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2篇
  免费   702篇
  国内免费   427篇
测绘学   5篇
地球物理   113篇
地质学   2771篇
海洋学   353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21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127篇
  2022年   177篇
  2021年   208篇
  2020年   176篇
  2019年   149篇
  2018年   102篇
  2017年   126篇
  2016年   125篇
  2015年   139篇
  2014年   171篇
  2013年   137篇
  2012年   200篇
  2011年   173篇
  2010年   162篇
  2009年   166篇
  2008年   164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101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东区凹陷带,即松南—宝岛—长昌凹陷,位于琼东南盆地中央坳陷东端。在大量地震资料解释的基础上,对38条主要断层进行了详细分析。获得以下认识:(1)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东区凹陷带平面上表现为近EW向展布的平行四边形,剖面结构表现为自西向东由半地堑—不对称的地堑—半地堑有规律变化。(2)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东区凹陷带断裂系统可划分控制凹陷边界断层、控制洼陷沉积中心断层和调节性断层3类。(3)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东区凹陷带古近纪时期受到太平洋板块俯冲和南海海盆扩张的双重影响,构造应力场发生NW—SE→SN转变。构造演化可划分为3个阶段:~32 Ma,应力场以区域性NW—SE向伸展为主,断裂系统以NE—SW向为主,控制凹陷边界;32~26 Ma,以南海海盆近SN向拉张应力场为主,断裂系统以NWW—SEE向为主,断层活动控制凹陷沉积中心;26~ Ma,区域性伸展与南海海盆扩张应力均逐渐减弱,NE—SW向和NWW—SEE向断裂继承性发育。(4)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东区凹陷带内部主要断层在渐新统崖城组和陵水组沉积时期活动速率快,地形高差大、沉积水体深、沉积厚度大,控制了崖城组和陵水组的大规模沉积,有利于烃源岩的发育。圈闭以受断层控制的断鼻和断块为主,长昌主洼凹中隆起带发育2个最为理想的构造圈闭。  相似文献   
62.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东北部具有“内气外油”的分布特点,断裂在油气运聚成藏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依据地震资料解释成果,分析断裂发育特征,定量评价断裂输导性能,并结合钻探结果探讨断裂对油气运聚成藏的影响。白云凹陷东北部主要发育NWW向和近EW向正断层,在剖面上表现为铲式和板式形态。根据断裂对油气运聚成藏的影响,划分出油源断裂和控圈断裂。油源断裂在成藏期的活动速率达到20~40 m/Ma,在珠江组下段的断层泥比率多大于50%,而且断面正压力超过了泥岩的极限抗压强度,有利于油气沿断裂发生运移。控圈断裂的活动速率一般都小于20 m/Ma,在珠江组下段的断层泥比率都大于95%,而且断面正压力都小于泥岩的极限抗压强度,侧封性能良好。白云凹陷东北部表现出油气差异聚集成藏的特点,远源反向控圈断裂下盘高效封堵聚集原油,而天然气则主要发生近源聚集。  相似文献   
63.
以常规和非常规油气成藏理论为指导,结合储层、流体等测试分析结果,开展西湖凹陷Y构造花港组气藏特征及成藏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 花港组垂向上符合中下部致密砂岩气、上部常规天然气藏的分布序列;② 常规气藏气水关系正常,受断盖配置对沿断裂运移油气的封闭作用和断层侧向封堵能力影响,油气主要在区域盖层之下的断背斜顶部富集;③ 致密气藏具叠覆跨越源储组合关系,含气饱和度低,无明显气水界面,属先致密后成藏类型,不同部位含气性受构造幅度和储层物性共同控制。本次研究丰富和完善了西湖凹陷常规-非常规天然气序列成藏规律,并为致密砂岩气的勘探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4.
沙南凹陷中深层优质储层预测一直是油气勘探的难点,其砂泥纵波阻抗叠置严重,常规叠后反演手段无法准确有效预测储层,为此提出叠前弹性反演技术思路:通过岩石物理研究,开展砂泥岩弹性参数分析;采取对叠前CRP道集进行预处理,利用处理后的叠前CRP道集对岩性敏感的弹性参数进行反演试验,从多方面对反演方法和反演结果的可行性、可靠性进...  相似文献   
65.
根据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孢粉藻类组合及分析,并结合整体沉积背景,分析白云凹陷不同相带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并确定不同相带烃源岩的成藏贡献。研究表明,文昌组中深湖相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属于中等级别,有机质类型为Ⅱ1型,来源为藻类等水生生物,其干酪根δ13C值最轻,δ13C值<−28‰。恩平组浅湖相和文昌组浅湖相有机质均来源于陆源高等植物,干酪根δ13C值约为−27‰,有机质丰度属于中等—极好级别,有机质类型为Ⅱ2—Ⅲ型。恩平组海侵湖相烃源岩富海相沟鞭藻及三芳甲藻甾烷,干酪根δ13C值最重,约为−25‰。白云凹陷原油δ13C值主要介于−28‰~−27‰,主要来源于文昌组和恩平组的浅湖相烃源岩,原油类型的分布受沉积相带的控制,个别近洼陷的井存在文昌组中深湖相烃源岩的贡献,恩平组海侵型烃源岩对成藏几乎无贡献。  相似文献   
66.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C洼烃源岩热史及成熟史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C洼流沙港组烃源岩热史及成熟史研究,对C洼深水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在恢复涠西南凹陷C洼地史和热史的基础上,利用EASY%Ro模型计算了流沙港组烃源岩的成熟度史。研究结果表明,在涠西南凹陷发展的裂陷阶段初始期热流值较高,最大值约为77mW/m2,其后热流值逐渐减小,现今热流值约为54mW/m2;涠西南凹陷C洼流沙港组烃源岩开始生烃(Ro=0.5%)时间为51MaBP,达到生烃高峰(Ro=1%)时间为42MaBP,达到高成熟演化阶段(Ro=1.3%)时间为17MaBP;对比涠1井流沙港组烃源岩演化特征,处于C洼深水勘探区的流沙港组烃源岩成熟度较高,生烃能力较强,拥有广阔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67.
西湖凹陷位于东海大陆架边缘,地壳为相对软弱的过渡壳。西湖凹陷中新世末以前属于萎缩型盆地,上新世伴随冲绳海槽的形成才成为扩张性盆地。受构造控制盆地萎缩期沉积有以下3个特点:第一,整体表现为海退;第二,沉积范围逐次减小;第三,泥岩百分比越来越低,盖层条件越来越差。平湖组存在区域盖层,钻遇断块气藏;花港组存在局部盖层,背斜充满度高,断背斜充满度低,断块未成藏;新近系盖层条件更差,断背斜亦未能成藏。由此可见保存条件是西湖凹陷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保存条件好的领域是西湖凹陷下一步勘探的方向。  相似文献   
68.
北部湾盆地海中凹陷油气成藏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中凹陷位于北部湾盆地西南部,其勘探程度低,对油气成藏条件欠缺系统的认识和深入的研究。以含油气系统理论为指导,在简要介绍地层与构造特征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烃源岩、储集层、圈闭及输导介质等油气系统的基本要素,认为海中凹陷发育多套烃源岩、多套储集层、多种类型圈闭和复合的输导介质,具备油气系统形成的基本条件,具有较为广阔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69.
西湖凹陷以始新世末的玉泉运动和中新世末的龙井运动形成的不整合面为界,将盆地的发展演化分为裂陷、坳陷和区域沉降三个阶段。在盆地演化的不同阶段,不同构造带的沉降速率存在差异,烃源岩的热成熟演化史也不一致。生、排烃史模拟表明:平湖组烃源岩的生烃强度最高,花港组烃源岩的生烃强度相对较小;中央背斜带及其两侧深凹部位烃源岩的生烃强度大于保斜坡带;主要应用Basin Mod盆地模拟软件系统,通过对流体势、温压系统、异常压力的分析,探讨西湖凹陷中南部油气运聚成藏的机理。  相似文献   
70.
东营凹陷2001年之前探明的低渗透油藏主要分布在洼陷带、中央背斜带及北部陡坡带,以沙三段深水浊积扇及沙四段滨浅湖相砂岩滩坝、扇三角洲前缘等沉积体系为主。油藏类型主要是岩性油藏,其次为构造—岩性复合型油藏。低渗透油藏以中深层、常压-超高压、低产、中产为特征,多为特小型、小型油藏,储量丰度为低丰度~特低丰度。低渗透油藏的探井试油过程中,经历了从酸化逐步到压裂的技术发展过程。统计探井的试油效果表明,沙四段碳酸盐含量较高的砂岩低渗透油藏,酸化效果较好;黏土含量较高的沙三段低渗透油藏,压裂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