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972篇 |
免费 | 1482篇 |
国内免费 | 338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83篇 |
大气科学 | 19篇 |
地球物理 | 588篇 |
地质学 | 10170篇 |
海洋学 | 322篇 |
天文学 | 14篇 |
综合类 | 416篇 |
自然地理 | 12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5篇 |
2023年 | 255篇 |
2022年 | 352篇 |
2021年 | 340篇 |
2020年 | 327篇 |
2019年 | 344篇 |
2018年 | 265篇 |
2017年 | 291篇 |
2016年 | 313篇 |
2015年 | 317篇 |
2014年 | 435篇 |
2013年 | 384篇 |
2012年 | 441篇 |
2011年 | 523篇 |
2010年 | 368篇 |
2009年 | 379篇 |
2008年 | 339篇 |
2007年 | 348篇 |
2006年 | 322篇 |
2005年 | 297篇 |
2004年 | 348篇 |
2003年 | 343篇 |
2002年 | 291篇 |
2001年 | 312篇 |
2000年 | 274篇 |
1999年 | 310篇 |
1998年 | 355篇 |
1997年 | 350篇 |
1996年 | 363篇 |
1995年 | 303篇 |
1994年 | 326篇 |
1993年 | 274篇 |
1992年 | 305篇 |
1991年 | 256篇 |
1990年 | 219篇 |
1989年 | 207篇 |
1988年 | 49篇 |
1987年 | 65篇 |
1986年 | 17篇 |
1985年 | 23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12篇 |
1982年 | 12篇 |
1981年 | 13篇 |
1980年 | 14篇 |
1979年 | 7篇 |
1973年 | 4篇 |
1948年 | 8篇 |
1946年 | 5篇 |
1944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虽然关于一些重要参数值仍然存在显著的不确定性,地学家们一致认为断层分布遵从幂律标度关系。本文我们把这些标度关系和地震分布的幂律标度关系结合起来获得了区域板内地震复发间隔对断层长度的标度关系式,再对其进行局部校准进而得到某一具体小地方的地震危险估计方法。小断层(未跨越孕震层与断4层)的标度资料表明地震复发间隔和断层长度的负幂成比例变化。由于最近认识到了大震标度中参数的不确定性,对于大断层(跨越孕震层的断层),其地震复发间隔是和断层长度的负幂还是和正幂成比例变化的问题是不确定的,这个问题对地震危险估计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2.
在西大别造山带的区调工作中,新识别出一系列中元古代末-新元古代的岩石-构造单元,它们沿着吕王-高桥-永佳河一线展布,并构成一条NNW-SEE向展布的构造混杂岩带.该混杂岩带主要由超镁铁质-镁铁质岩、硅泥质岩、石英质岩、大理岩、含碳陆源碎屑岩、双峰式火山岩以及卷入其中的榴辉岩等多种变质岩块(片)共同组成,并赋存于一套遭受了强烈剪切变形的泥质片岩之中.混杂岩带内各岩块(片)的原岩年龄跨度较大(>4亿年),分别集中在1 200~1 100 Ma和800~700 Ma之间.锆石记录的变质年龄和云母的冷却年龄则主要集中在240~200 Ma之间.结合接触关系、岩性组合、年代学及地球化学数据的综合研究认为,混杂岩带的物质来源既包括中元古代末-新元古代早期的弧-弧后盆地系统的沉积岩-火山岩-侵入岩;也包括叠置其上的新元古代中-晚期大陆裂解期的沉积岩-火成岩.这些不同时代、不同性质岩石在三叠纪不同程度地卷入了华南陆块北缘向华北陆块之下的俯冲,而后快速折返,最终沿着区域上折返断裂(桃花-七角山断裂)就位于西大别造山带之中,形成一条包含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的三叠纪构造混杂岩带.混杂岩带内新厘定的中元古... 相似文献
163.
东濮盆地蒸发岩的成因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东濮盆地第三纪蒸发岩含大量芒硝、钙芒硝等矿物;石盐岩具有低的溴含量,都低于30ppm,部分接近或低于10ppm;硬石膏岩硫同位素的δ34S的范围从+3.31到+37.5,大大超过现代及第三纪海洋硫酸盐的数值。上述资料表明,东濮盆地第三纪蒸发岩可能为非海相成因。 相似文献
164.
内蒙古索伦山地区是中亚造山带构造演化的关键区域,其中关于古亚洲洋的闭合时限以及西伯利亚板块和华北板块的拼贴时空关系一直存在争议。出露于内蒙古索伦山地区哈尔博格托尔的中酸性侵入岩,其深入研究对探讨古亚洲洋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对内蒙古索伦山地区哈尔博格托尔TTG岩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研究。获得哈尔博格托尔TTG岩的LA ICP MS锆石U Pb年龄为(266.7±3.7) Ma,表明该侵入岩形成于中二叠世。地球化学主量元素分析表明,索伦山地区哈尔博格托尔TTG岩的岩石系列主要为含钠较高的钙碱性准铝质系列。其稀土元素总量较低,呈现轻稀土元素(LREEs)相对于重稀土元素(HREEs)弱富集的特征,Eu异常不明显;微量元素呈现Rb、Ba、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Nb、Ta、Ti等高场强元素强烈亏损的特征,与典型的岛弧岩浆岩类似。结合索伦山TTG岩体地质特征和区域地质背景,综合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笔者认为索伦山地区哈尔博格托尔TTG岩体形成于岛弧环境,即中二叠世期间古亚洲洋壳向华北板块还存在俯冲作用,因而古亚洲洋至少应在中二叠世以后才闭合。内蒙古索伦山地区哈尔博格托尔TTG岩是洋壳俯冲的岩石学记录,为索伦山缝合带及古亚洲洋构造域演化提供了新的基础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166.
山西铝土矿矿石中鲕、豆、碎屑等组构均具红土性质,结合化学成分特征、稀土元素特征、氧同住素特征、锆石等副矿物特征及含矿岩系底部岩层与下伏中奥陶纪灰岩关系和矿床分布与古陆、古岛的依赖关系等方面分析,铝土矿的成矿物质多是异源的,多为古陆上的铝硅酸盐岩红土风化产物,经流水以机械碎屑形式被搬运至海盆,沉积成矿 相似文献
167.
168.
兰蕾李友川孙玉梅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6,(5):121-129
通过热解、干酪根显微组分、色谱-质谱、孢粉与藻类分析,认为白云凹陷有机质来源以陆源高等植物为主。烃源岩的发育、质量与分布严格受沉积相控制,恩平组时期的三角洲平原亚相和浅海相发育以陆源高等植物贡献为主、丰度高的好烃源岩,其中,浅海相烃源岩有机质来源中,藻类贡献较三角洲平原亚相略高;珠海组时期的三角洲前缘亚相和半深海相分别发育以陆源高等植物贡献为主、丰度中等的烃源岩和陆源高等植物为主、有机质丰度低的差烃源岩。 相似文献
169.
西藏果芒错蛇绿混杂岩中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环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果芒错蛇绿混杂岩位于狮泉河—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中段,是该带中保存较好的一套蛇绿混杂岩,其形成环境是确定狮泉河—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构造属性的重要依据。对果芒错蛇绿混杂岩中的硅质岩进行了地球化学分析,为判断蛇绿混杂岩的形成环境提供新的约束条件。硅质岩通常呈几十厘米夹层产于玄武岩中,含有大量晚三叠世—白垩纪放射虫化石。硅质岩SiO2含量为71.38%~77.67%,Al2O3含量为8.62%~11.51%,MnO/TiO2值为0.28~0.35,(Ce/Ce*)SN值为0.92~0.94,(La/Ce)SN值为1.13~1.17,反映了陆源物质的影响,而V、Ni、Cu和V/Y值高于大陆边缘硅质岩,与洋中脊和大洋盆地硅质岩相似,说明果芒错硅质岩可能形成于受陆源物质影响且与大陆边缘有一定距离的环境中。结合变质橄榄岩、镁铁质岩墙和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初步认为果芒错蛇绿混杂岩的形成环境为靠近大陆边缘的弧后盆地。 相似文献
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