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01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244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81.
82.
南岭地区两种类型盆地的压实流体系统及其矿化作用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盆地构造演化—流体系统—矿化作用是矿床学研究的前缘课题。盆地演化的特征直接影响盆地沉积建造的结构特征。建造结构和地球化学特征对压实流体系统的温度场、动力场、地球化学场和矿化作用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滇东南白牛厂早古生代盆地是典型的裂谷式凹陷盆地,上万米厚的黑色页岩与上部碳酸盐岩和砂岩组合有利于矿化的压实流体系统的形成,形成了白牛厂式超大型银多金属矿床。粤北晚古生代盆地为地台型浅海盆地,沉积物主要由透水性较好的粗碎屑物质和碳酸盐岩组成,沉积建造厚度较薄。数字模拟结果表明,粤北盆地压实流体系统难以形成较高的地热储和流体势,流体只能在沉积层的特殊部位汇聚并形成红岩型低温黄铁矿矿床。  相似文献   
83.
南岭大瑶山浓雾雾水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9,自引:4,他引:29  
文中利用 1998年 12月~ 1999年 1月和 2 0 0 1年 2~ 3月在南岭山地采集的雾水样品资料 ,分析了南岭山地浓雾雾水的化学成分 ;对 3次典型浓雾过程雾水的离子浓度及其可能的来源进行了分析 ;发现酸雾的频率达 5 1% ,酸雾的危害不容忽视。南岭山地的浓雾雾水中的诸离子浓度远高于雨水。不同过程雾水的化学特征变化差异明显 ,在雾水中浓度最高的阴离子是SO2 -4,其次是NO-3 ;阳离子Ca2 ,NH 4 的浓度最高。雨水比雾水酸性更强 ,说明虽然雾水中的离子浓度较雨水高得多 ,但大量的离子成分中存在更多的缓冲物质 ,比如说NH 4 和Ca2 。雾水中的Ca2 ,SO2 -4,Mg2 有明显的富集现象 ,南岭大瑶山的雾水主要受大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84.
南岭山地高速公路路面温度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使用2003年3月至2005年8月南岭山地京珠高速公路粤境北段云岩路段3套自动气象站的逐分钟路面温度、地温、气温、湿度、风向、风速等气象资料,分析研究了南岭山地高速公路的路面温度特征及其与天气状况、气温、风速等气象条件的关系,并讨论了地形对南岭山地高速公路路面温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南岭山地高速公路晴天和多云时的路面温度日变化明显,与辐射过程密切相关。路温与气温、地温的差异在晴天午后最为明显。晴天时路温、地温、气温的年变化趋势比较一致,路温与地温之间保持着明显的温差;多云天气时路温与地温的差值明显缩小,阴天时路温与地温的差值非常小。地形对路面温度有明显影响,高海拔地区路面温度相对较低,南岭北坡路面温度明显高于南坡,与局地小地形有关。高温过程时路面温度最高接近60℃,地温也超过50℃,持续高温对行车安全、路面和路基结构均有很大威胁。  相似文献   
85.
翁齐浩 《热带地理》1998,18(1):72-79
农业起源的研究具有很大有实现意义。通过对大量资源的研究分析,指出并论述了稻作起源地应具备的四个必要条件(即野生稻的古地理分布、适合的生态环境、对植物栽培性能及生态条件和农时物候的兴趣与了解、长期的人类存在和活动)和四个参考条件(包括稻作遗存、生产工具、语言学证据、民族学证据等),认为南岭地区具有这些条件,因而是我国稻作起源地一部分。  相似文献   
86.
覃慕陶 《地球学报》1996,17(Z1):9-15
南岭地区构造,除以纬向构造体系为主外,尚有经向、华夏及新华夏等构造体系。南岭地区铀矿矿点数量之多,矿床储量规模之大,以及矿床类型之全均为全国之冠,其与本区地质构造发展及各构造体系之间存在着空间分布或成生联系,表现为:构造体系控制着含铀地层与含铀岩体;构造体系的复合控制着铀矿田(区)的分布;不同构造剑系分别控制着不同类型的铀矿床;以及构造级别、序次及结构面的力学性质对铀矿体的控制等。  相似文献   
87.
本文对南岭地区燕山期两类不同成因花岗岩(改造型及同熔型)共5个岩体23个人工重砂样品中磷灰石作了较详细的矿物学工作,包括矿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红外吸收光谱以及锶同位素特征等。研究结果表明,所研究的两类不同成因花岗岩中的磷灰石标型特征有较明显区别:改造型花岗岩磷灰石为不够完整的六方柱状晶形,相对密度、硬度、红外光谱吸收带某些特征值及其初始~(87)Sr/~(86)Sr比值均稍大(强)于同熔型花岗岩的磷灰石;改造型花岗岩的磷灰石中较富含Mn、REE及F,同熔型磷灰石中较富含Cu、Pb和Cl。文中探讨了磷灰石标型特征的控制因素和形成规律,为其母岩的成因、物质来源提供了矿物学标志和信息。  相似文献   
88.
张泰贵 《地质论评》1989,35(2):168-175
本文对南岭及其邻区几个地质矿产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一些看法:如认为前寒武系可划分为三个系;该地层是金、锡的矿源,是南岭地区、金、锡矿质的主要来源;元古代的蛇绿岩、根据其特征是形成于边缘海的拉张带或深大断裂带,是原生侵位的;现所认为和锡矿有关的雪峰期花岗岩体,有可能是以四堡期为主的多期复式岩体;一次强烈的构造运动所影响的范围,是由当时沉积海盆的边缘至中心逐渐减弱,形成了上下地层接触关系为不整合—假整合—整合。  相似文献   
89.
南岭地区钨锡铌钽花岗岩及其成矿作用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在晚侏罗世时,南岭地区发生了与花岗岩有关的钨锡铌钽大规模成矿作用。依据花岗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及其矿化特征,可将南岭地区含钨锡铌钽花岗岩划分为三个主要类型:含钨花岗岩、含锡钨花岗岩和含钽铌花岗岩。含钨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可归纳为铝过饱和,低Ba+Sr 和TiO2,轻重稀土比值低,铕亏损强烈,富Y 和Rb,Rb/Sr 比值高,分异强烈。含锡钨花岗岩总体特征表现为TiO2 含量高,准铝质—弱过铝质,轻重稀土比值和CaO/(K2O+Na2O)比值高,富高场强元素、稀土、Ba+Sr 和Rb,低Rb/Sr 比值,分异演化程度较低。含钽铌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主要为TiO2 含量和CaO/(K2O+Na2O)比值低,Al2O3/TiO2 和Rb/Sr 比值明显偏高,强过铝质,贫Ba+Sr、稀土和高场强元素,铕亏损强烈,明显富Rb 和Nb,高度分异演化。三类含矿花岗岩具有明显不同的演化特征,成矿作用与它们的演化密切相关。黑云母花岗岩主要与锡成矿作用有关,二云母花岗岩和白云母花岗岩主要产生钨矿化或锡钨共生矿化,钠长石花岗岩主要与钽铌或锡(钨)钽铌矿化有关。总结了南岭锡钨钽铌矿床的重要类型,提出了绿泥石化花岗岩型锡矿新类型,指出南岭地区要特别注意在含锡钨花岗岩中寻找此类锡矿和云英岩- 石英脉型锡钨矿。  相似文献   
90.
南岭吴家坪锡矿为湖南大义山地区近年新发现的具有中型以上远景规模的云英岩型矿床,矿体呈脉状产于大义山复式花岗岩体内部,受NE向断裂控制。为确定其成岩、成矿时代,总结大义山地区成矿规律,指导区域找矿及勘查工作,对赋矿围岩中粗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PM21-19)、中细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PM21-27)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研究。测年结果表明,其成岩年龄为157.1±1.1 Ma(MSWD=0.55)和153.7±1.2 Ma(MSWD=0.55),属燕山早期。同时,获得云英岩型锡矿石中石英Rb-Sr等时线年龄为148.1±2.1 Ma(MSWD=0.52)。结合区域资料认为,吴家坪锡矿成岩成矿时代为燕山早期,属南岭地区中生代成岩成矿高峰期(160~150 Ma)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