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18篇
  免费   993篇
  国内免费   1578篇
测绘学   80篇
大气科学   6798篇
地球物理   77篇
地质学   536篇
海洋学   168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32篇
自然地理   195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93篇
  2022年   260篇
  2021年   232篇
  2020年   202篇
  2019年   264篇
  2018年   170篇
  2017年   162篇
  2016年   146篇
  2015年   223篇
  2014年   325篇
  2013年   292篇
  2012年   294篇
  2011年   312篇
  2010年   276篇
  2009年   321篇
  2008年   323篇
  2007年   375篇
  2006年   333篇
  2005年   331篇
  2004年   284篇
  2003年   296篇
  2002年   266篇
  2001年   244篇
  2000年   214篇
  1999年   185篇
  1998年   167篇
  1997年   232篇
  1996年   202篇
  1995年   214篇
  1994年   169篇
  1993年   125篇
  1992年   102篇
  1991年   84篇
  1990年   71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麦莎”远距离台风暴雨的排熵指数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2005年8月5日山东省一次远距离台风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从引起远距离台风暴雨的几个因素,分析此次山东地区强降水过程与台风“麦莎”及中纬度西风带系统的关系,判别台风暴雨的类型;应用耗散结构理论,分析了排熵指数与远距离台风暴雨区的关系。结果表明:该次暴雨过程是在远距离台风(0509号“麦莎”台风)和西风槽相互作用下产生的;非纬向的高、低空急流对本次暴雨过程起着重要作用;负熵变区(IRE〈0)对应着暴雨区,负熵变区的汇合反映远距离台风暴雨的落区,排熵指数对远距离台风暴雨分析预报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972.
清远地区汛期西南低涡型暴雨统计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利用1990~1999年Mieaps和ECMWF2.5°×2.5°再分析资料,对清远汛期暴雨与西南低涡活动进行了统计研究。结果表明,西南低涡中心位于107.0°~113.0°E、22.5°~26.0°N和117.5°~121.0°E、30.0°~33.0°N时,清远地区当日最容易出现区域性暴雨降水,并给出西南低涡型清远地区汛期区域性暴雨预报思路,为该类型暴雨预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73.
对2007年6月9日东兰出现的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初步的分析,得出一些结论,对于提高预报准确率具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974.
利用UTC资料、NCEP资料、雷达资料、单站资料和风云2C卫星云图资料,对2006年5月27日广西出现的暴雨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影响天气系统以及物理量场、云团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了由冷锋、高空槽和低层切变线引发的这次暴雨天气过程发生前后的环流演变、动力学和水汽条件物理因子与暴雨的关系,为今后预测这类天气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75.
辽宁区域性春旱的大气环流及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美国NCEP/NCAR的再分析资料、Hadley中心逐月海温资料(HadiSST)和辽宁地区逐日降水资料,对辽宁区域性春旱大气环流特征及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乌山脊和东亚大槽减弱,位相比历年平均位相偏东,中高纬大气环流经向度减小,是导致中国辽宁区域性春季降水减少的大气环流背景;区域性春旱同期,大陆气压升高,海上气压降低;辽宁上空湿度明显小于历年均值,贝湖到中国辽宁一带盛行西北气流。区域性春旱前冬,辽宁上空200hPa高度场出现正距平;地面气温较历史同期偏高;Nino3海温异常偏低。  相似文献   
976.
长江下游地区汛期暴雨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IPCC(1995)第二次科学评估报告指出了极端气象事件变化研究的重要意义[1].长江下游地区地势低平,往往是我国暴雨洪涝的多发区域,造成严重灾害,因此,研究长江下游地区暴雨的规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选取了长江下游地区52站1960~2003年逐日降水资料,运用EOF分析将其分为3个分区,采用小波分析,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及趋势系数法等分析方法研究各分区汛期暴雨降水的气候统计特征.结果表明:虽然汛期同为暴雨降水的集中时期,但各分区暴雨降水在汛期降水中所占比重略有差异,暴雨降水量、频次所占比例的空间分布为西区较大、东区和北区略小,暴雨平均强度则西区和北区东部强、其他区域小.同一区域中降水量与频次具有显著的正相关,不同区域间仅暴雨降水量的相关性较好.暴雨降水量44 a中呈现了增加的趋势.各区汛期暴雨具有多重时间尺度的周期变化,暴雨降水量和频次的周期在西区与全区的较为一致,主要是6~9 a的周期振荡.东区和北区有着不同尺度的振荡周期.各区的暴雨降水强度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3 a的周期振荡.长江下游地区汛期暴雨降水量除北区外,全区及其他分区的突变时刻均发生在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这一时期,暴雨降水量在1980年代中期~20世纪末出现了一个增长的过程,北区趋势并不显著.全区暴雨平均强度在突变时刻之后有一个减弱的过程,而西区和北区的暴雨平均强度变化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977.
陕西关中一次强雷暴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天气过程发生前及同期的高空、地面天气形势和各种物理量场着手,结合数值预报资料,分析2006年8月14~15日发生在陕西关中地区的一次强雷暴天气过程,得知这次过程的主导系统是副热带高压,影响系统是700hPa切变;前期的高温高湿为这次过程积聚了大量的水汽和能量;强的垂直风切变和垂直温度梯度,加剧了强对流的发展;大气层结极不稳定,是强雷暴发生的有利条件,副高的减弱东退是这次强雷暴过程的触发机制;强雷电与强降水有很好的时间一致性;欧洲数值预报产品对日常预报业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地面露点锋的形成、发展和东移对触发强对流天气的产生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78.
本文通过对鹤岗市2005年7月28日暴雨过程中的雷达探测资料和卫星遥感资料的分析,得出暴雨过程中α、β、γ中尺度天气系统的遥感探测特征,并分析了这些中尺度系统间相互作用发生时的一些判别依据。  相似文献   
979.
通过对鄂尔多斯市11个站点47年(1961-2007年)暴雨资料进行统计,从鄂尔多斯市暴雨的地理分布及年际变化,分析得出鄂尔多斯地区暴雨的时空分布特点及气候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80.
针对2007年7月30日发生在山西省南部的区域暴雨局部特大暴雨天气过程,利用多种资料,计算了多种物理量,分析了其演变特征,指出a)前期500 hPa阻塞高压和切断低压的形成和长期维持以及副热带高压的稳定加强、维持,是造成山西大范嗣降水和区域暴雨天气的特殊环流背景.b)特殊背景下形成的MCS是造成此次南部区域暴雨的直接影响系统,强烈而持续的水汽夹卷作用、对流层高层强抽吸作用使得MCS维持和加强.c)地形性辐合的存在使得垂直上升运动加强,而高位势不稳定能量的释放与低层迎风坡面上低云的相互作用,使得MCS不断发展,使雨强出现了3次强烈增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