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1篇
  免费   322篇
  国内免费   543篇
测绘学   67篇
大气科学   380篇
地球物理   91篇
地质学   1791篇
海洋学   23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93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105篇
  2021年   126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133篇
  2011年   131篇
  2010年   115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塔里木盆地三叠系烃源岩有机岩石学特征与生烃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肖贤明 《地球化学》1997,26(1):64-71
应用现代有机岩石学方法,配合有机地球化学方法,通过对塔里木盆地三叠系烃源岩的研究,认识了一种较特殊的烃源岩类型,其生烃母质以菌解无定形体为主,不仅其实测镜质组反射率R°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而且其生烃早,“液态窗”范围介于镜质组R°为0.40%-0.95%之间。这类烃源岩生烃潜力较强(相当于ⅡB型干酪根),实际上已进入成熟-成烃峰期阶段,并广泛分布于塔北轮南及其以南地区,预测展布面积达1.0-1.5万  相似文献   
72.
介绍两种用于空间数据总体估计的方法:单元除聚法和多边形除聚法。它们均采用一定的方法对每个样本进行加权,并用全部样本数据的加权平均作为总体平均值的估计。这样做使得群聚样本不会对总体平均值的估计产生不适当的影响,从而获得总体平均值的良好估计。在单元除聚法中,整个范围被划分成许多个称为单元的矩形或正方形区域,每一个样本获得的权与其所在单元内的样本数成反比。在多边形除聚法中,每个样本被赋予一个影响多边形,  相似文献   
73.
深部碳酸盐岩油气生成和保存的特征及其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范善发  周中毅 《沉积学报》1997,15(2):114-117
塔里木盆地具有地温梯度低和油气藏埋藏深度大的特点,深埋引起的高压利于油藏保存,7000m的地层温度<165℃,低于通常认为石油形成温度上限,油藏保存的深可以达到7000m。铁岭灰岩高温高压模拟实验表明,高压抑制油向气转化。塔里木盆地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晚期二次生烃使生油窗延伸至Ro1.5%。  相似文献   
74.
为了认识沼泽典型沉积环境中沉积脂类与生物脂类碳同位素的内在联系, 应用GC-IRMS碳同位素分析新技术, 对若尔盖沼泽草本植物、木本植物叶和沉积物中单体脂类碳同位素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 不同类型植物之间的正构烷烃碳同位素组成存在着明显的差别, 草本植物的δ13C值(−32.2‰~−36.9‰)要比木本植物叶类的(−27.2‰~−35.0‰)平均低3.3‰. 植物中脂肪酸碳同位素组成(−30.3‰~−36.2‰)与正构烷烃的类似, 并且不饱和脂肪酸的δ13C值分布在饱和脂肪酸δ13C值范围之内. 植物脂类之间的碳同位素组成变化较大, 范围为2.4‰~7.8‰. 沼泽沉积脂类碳同位素组成与生物脂类的密切相关, 沉积物中正构烷烃、≥C16脂肪酸、正构脂肪醇、甾醇和α-正构脂肪酮碳同位素组成(−27.0‰~−36.9‰)类似于植物脂类, 并且短链和长链沉积脂类碳同位素组成较为相似, 说明它们都来自高等植物; 只有沉积C14:0和C15:0脂肪酸碳同位素组成比植物中同碳数的轻, 反映了它们部分细菌成因的特征.  相似文献   
75.
用激光 -荧光显微镜等有机岩石学方法 ,挑选样品中有明显生、排烃现象的碳酸盐岩 ,再以测定的这类碳酸盐岩的有机碳含量为依据 ,确定本区高成熟碳酸盐气源岩残余有机碳的下限指标用 0 .13%~ 0 .14 %比较合理。根据碳酸盐岩储层孔隙中充填沥青和皮膜状残余沥青的分布和含量 ,论证了陕参 1井等奥陶系碳酸盐岩地层在地质历史中 ,存在若干油气有效储层。采用连续升温 ,步进取样的热模拟实验方法 ,揭示了本区煤与碳酸盐岩干酪根随热演化作用增强 ,烃类气体产物的干燥系数增大 ,δ1 3C1 、δ1 3C2 明显变重的规律 ,并根据样品实验结果推算 ,本区石炭系—二叠系煤最大生气阶段的δ1 3C1 应为 - 2 7‰~ - 2 8‰ ,碳酸盐岩最大生气阶段的δ1 3C1 应为- 31.7‰~ - 33‰。在气源成因判识中 ,根据主生气期阶段对天然气成藏储聚的贡献最大、甲烷碳同位素较重以及长庆气田风化壳气藏天然气δ1 3C1 重值区并不与石炭系—二叠系煤的镜质组反射率高值区匹配的现象等进行气源判识 ,认为长庆奥陶系风化壳气藏 ,具有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气与上古生界石炭系—二叠系煤成气的混源成因  相似文献   
76.
东濮凹陷白庙地区天然气及凝析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庙构造是东濮凹陷南部地区的一个含凝析油的富气构造.在研究油藏基本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应用多种地球化学手段研究了气藏中天然气组分、甲烷同位素及惰性气体同位素变化规律、凝析油族组成、饱和烃色谱、色质生物标志物特征,进行了油气源分析,探讨了气藏的形成时间与次序,白庙气藏具有多源、多期、复合成藏的特点.  相似文献   
77.
烃源岩TOC值变化与其生排烃效率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实验模拟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了烃源岩有机碳(TOC%)的损失率DTOC=(TOC0-TOC)/TOC0的变化规律.当烃源岩生排烃效率很低时,DTOC都为负值,即在成熟演化过程 TOC是增加的.随着生排烃效率提高,有机碳变化率DTOC逐渐增加(TOC损失率增大),烃源岩逐步由"增碳"进程转变为"减碳"进程.但只有生烃潜力很高的Ⅰ型有机质岩石,在生烃降解率和排烃效率极高的"理想"条件下,DTOC的增加(减碳进程)幅度才十分显著.指出基于有机质原始丰度恢复的碳酸盐岩烃源岩评价标准,可能过分强调了"减碳"的进程,很多情形下会美化原本比较差的烃源岩.  相似文献   
78.
不同地质条件下各种类型气源岩气态烃产率的求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气源岩的气态烃产率是评价气源岩生气潜力的重要指标,也是盆地资源评价中的重要参数. 但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下,同一种气源岩气态烃产率不同.需要有一种新方法求取气源岩的产气率.采用实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新方法,求取了不同类型气源岩在不同地质条件下的气态烃产率,为我国天然气资源评价提供了重要的地质参数.  相似文献   
79.
两种模拟方法(或加温方式)实验结果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单温阶加温和连续加温两种方式的模拟实验,前者相当于封闭体系,后者相当于开放体系.对比两者的油气产率,并探讨两者与自然界烃源岩生排烃过程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总气体产率和烃气产率开放体系均低于封闭体系;排出油量和总生油率开放体系均大于封闭体系.自然界烃源岩的生排烃过程可能是介于封闭体系和开放体系之间的一种状况.  相似文献   
80.
利用烟台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结合自动气象站和常规观测资料,分析了2004年5月16日山东半岛西部强对流天气背景和雷达回波特征。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天气是由高空低涡和地面气旋造成的,在雷达径向速度图上,有中气旋特征,并与地面风场相对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