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85篇
  免费   1157篇
  国内免费   1777篇
测绘学   445篇
大气科学   561篇
地球物理   639篇
地质学   4644篇
海洋学   1152篇
天文学   39篇
综合类   414篇
自然地理   325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222篇
  2022年   301篇
  2021年   370篇
  2020年   245篇
  2019年   298篇
  2018年   213篇
  2017年   289篇
  2016年   311篇
  2015年   265篇
  2014年   382篇
  2013年   328篇
  2012年   423篇
  2011年   397篇
  2010年   329篇
  2009年   414篇
  2008年   375篇
  2007年   319篇
  2006年   313篇
  2005年   261篇
  2004年   239篇
  2003年   192篇
  2002年   223篇
  2001年   154篇
  2000年   158篇
  1999年   161篇
  1998年   155篇
  1997年   138篇
  1996年   90篇
  1995年   101篇
  1994年   91篇
  1993年   73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10篇
  1977年   7篇
  1976年   11篇
  1975年   4篇
  1974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101.
南黄海微体古生物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我国的海洋微体古生物研究从无到有,并且得到迅速发展.其中有孔虫、介形虫、放射虫、超微化石等海洋微体生物壳体是海洋地质研究不可缺少和替代的重要部分.南黄海是我国开展微体古生物研究较早、研究基础较好的海区.本文旨在回顾过去,立足现代,展望未来.  相似文献   
102.
加蓬G4-188区块是一个新的海外勘探区块,在钻井过程中遇到了井壁垮塌、气侵、井斜控制困难等诸多难题,影响了钻井施工的速度。针对这些难题,实施了解决G4-188区块钻井施工难点的各项技术措施,为G4-188区块后续钻井施工提供了有益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3.
The origin of the Ryukyu Current(RC) and the formation of its subsurface velocity core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a 23-year(1993–2015) global Hybrid Coordinate Ocean Model(HYCOM) dataset. The volume transport of the RC comes from the Kuroshio eastward branch(KEB) east of Taiwan and part of the North Pacific Subtropical Gyre(pNPSG). From the surface to 2 000 m depth, the KEB(p-NPSG) transport contributes 41.5%(58.5%) to the mean total RC transport. The KEB originally forms the subsurface velocity core of the RC east of Taiwan due to blockage of the subsurface Kuroshio by the Ilan Ridge(sill depth: 700 m). Above 700 m, the Kuroshio can enter the East China Sea(ECS) over the Ilan Ridge, meanwhile, the blocked Kuroshio below 700 m turns to the right and flows along the Ryukyu Islands. With the RC flowing northeastward, the p-NPSG contribution strengthens the subsurface maximum structure of the RC owing to the blockage of the Ryukyu Ridge. In the surface layer, the pNPSG cannot form a stable northeastward current due to frequent disturbance by mesoscale eddies and water exchange through the gaps(with net volume transport into ECS) between the Ryukyu Islands.  相似文献   
104.
本方法采用三次拟合计算法处理土壤样品中硫含量的测试结果。试样采用传统的燃烧碘量法进行处理,在结果计算中使用三次拟合法处理测试结果,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本方法的精密度为1.54%5.38%,方法检出限(3S):0.005%,较好的满足土壤样品中硫的测试要求。  相似文献   
105.
高栋  吴才来  郜源红  张昕  陈红杰  郭文峰  吴迪  郑坤 《地球科学》2019,44(11):3812-3828
玉苏普阿勒克塔格岩体是南阿尔金出露面积较大的花岗岩体之一.为了查明该岩体的成因与形成的构造环境,探讨南阿尔金地区的岩浆演化过程,对该岩体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及锆石U-Pb年代学方面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玉苏普阿勒克塔格岩体主要由中粗粒似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及中细粒含斑黑云二长花岗岩组成.本次研究获得中粗粒似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为442~448 Ma,中细粒含斑黑云二长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为423~430 Ma.岩石地球化学显示,早期花岗岩具有准铝质特征(A/CNK=0.97),晚期花岗岩具有弱过铝质特征(A/CNK=1.04).两期花岗岩均属于高钾钙碱性Ⅰ型花岗岩,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具有Eu的弱负异常.两期花岗岩都富集Rb、Th、K等元素,亏损Ba、P、Sr、Ti等元素.根据两期花岗岩的形成时代,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玉苏普阿勒克塔格岩体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环境,是早古生代南阿尔金洋向北俯冲碰撞,在构造体制转换阶段幔源岩浆上涌新生地壳发生部分熔融形成.   相似文献   
106.
主要利用2003年和2008年两次夏季北极科学考察的CTD数据处理了加拿大海盆上层海洋的热含量(这里上层海洋指的是200m以上的海洋),定量分析了热含量随深度的变化,并比较分析了这两年在夏季海冰融化期间热含量的垂向差异变化,以及影响热含量变化的因素,给出了上层海洋热含量在加拿大海盆的空间分布。2008年与2003年相比最显著的变化是在加拿大海盆开阔水域的增加,这将导致太阳辐射能进入海洋中的能量增加,同时海冰的大量融化带来了大量淡水,这些变化改变了上层海洋的温盐性质。海冰大量融化主要产生两个效应:一是上层海洋的普遍增暖,二是太平洋入流水体的下移。文中还分析了近年来在加拿大海盆中变化显著的次表层暖水现象,由于次表层暖水蕴含着不小的热含量,其在上层海洋热量平衡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07.
2010年西北太平洋与南海热带气旋活动异常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国气象局热带气旋(TC)资料、NCEP/NCAR 再分析资料和美国 NOAA 向外长波辐射(OLR)等资料,分析了2010年西北太平洋(WNP)及南海(SCS)热带气旋活动异常的可能成因,讨论了同期大气环流配置和海温外强迫对TC生成和登陆的动力和热力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2010年生成TC频数明显偏少,生成源地显著偏西,而登陆TC频数与常年持平。导致7~10月TC频数明显偏少的大尺度环境场特征为: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异常偏强、西伸脊点偏西,季风槽位置异常偏西,弱垂直风切变带位置也较常年偏西且范围偏小,南亚高压异常偏强,贝加尔湖附近对流层低高层均为反气旋距平环流,这些关键环流因子的特征和配置都不利于 TC 在WNP的东部生成。影响TC活动的外强迫场特征为:2010年热带太平洋经历了El Ni?o事件于春末夏初消亡、La Ni?a事件于7月形成的转换;7~10月,WNP海表温度维持正距平,140°E以东为负距平且对流活动受到抑制;暖池次表层海温异常偏暖,对应上空850 hPa为东风距平,有利于季风槽偏西和TC在WNP的西北侧海域生成。WNP海表温度和暖池次表层海温的特征是2010年TC生成频数偏少、生成源地异常偏西的重要外强迫信号。有利于7~10月热带气旋西行和登陆的500 hPa风场特征为:北太平洋为反气旋环流距平,其南侧为东风异常,该东风异常南缘可到25°N,并向西扩展至中国大陆地区;南海和西北太平洋地区15°N以南的低纬也为东风异常;在这样的风场分布型下,TC容易受偏东气流引导西行并登陆我国沿海地区。这是2010年生成TC偏少但登陆TC并不少的重要环流条件。  相似文献   
108.
梅雨锋次天气尺度涡旋旋转风和辐散风动能收支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汪钟兴  刘勇 《高原气象》1994,13(1):28-34
本文选取1991年7月5日20:00-6日20:00梅雨锋上移动性次天气尺度涡旋引起的长江中下游特大暴雨为实例。采用准拉格朗日球坐标系的旋转风和辐散风动能方程,计算得到次天气尺度涡旋发展和成熟两个阶段对流层各层旋转风动能和辐散风动能的收支特征为:在对流层高层(100-400hPa)两个阶段的旋转风动能源汇相同,辐散风动能源汇有异,即水平动能通量项和“摩擦”项符号相反;在中层(400-700hPa)  相似文献   
109.
利用开放体系程序升温热模拟实验方法,对惠民凹陷南坡石炭—二叠系煤岩样品的热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建立了该区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有机质的生气模式,探讨了影响二次生气潜力的各种主控因素,为准确评价其资源潜力和计算远景资源量奠定了基础,对渤海湾盆地其他类似地区煤型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0.
地表非均匀性对区域平均水分通量参数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次网格尺度地表非均匀性对于网格区平均通量具有重要影响。若将网格区视为均一地表 ,并不能真实描述地 气通量交换过程 ,且可造成很大误差。文中从理论上证明 ,区域平均水分通量的变化率可分解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区域水分通量的算术平均变化率 ;第二部分为非均匀性所引起的水分通量变化率扰动 ,它与区域内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的变差系数有关。数值试验表明 ,地表土壤水分的水平空间变差系数集中反映了区域内土壤水分分布的非均匀程度 ,不同土壤对同样的非均匀程度其敏感性是不同的。变差系数愈大 ,非均匀性愈强 ,在相同的土壤水分平均值下 ,不同土壤类型对地表非均匀程度的敏感性并不相同。例如沙土和粘土受非均匀性的影响就可相差数十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