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02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244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31.
南岭中段的锡田岩体燕山期岩石以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为主,岩体中广泛发育暗色微粒包体。暗色微粒包体为岩浆结构,大多数具有塑性外形,发育淬冷边、反向脉,存在多种不平衡结构和矿物组合,如钾长石环斑、石英眼斑、针状磷灰石等,显示岩浆混合特征。岩石地球化学方面,暗色微粒包体具有比寄主岩贫硅、贫碱,富K、Fe、Mg、Ca、Ti特征;暗色微粒包体及寄主岩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HREE=2.6~8.8),具有中-强的铕负异常(δEu=0.09~0.74)以及具有相似的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和微量元素蛛网图;在主要氧化物含量Harker图解中投点多呈直线变异趋势,反映了两者具有密切的亲缘关系,利用共分母和不共分母图解进行判别,暗色微粒包体与寄主岩具岩浆混合特征,在MgO-TFeO判别图解中也指示包体为岩浆混合成因。上述岩相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暗色微粒包体是基性岩浆侵入到酸性岩浆中淬冷形成的,指示锡田岩体存在两种岩浆的混合作用。通过LA-ICP-MS锆石U-Pb定年,得到寄主岩形成年龄(150.04±0.52)Ma,暗色包体形成年龄(145.09±0.63)Ma,二者年龄在测试误差范围内一致,显示岩浆混合作用发生的时间大致为晚侏罗世。  相似文献   
132.
南岭钼矿的岩浆岩成矿专属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岭地区钼成矿与花岗质岩浆活动关系密切,"成钼"岩体常呈小岩株或岩瘤状产出,出露面积多数3.5 km2,以钾长石花岗岩/普通花岗岩类-二长花岗岩类-花岗闪长岩类系列为主。根据近年来南岭地区钼矿及其相关花岗岩的最新研究成果初步总结了"成钼"岩体的成矿专属性。结果表明,南岭地区"成钼"岩体具有以下特征:(1)极强的时代专属性和地域差异性,即成矿岩体集中形成于燕山期的150~171 Ma、129~140 Ma和90~105 Ma 3个主要阶段。其中,高峰期为150~171 Ma,主要分布在南岭中东段的赣南、粤北和湘南地区。早白垩世岩体以南岭东段的闽西南地区为主(90~140 Ma),其次为南岭西段(90~105 Ma);(2)化学成分专属性不显著,SiO2含量范围较广(58.04%~78.68%),呈双峰式分布(峰值分别为62%~70%和72%~78%),但当岩体具有不同矿化组合时,其SiO2含量、碱含量(K2O+Na2O)、K2O/Na2O比值和分异指数(DI)具有不同的特征范围,表现出一定的专属性:一般具不太高的SiO2含量(65%~71%)、高碱(6%~9%)、高K2O/Na2O比值(6)、高氧化态(磁铁矿系列)和适度演化(70DI90)的岩体对形成较大规模的(独立)钼矿最为有利;(3)富集Rb、Th、U、K、Pb、Nd等元素,亏损Ba、Sr、P、Ti、Nb、Zr、LREE等,具不同矿化组合的岩体稀土元素组成差异比较大:当与铜矿有关时,各时代岩体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右倾,具有不明显的Eu负异常(0.6δEu1);独立钼矿与含铜矿化岩体特征相似,但Eu负异常更不明显(0.8δEu1);与钨、铅、锌、锡矿等相关的岩体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呈平卧海鸥状,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δEu0.45);(4)岩石成因类型可以是I型、A型和S型,以后两者为主,当岩体为I型花岗岩时,往往发育铜矿化,当有幔源物质参与成岩时往往对成钼矿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133.
报道了南岭地区连阳花岗质复式岩体的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和Nd-Hf同位素数据。LA-ICP 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连阳岩体中的补体(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形成于100~104Ma,晚于主体(粗粒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约40Ma,表明两者不是分离结晶关系。主体和补体均具有高硅(SiO265%~79%)、富碱(Na2O+K2O 6.9%~9.5%)、准铝质-过铝质特征(A/CNK=0.9~1.2),相对高钾(K2O/Na2O=1.3~2.5),亏损Ba、Sr、P和Ti,富集Rb、Pb和LREE。补体分异程度更高(SiO277%~79%),强烈亏损Eu(δEu=0.03~0.06)。两者εNd(t)值分别为-10.6~-8.4和-9.1~-6.6,补体εHf(t)值为-8.5~-1.8。研究表明连阳岩体的形成与华南燕山晚期陆内伸展作用有关,主要由成熟度较高的元古宙变泥质沉积岩陆壳熔融而成,存在少量幔源岩浆的贡献。通过与典型含W、含Sn和含Nb-Ta矿岩体的对比表明,连阳岩体的主体岩石成矿的可能性较小,而补体具有较好的Sn矿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134.
赣南盘古山钨矿床锆石U-Pb和辉钼矿Re-Os年龄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盘古山钨矿是一个历史悠久、闻名国内外的大型矿床,为了厘定其岩浆活动及成矿作用时代,进而认识成岩与成矿关系、岩体内带与外带矿化关系及成岩成矿动力学背景,本研究采用LA-ICP-MS锆石U-Pb和ICP-MS辉钼矿Re-Os分析法分别对南岭2000 m科学钻探(SP-NLSD-2)所揭露的隐伏花岗岩体及其内带矿化石英脉进行了年龄测定。结果表明,隐伏花岗岩体形成于(161.7±1.6)Ma,内带矿化石英脉年龄为(155.3±2.8)Ma,均形成于中—晚侏罗世。盘古山钨矿床花岗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的时代在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矿化发育于岩体内外接触带,在空间上关系密切,并表现出花岗岩体→长石石英脉→石英脉的渐变演化关系,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表明,矿化石英脉是花岗岩浆分异演化晚期的产物。岩体内带石英脉与外带石英脉的形成年龄吻合较好,形成于同一成矿作用。盘古山钨矿床及其隐伏花岗岩体均形成于165~150 Ma华南岩石圈伸展-岩体侵位-大规模成矿的动力学环境。  相似文献   
135.
南岭地区钨锡多金属成矿作用和区内中酸性-酸性花岗岩有着密切的成因联系。利用已发表的和野外收集的地质资料,本文尝试对区内成钨锡花岗岩组合(包括与钨锡矿相关的含钨锡花岗岩和成钨锡花岗岩)进行宏观地质判别。判别过程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首先将成钨锡花岗岩组合与不成矿花岗岩相区别,然后将含锡花岗岩和含钨花岗岩互相区别开来。相对于不成矿花岗岩,成钨锡花岗岩组合通常具有W、Sn、F、B化探组合异常、多期多阶段演化特点、适度的构造叠加(即存在明显的热液活动)等共同特点,且三者缺一不可。不成矿花岗岩一般具有W、Sn、F、B化探组合为背景值,岩性单一,少见晚期岩株、岩脉(演化不充分)及蚀变的特征。在野外地质工作中,含锡花岗岩一般为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二云母花岗岩岩性组合。基性端元以普遍发育暗色微粒包体、常见角闪石、含较多的黑云母为鉴别特征。酸性端元中可以含有少量白云母。而含钨花岗岩以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二云母花岗岩-白云母花岗岩岩性组合为主,常见含B矿物电气石,基性端元少见或不见角闪石、含较少的黑云母,仅见变质岩、围岩捕掳体和黑云母团块,酸性端元白云母含量较高等组合特征可以与含锡花岗岩相区别。  相似文献   
136.
欧阳军  钟巍  薛积彬  郑琰明  马巧红  蔡颖 《地质学报》2010,84(12):1839-1853
南岭东部定南大湖盆地湖沼相沉积高分辨率记录揭示了16.0cal ka BP以来的水文变化过程。由于该盆地主要以降水补给为主,故其水文变化过程是该地区气候与环境变化的忠实反映。多气候代用指标揭示晚冰期以来的Oldest Dryas、Blling、Older Dryas、Allerd和Younger Dryas等短尺度气候快速变化事件。10.0~6.0cal ka BP期间,该地区降水最为丰沛,暗示了夏季风在该时期最强盛,但在约9.7~9.4cal ka BP和8.8~8.2calka BP前后出现过降水骤减事件;在6.0~3.0cal ka BP期间,研究区降水显著减少,夏季风势力明显减弱。大湖盆地全新世气候变化记录与我国低纬度区域近年来的研究记录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说明低纬地区全新世适宜期应在10.0~6.0cal ka BP期间。在全球气候变化对比上,大湖盆地降水减少时期大多对应于北大西洋深水流或温盐循环减弱时期,也对应于北大西洋浮冰砾高峰时期;早全新世(10.0~6.0cal ka BP)降水丰沛期对应于北大西洋深水流加强时期;表明北大西洋深水流变化所导致的高低纬地区热量差异与我国低纬季风区过去气候变化有某种遥相关。此外,大湖盆地晚冰期以来气候变化趋势与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量变化趋势吻合。因此笔者认为东亚低纬季风区晚冰期以来气候变化机制与太阳辐射量变化、大洋温盐循环等有关。  相似文献   
137.
南岭中段花岗岩中榍石对锡成矿能力的指示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榍石是钙碱性花岗岩中常见的副矿物,因Ti4+与Sn4+具有相近的晶体化学性质,榍石可以有不同含量的Sn,因此,榍石是研究含锡花岗岩(特别是氧化型花岗岩)的有用矿物之一.本文选择南岭地区中段3个含锡花岗岩(骑田岭、花山、姑婆山)和3个尚未发现重要锡矿化的花岗岩(连阳、大东山、九峰)中的榍石进行了系统的矿物学研究.在这些花...  相似文献   
138.
稀有金属元素包括锂、铍、铷、铯、铌、钽、锆、铪、钒、钛、钨、钼、铼等。它们在地壳中含量稀少,主要以伴生形式出现,赋存状态分散、复杂,难以开发和提取。然而由于稀有金属元素具备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在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科技等领域得到广泛的运用,并引发了许多行业发  相似文献   
139.
张乾  王大鹏  李开文  蔡伊 《矿物学报》2011,(Z1):132-133
南岭西段的桂西北地区及西延至滇东南地区,产出有广西大厂、云南个旧、都龙和白牛厂4个超大型-巨型规模的锡多金属矿床,其突出的特点是规模巨大,多元素共生。大厂矿田与锡紧密相伴的主金属元素有铅、锌、铜、锑,同时还有具一定规模的银,个旧矿田除锡外,以铅、锌为主,都龙矿床主要有用元素为锡、锌和铜,白牛厂  相似文献   
140.
地气测量勘查花岗岩隐伏铀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地气测量在勘查隐伏金属矿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对国家急需的铀矿,则少见开展地气测量研究与应用的报道。笔者在所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土资源部南岭地区深部找矿专项研究项目的支持下,以南岭地区地处广东仁化的长排铀矿为对象,对花岗岩隐伏铀矿上方的地气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以期将地气测量应用于隐伏花岗岩铀矿勘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