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549篇 |
免费 | 4833篇 |
国内免费 | 366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319篇 |
大气科学 | 1617篇 |
地球物理 | 1206篇 |
地质学 | 17339篇 |
海洋学 | 722篇 |
天文学 | 90篇 |
综合类 | 1654篇 |
自然地理 | 309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2篇 |
2024年 | 410篇 |
2023年 | 648篇 |
2022年 | 752篇 |
2021年 | 773篇 |
2020年 | 776篇 |
2019年 | 706篇 |
2018年 | 543篇 |
2017年 | 596篇 |
2016年 | 737篇 |
2015年 | 803篇 |
2014年 | 1349篇 |
2013年 | 967篇 |
2012年 | 1137篇 |
2011年 | 1251篇 |
2010年 | 1022篇 |
2009年 | 917篇 |
2008年 | 947篇 |
2007年 | 867篇 |
2006年 | 852篇 |
2005年 | 738篇 |
2004年 | 767篇 |
2003年 | 729篇 |
2002年 | 761篇 |
2001年 | 779篇 |
2000年 | 714篇 |
1999年 | 761篇 |
1998年 | 790篇 |
1997年 | 660篇 |
1996年 | 675篇 |
1995年 | 643篇 |
1994年 | 512篇 |
1993年 | 417篇 |
1992年 | 541篇 |
1991年 | 496篇 |
1990年 | 423篇 |
1989年 | 310篇 |
1988年 | 48篇 |
1987年 | 53篇 |
1986年 | 27篇 |
1985年 | 21篇 |
1984年 | 14篇 |
1983年 | 15篇 |
1982年 | 16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5篇 |
1959年 | 6篇 |
1958年 | 4篇 |
1957年 | 7篇 |
1954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北衙超大型金多金属矿床位于扬子陆块西缘与三江特提斯造山带的结合部位。本文通过对北衙矿区内的斑岩体石英斑晶、斑岩型矿化、矽卡岩矿化中的矽卡岩及外围似层状热液型铅锌银矿化的岩(矿)石中发育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北衙矿区内主要发育CO2、富CO2、含CO2、含子矿物三相、富气相水溶液及气液两相水溶液包裹体六类流体包裹体;与斑岩型矿化有关的成矿流体为中-高温Na Cl-H2O-CO2体系热液,矽卡岩矿化相关成矿流体为一种高温的Na Cl-H2O及Na Cl-H2O-CO2体系热液,而外围似层状铅锌银矿化相关的成矿流体则为中温的Na Cl-H2O-CO2体系热液。对比分析表明,矽卡岩矿化中的矽卡岩矿物(以绿帘石类矿物为主)形成较早,其中发育富气相的流体包裹体,可以推断岩浆侵位后先分异出富水蒸气的流体,此后CO2才从成矿流体中大量分异。斑岩型矿化及外围地层中似层状铅锌银矿化脉体中发育的流体包裹体与斑岩体石英斑晶内发育的流体包裹体组合类型基本一致,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来自斑岩体结晶分异出的岩浆热液。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北衙金多金属矿区内的矽卡岩型(金铜铁)、斑岩型(铜金钼)及外围碳酸盐岩等地层中的似层状热液型(铅锌银)矿床系列为与富碱斑岩体侵位活动有关的,由岩浆分异热液并逐渐演化形成的斑岩型金-铁铜-铅锌(银)多金属成矿系统。 相似文献
112.
灵湖金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的小秦岭地区,矿体大多呈脉状产于断裂带内.成矿过程可初步划分为石英-黄铁矿、石英-多金属硫化物和石英-碳酸盐-黄铁矿3个阶段.Au主要沉淀于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成矿期石英中发育富液两相、富气两相和H2 O-CO2三相包裹体.石英-黄铁矿阶段发育富液两相包裹体,其完全均一温度为424℃~4... 相似文献
113.
云南金宝山铂钯矿床成矿机制探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金宝山铂钯矿位于云南省弥渡县与南华县交界的礼社江河谷两岸,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滇中台拗边缘、红河断裂东侧。发现于70年代初期,已查证为一大型铂族元素矿床。本文主要根据矿床勘查的部分成果,讨论其成矿机制。 相似文献
114.
盆地流体中有机组分的成矿效应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盆地流体含有丰富的有机组分。有机质-金属耦合作用是盆地流体金属成矿机制的关键,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有机质的成矿作用主要表现为:1)沉积有机质对盆地流体物理化学特征的制约;2)有机组分对金,属成矿元素在盆地流体中的迁移能力、迁移形式以及沉淀就位机制的制约;3)富有机质的地层作为地球化学还原障和H2S障对于流体中金属沉淀就位的制约;4)沉积有机质的演化对于盆地流体运移的制约(通过油气的阵发性析出和二次孔隙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5.
华北克拉通北缘富碱侵入岩带是我国重要的金矿成矿带,金矿成矿与克拉通边缘深大断裂的活动、富碱侵入岩岩浆活动关系密切。河北张-宣地区与正长岩有关的金矿床产于水泉沟正长岩杂岩体的内外接触带,与水泉沟碱性杂岩体有成因联系。近年来对其及与之有关的金(碲)矿化进行了深入研究,现就岩体成因、岩体形成年龄及金矿化年龄代等问题作一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16.
川西呷村银多金属矿床成矿流体性质及成矿机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三江”地区是我国主要的火山岩型块状硫化物矿床成矿区域之一,产于赠科-乡城矿带的呷村矿床是我国典型的含金富银的块状硫化物矿床。矿床位于义敦古岛弧主弧带北段的昌台火山-沉积盆地中。该盆地上三叠统自下而上分为根隆组、呷村组和勉戈组,相应形成三个火山旋回,成矿作用发生在每个火山旋回末期。在呷村旋回的流纹质火山活动末期,形成呷村、嘎衣穷、夏塞等银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117.
分散元素矿床类型、成矿规律及成矿预测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杨敏之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0,19(4):381-383
基于对我国86个大-中型铅、锌、多金属、钼、钨、锡矿床内分散元素分布规律的研究;我国26省1:50万和全国1:100万分散元素成矿预测图,以及国内外分散元素献、资料的查阅、调研,提出以下三方面的问题,供讨论。 相似文献
118.
中国东南部富金斑岩成矿体系的结构与定位--金矿预测新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南部富金斑岩成矿体系多与SiO2含量55%~67%的中酸性斑岩体有关。西里托的理想化斑岩体系模型包含了分布于岩体接触带、岩体上部和离岩体较远处浅部的9种不同类型的金矿化。B.K.琼斯提出的包含三个金矿带的富金斑岩体系理想同心环状分布带模式。通过研究东南富金斑岩成矿体系的结构特点,建立了理想模式,结合富金斑岩体系的定位规律,引出一种新的金矿预测思路。 相似文献
119.
《地学前缘》2017,(5):8-16
深部成矿预测已成为当前矿床学研究的科学前沿和研究重点。"五层楼"作为我国最具特色的深部找矿模型,源于华南钨矿勘查实践,在地质找矿中不断丰富并成功拓展应用。近年,项目组在南岭地区开展了深部探测、科学钻探和九龙脑矿田深部找矿示范,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找矿新突破,即在"五层楼"深部验证了"地下室",在外带破碎带发现了新类型矿体,在银金矿深部发现了钨铋,在岩体内带发现了多位一体成矿等,验证了南岭钨多金属矿集区的"第二找矿空间"。本文据九龙脑矿田深部找矿示范和南岭科学钻探成果,建立了南岭花岗岩相关钨多金属矿集区的"九龙脑成矿模式";定义了以往有争议的"地下室"矿化类型,强调了破碎带找矿方向的重要性,认为一定体量的花岗质岩浆在分异—含矿热液分离—迁移—富集过程中矿物质保持物质和能量守恒,而岩性、构造和力学性质的差异导致含矿热液在不同空间配置以不同的矿物组合形式堆积;按成矿系列理论之"全位成矿与缺位找矿"思路,在九龙脑矿田外围开展深部找矿示范,指明了各类型矿化的找矿方向,提出了预测各类矿体的技术方法组合。 相似文献
120.
气候模型与作物模型耦合是评价未来气候变化对作物生产影响的常用方法之一, 但当两者结合时, 存在着空间和时间尺度差异问题, 将作物模型升尺度到区域是解决该差异的一种方法。将CERES-Wheat模型升尺度进行区域模拟, 利用区域校准后的CERES-Wheat模型, 模拟了1981—2000年全国各网格小麦产量, 与同期农调队调查产量相比较, 以探讨CERES-Wheat模型在我国小麦区的模拟效果及误差来源。结果表明:全国小麦产量的区域模拟值与农调队调查产量的相对均方根误差为27.9%, 符合度为0.75, 全国59.2%的模拟网格相对均方根误差在30%以内, 其中相对均方根误差小于15%的占26.3%;各区的效果不同, 种植面积最大的小麦种植生态2区, 模拟效果最好。总体来说, CERES-Wheat的区域模拟, 可以反映产量变化规律, 能为宏观决策提供相应信息, 尤其是在主产区; 但区域模拟中还存在一系列误差, 今后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