部海域冬春季的水螅水母类和管水母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首次报道了台湾西部海域冬,春季水螅水母类和管水母类的种类组成,其中水熄水母类16种,管水母类26种,对我国首次记录的两种水螅水母的形态特征作了记述,并比较和讨论了整个台湾周围海域这两类水母组成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5.
1989~1990年冬季渤海和黄海北部结冰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1989~1990年冬季渤海和黄海北部结冰特征,认为大气环流、气温和水温的异常是引起本冬海冰特征的重要因素。另外,对海冰的增长和融化速率、海冰的运动也做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6.
本文讨论了太平洋西部3个岩芯孔的粒度组成、天然湿容重和含水量的变化。沉积物组成以粉砂和粘土细粒为主,砂粒含量很少,而且多为有孔虫介壳。容重与沉积物粒度呈正相关,含水量则呈负相关。当粒度组成不变时,容重随岩芯埋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而含水量则减少。  相似文献   
107.
南方鲇的饥饿代谢研究   总被引:41,自引:2,他引:41  
张波  谢小军 《海洋与湖沼》2000,31(5):480-484
于1996年1月9日-6月12日,在西南师范大学鱼类能量学实验室,对南鲇幼鱼(61.7-92.3g)进行了27.5℃条件下的饥饿耐受性实验,并采用连续流水式呼吸仪测定了实验鱼在此期间的静止代谢率。结果表明,饥饿至156d时,50%的实验鱼死亡。饥饿鱼代谢水平的变化可分为4个阶段:(1)饥饿1-20d,代谢率再饥饿时间延长而呈直线下降;(20饥饿21-81d,处于相对稳定状态;(3)饥饿81-91d  相似文献   
108.
冬季黄海暖流区的空间变化和年际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了多年连续的冬季水文调查数据,以黄海暖水舌作为黄海暖流的示性指标,采用经验函数正交分解及相关分析的方法,探讨了黄海暖流的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黄海暖流的强弱存在4~7 a的年际变化周期,并与冬季局地季风的经向分量具有较好的相关关系;2)黄海暖流的流轴存在一个3~6 a的变化周期,而且其流轴的摆动明显受冬季季风纬向分量的影响;3)季风增强,黄海暖流增强且流轴西移.  相似文献   
109.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Hadley中心的海表面温度(SST)资料等,从北大西洋秋季海表面温度异常(SSTA)变化入手,对其影响后期冬季大气环流场的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北大西洋SST异常与大气环流异常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2)秋季北大西洋SSTA具有较好的持续性,"正负正"海温异常空间分布导致12月巴伦支海上空500hPa位势高度异常偏高;(3)异常环流形势对应的海表面风异常场(SSWA)通过阶段性风-蒸发-SST异常反馈机制(WES机制)利于海温异常分布的持续及对上空异常大气环流的反馈;(4)三极子海温结构中负异常海温自10月份开始有自西向东的移动,风作用下蒸发加大,伴随上升运动自欧洲西部爱尔兰群岛出现自西向东移动的降水正异常区,潜热释放有利于冬季巴伦支海上空的异常高压脊发展。研究表明,北大西洋秋季SSTA通过阶段性海气相互作用机制影响海洋温度分布和大气环流异常,对后期冬季中国东北部的气候变化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10.
使用最优插值的1/4?逐日海温再分析资料(NOAA OISST V2.0)逐日海温资料研究了热带不稳定波(TIWs)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与厄尔尼诺与南方涛动(ENSO)的关系。结果表明:TIWs一般在每年的5~7月开始出现,在11~12月末或次年1月末消亡。TIWs和ENSO存在负相关关系,即在ENSO暖位相年(厄尔尼诺年),TIWs强度减弱;在ENSO的冷位相年(拉尼娜年),TIWs强度增强。进一步分析表明,在TIWs活跃的6~12月,其与ENSO存在很好的负相关,且相关性在12月最好。对TIWs和尼诺3.4区指数(NINO 3.4)海表面温度距平(SSTA)进行超前滞后相关分析,发现在TIWs超前ENSO 2~3个月时两者的相关性最显著,这意味着TIWs可能对ENSO循环具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