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03篇
  免费   687篇
  国内免费   230篇
测绘学   2745篇
大气科学   263篇
地球物理   407篇
地质学   775篇
海洋学   260篇
天文学   45篇
综合类   453篇
自然地理   272篇
  2024年   111篇
  2023年   211篇
  2022年   230篇
  2021年   282篇
  2020年   193篇
  2019年   252篇
  2018年   189篇
  2017年   226篇
  2016年   223篇
  2015年   245篇
  2014年   312篇
  2013年   253篇
  2012年   250篇
  2011年   265篇
  2010年   205篇
  2009年   193篇
  2008年   199篇
  2007年   160篇
  2006年   145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6篇
  1976年   4篇
  1965年   10篇
  1964年   6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以车载激光扫描数据为研究对象,联合移动测量车的行车轨迹信息,提出基于分段点云强度统计直方图的自适应阈值确定方法,并根据该阈值提取道路标记。首先,利用高程邻域比较思想,布料模拟滤波算法和区域生长法提取道路边界点云,确定道路范围;然后,按照道路点云与行车轨迹线的横断面距离分段,根据每段点云的强度统计直方图确定自适应分割阈值,根据该阈值提取道路标记;最后,采用动态格网密度法去噪,最终达到提取完整道路标记的目的。实验证明,该方法效率较高,能提取比较完整的道路标记。  相似文献   
22.
基于某基坑多个沉降监测点的非等间距观测数据,对小波去噪前后的观测数据建立非等间距多点灰色预测模型。通过对比分析,基于小波去噪的非等间距多点灰色模型的预测精度高于非等间距多点灰色模型的预测精度,适合在变形预测中应用。  相似文献   
23.
城市功能是城市整体活动特点和类型的体现,识别城市内部功能区的空间分布结构,有利于城市结构优化,城市资源优化配置和城市发展规划等。以深圳市为例,对抓取的新浪微博位置签到数据进行了有效的数据筛选清洗,结合《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和居民出行目的,对兴趣点(pointsofinterest,POI)数据重分类,并针对分类完成的POI数据进行点要素空间多密度聚类,结合用户签到频率、POI数量比例以及土地利用混合程度构建了POI数据模型,以综合POI空间信息和语义信息,实现了城市空间自组织形态的功能区域主体功能识别。识别结果与深圳市城市布局结构规划图以及高德地图对比发现,该方法的聚类结果大体吻合深圳市空间布局的基本骨架,同时也能基本识别各大功能分区的主体功能和具有明显特征的功能区。  相似文献   
24.
针对传统迭代最近点(iterativeclosestpoint,ICP)配准算法迭代次数多、收敛速度慢的问题,研究了基于局部拟合平面投影搜索最近点的改进ICP配准算法,在此基础上采用幂法解算单位4元数,最终在速度和精度上完成了对原始算法的优化。采用C#编程语言将改进的ICP点云配准算法程序化,利用TrimbleGX对某大型高层建筑物进行实验,分析了配准过程中4元数参数、旋转矩阵参数和平移参数的变化趋势,并对传统ICP配准算法和改进ICP配准算法的配准残差进行比对,结果表明,改进的ICP配准算法迭代次数少、收敛速度快,研究成果可为现有点云数据配准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5.
针对提取隧道点云中轴线3种不同算法,选择更加适合海量点云中轴线提取的算法。首先对隧道点云进行坐标转换,按里程对隧道点云进行连续正交断面的提取,将得到的断面通过椭圆模型进行粗差剔除;其次采用RGB颜色变化值表示断面的收敛扩张情况,通过柱状图、折线图表示断面形变特征;最后对隧道曲线段点云数据进行中轴线的提取,并进行平曲线要素的自动提取,为隧道平曲线主点位置识别、平曲线要素提取提供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26.
《探矿工程》2005,32(3):18-18
中国共圈定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5050处,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三级网络,使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由被动救灾转为主动预防。  相似文献   
27.
The uplift of the Ailao Shan-Diancang Shan(ASDS) along the Ailao Shan-Red River(ASRR) shear zone is an important geological event in the southeastern margin of Qinghai-Tibet Plateau tectonic domain in the Late Cenozoic,and it preserves important information on the structures,exhumational history and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ASRR shear zone.The uplift structural mode and uplift timing of the ASDS is currently an important scientific topic for understanding the ASDS formation and late stage movements and evolution of the ASRR shear zone.The formation of the ASDS has been widely considered to be the consequence of the strike-slip movements of the ASRR shear zone.However,the shaping of geomorphic units is generally direct results of the latest tectonic activities.In this study,we investigated the timing and uplift structural mechanism of the ASDS and provided the following lines of supportive evidence.Firstly,the primary tectonic foliation of the ASDS shows significant characteristic variations,with steeply dipping tectonic foliation developed on the east side of the ASDS and the relatively horizontal foliation on the west side.Secondly,from northeast to southwest direction,the deformation and metamorphism gradually weakened and this zone can be further divided into three different metamorphic degree belts.Thirdly,the contac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SDS and the Chuxiong basin-Erhai lake is a normal fault contact which can be found on the east side of the ASDS.40Ar/39 Argeochronology suggests that the Diancang Shan had experienced a fast cooling event during 3–4 Ma.The apatite fission track testing method gives the age of 6.6–10.7 Ma in the Diancang Shan and 4.6–8.4 Ma in the Ailao Shan,respectively.Therefore the uplift of the ASDS can be explained by tilted block mode in which the east side was uplifted much higher than the west side,and it is not main reason of the shearing movements of the ASRR shear zone.The most recent uplift stages of the ASDS happened in the Pliocene(3–4 Ma) and Late Miocene(6–10 Ma).  相似文献   
28.
一种机载雷达点云数据的快速分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载激光雷达扫描技术可以以点云形式快速获取地形表面高精度三维信息。基于激光雷达扫描数据及建筑物本身的拓扑信息就可以对建筑物进行精确的重建,而重建中最关键的技术是对点云数据进行分类,进而进行地物识别。对大规模三维点云数据进行快速分类,提出一种采用区域分割结合基于最小二乘平差的多项式拟合方法,将大量离散的三维点云分割后进行多项式拟合,并将二维数据分类转化为一维数据分类。在分类的基础上,将建筑物几何规则作为约束条件提取了房屋边缘。实验分析表明,该方法既能去除多余噪声,又能有效保留特征点,分类的总误差率低于3%。  相似文献   
29.
建立了一个太湖梅梁湾三线水动力学模型,模拟了框架湾的水平及垂直流场分布。结果表明:(1)表面流场与风向一致,而底层流场与表面流场的方向完全相反,表现为很明显的补偿流;(2)水平流速基本上自表层向下递减,过渡层的流速比表层和底层小;(3)在风场的作用下可产生垂直环流系统,其中在东南风的作用下产生逆时针的垂直环流(由南向北看),而在西北风的作用下产生顺时针垂直环流;(4)垂直速度自岸边向湖中心递减,其量级远小于水平流速。  相似文献   
30.
韩敏  孙杨 《测绘科学》2009,34(2):18-21
在利用遥感影像更新GIS矢量数据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对已知信息的有效利用,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点分布的双蛇模型用于GIS矢量数据更新,该模型利用已有遥感影像信息计算目标边界点的平均分布,以此为"镜面"建立初始矢量边界的"镜像",将两边界各自演化的结果取平均作为更新后的GIS矢量边界。该方法同时利用了GIS和遥感的历史数据作为先验知识,分别作为蛇模型的初始位置和区域约束信息,使遥感与GIS信息结合更加紧密。仿真实验表明,基于点分布的双蛇模型在GIS矢量边界更新的应用中,可以得到比以传统蛇模型更好的更新准确率和多边形相似度,并且接近手工方法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