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42篇
  免费   930篇
  国内免费   1731篇
测绘学   70篇
大气科学   54篇
地球物理   454篇
地质学   5001篇
海洋学   108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407篇
自然地理   304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46篇
  2022年   216篇
  2021年   234篇
  2020年   168篇
  2019年   217篇
  2018年   166篇
  2017年   159篇
  2016年   181篇
  2015年   183篇
  2014年   341篇
  2013年   259篇
  2012年   323篇
  2011年   346篇
  2010年   253篇
  2009年   289篇
  2008年   275篇
  2007年   220篇
  2006年   244篇
  2005年   191篇
  2004年   194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178篇
  2001年   166篇
  2000年   124篇
  1999年   184篇
  1998年   158篇
  1997年   130篇
  1996年   135篇
  1995年   94篇
  1994年   83篇
  1993年   87篇
  1992年   67篇
  1991年   72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4篇
  1950年   2篇
  1949年   3篇
  1948年   6篇
  1947年   7篇
  1946年   5篇
  1945年   3篇
  1944年   5篇
  1943年   5篇
  1942年   7篇
  1939年   2篇
  19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771.
重庆高燕地区菱锰矿热水沉积成因地球化学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高燕锰矿床位于晚震旦世秦巴成锰沉积盆地,主要赋存于陡山沱组顶部,以鲕粒或球粒状产出.为了查明其成因,在收集该区锰矿相关成果的基础上,对ZK129-3#、ZK115-7#、ZK127-7#、ZK133-7#、ZK115-11#五个钻孔的陡山沱组鲕状菱锰矿进行系统采样,并测试了包括Mn、Fe、P、SiO2、CaO、MgO、Al2O3和LOI在内的8个地球化学指标,进而运用指相元素地球化学分析了Mn/Al、(MgO/Al2O3)×102、Al/(Al+Fe+Mn)和SiO2/Al2O3比值.结果表明:重庆高燕菱锰矿受陆源物质的影响很小,与海洋沉积有关,主要是海洋自生产物;Al/(Al+Fe+Mn)和SiO2/Al2O3值则指示其沉积过程中有热水参与,是热水沉积的产物.  相似文献   
772.
邹家山铀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相山铀矿田西部的邹家山矿床矿石中的萤石进行了系统的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表明取自邹家山矿床-130m和206m标高样品流体包裹体的均-温度平均值分别为266.1℃和159.9℃,盐度平均值分别为11.61wt%和13.16wt%,密度平均值分别为0.88g/cm^3和1.00g/cm^3。流体包裹体均-温度与盐度之间的关系呈抛物线型,密度与均-温度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而密度与盐度成正相关关系。计算获得邹家山矿床-130m和206m标高铀的平均成矿深度分别是553m和65m,表明矿床形成后遭受一定程度的剥蚀,其剥蚀深度大约在65~150m。  相似文献   
773.
通过1∶25万鹤岗市幅区域地质调查,首次在小兴安岭中南段摩天岭一带发现了具环斑结构的晚石炭世二长花岗岩.环斑长石多呈自形晶宽板状或宽板柱状,少数为圆球状.大小不一.2~3.5 cm,内核为肉红色碱性长石,外壳为宽1~2 mm的灰白色斜长石,有时也见无环的卵圆形斑晶.其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摩天岭环斑花岗岩及其岩石组合为不同于前寒武纪典型非造山环斑花岗岩的造山带型环斑花岗岩,为形成于造山带与板块俯冲体制有关的岛弧或活动大陆边缘环境下的Ⅰ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774.
西天山的增生造山过程   总被引:63,自引:2,他引:61  
高俊  钱青  龙灵利  张喜  李继磊  苏文 《地质通报》2009,28(12):1804-1816
西天山位于中亚造山带的西南缘,经历了复杂的增生造山过程。它也是标志塔里木地块北部被动陆缘与西伯利亚地块南侧宽阔活动陆缘最后拼合的构造带。根据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将西天山划分为北天山弧增生体、伊犁地块北缘活动陆缘、伊犁地块、伊犁地块南缘活动陆缘、中天山复合弧地体、西天山(高压)增生楔和塔里木北部被动大陆边缘。同时综述了西天山蛇绿岩、高压变质岩、花岗岩类的年代学新资料,讨论了其增生造山的过程。西天山增生造山与早古生代帖尔斯克依古洋、早古生代晚期—晚古生代南天山洋和晚古生代北天山洋3个代表洋盆的演化相关,增生造山结束的时间可能是早石炭世末。二叠纪时期,西天山至整个中亚地区进入后碰撞演化阶段。现有资料证实西天山为晚古生代增生造山带,并非三叠纪碰撞造山带。  相似文献   
775.
藏北羌塘中部果干加年山地区发现榴辉岩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董永胜  李才 《地质通报》2009,28(9):1197-1200
果干加年山位于羌塘中部的龙木错-双湖-澜沧江板块缝合带之内,出露有蛇绿岩、晚古生代浅变质岩系等。新近在该区发现了榴辉岩,以透镜体的形式产于石榴子石白云母片岩中,矿物粒度极细,仅为0.05~0.1mm,典型矿物组合为石榴子石+绿辉石+多硅白云母+金红石。初步研究表明,榴辉岩相变质温压条件为470~520℃、2.21~2.51GPa,属于低温型榴辉岩。该榴辉岩的形成过程对探讨龙木错-双湖-澜沧江板块缝合带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76.
清江中游隔河岩库区偏山滑坡形成机制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偏山滑坡位于清江中游隔河岩库区,距隔河岩大坝54 km,是该库区的大型滑坡之一,其稳定性直接关系到50多户200多人的生命安全及隔河岩水库的正常运行.通过野外调查,采用工程地质测绘、钻探、物探、槽探等工程勘查手段,分析该滑坡的形成机制,查明除地形地貌、地层岩性、物质结构外,滑坡稳定性主要受暴雨、水库水位涨落等外动力因素的影响;从深部位移及地表位移、地表裂缝的监测结果分析,滑坡局部产生变形及位移,正处于蠕变阶段;通过滑坡稳定性计算,结合滑坡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分析,滑坡整体稳定性较好,但滑坡在暴雨加库水位骤降条件下,稳定系数有所降低,局部存在滑塌的可能.  相似文献   
777.
在中国的造山带中普遍发育优质烃源岩,它们形成于海槽环境,而海槽环境也是形成天然气水合物的有利环境。水合物有良好的封盖作用,其下的油气受到封盖会向相邻的台地区运移,即油气从古海槽区(现今为造山带)向台地区(现今为盆地区)转移。因此造山带中的烃源岩对盆地区油气资源应有积极贡献。认为现今台西南海域的水合物与相邻油气藏具有同源性,这是水合物的封盖作用与油气藏形成之间具有密切联系的生动实例。四川盆地有限的烃源岩分布不能提供巨大的天然气储量,周边造山带可能也提供了相当的资源量。建议在四川盆地和秦岭造山带中系统采集气-液包裹体,以对比它们的亲缘关系,借以验证造山带中的烃源岩是否对盆地区的天然气成藏具有贡献。  相似文献   
778.
吉黑地区新生代船底山玄武岩正名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船底山玄武岩于1953年创名。半个多世纪以来, 由于在其创名地一直未获得该火山事件的同位素测年资料以及东北地区存在诸多与船底山玄武岩类似的新生代高位玄武岩, 导致多种相关文献对东北地区古新世-上新世众多不同的火山事件所形成的玄武岩地质体均以“船底山玄武岩”命名, 造成了该名称的使用时间跨度太大, 给东北地区新生代火山事件序列的研究带来不便。层型剖面顶部玄武岩的测年结果表明, 船底山玄武岩的全岩K-Ar年龄为(28.3 ±2.3) Ma, 结合文献资料承传, 船底山玄武岩可作为一事件地层单元, 即船底山火山事件或广义的理解为晚渐新世沉积期( 31 ~23 Ma) 火山事件所形成的火山岩石地层单元。  相似文献   
779.
辽宁建昌玲珑塔地区中侏罗世地层与化石初步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西建昌县玲珑塔地区出露一套火山岩所夹的沉积地层, 富含叶肢介、介形类、双壳类、鱼、昆虫、脊椎动物和植物等化石。经区域地层研究, 结合对玲珑塔大西山地质剖面实测以及对该剖面新近所采集的各门类化石的综合研究, 确认此套沉积地层位于义县组之下, 属髫髻山组, 化石显示“燕辽生物群”面貌, 时代为中侏罗世。  相似文献   
780.
2009年6月5日下午15时许,重庆市武隆县铁矿乡鸡尾山山体发生了大规模的崩滑,约500万m3被结构面切割成积木块状的灰岩山体,沿缓倾页岩软弱夹层发生整体滑动。高速运动的滑体物质在堵塞前部宽约200m,深约50m的铁匠沟沟谷后,形成平均厚约30m,纵向长度约2200m的堆积区,掩埋了12户民房和正在开采铁矿的矿井入口,造成10人死亡,64人失踪,8人受伤,成为近年来少有的一次崩滑灾难性事件。本文在对灾害现场进行大量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结合遥感、三维激光扫描等综合手段,对鸡尾山崩滑体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对灾害发生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鸡尾山山体垮塌是在不利的地质结构条件下,并受到长期重力、岩溶等作用和采矿活动的影响,因前部起阻挡作用的关键块体被剪断突破而导致的一起大型山体崩滑事件。深入研究鸡尾山崩滑体的形成条件和成灾机理,对我国西南地区存在与鸡尾山崩滑体类似地质条件的灾害隐患点的减灾防灾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