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8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3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21.
基于Clayton copula和Kendall分布函数分析广东西江马口站和北江三水站枯水流量的联合分布及其风险概率。根据两站流量之间的时空关联与变异,以1959-2010年西江马口站历年连续7日平均最小流量和对应期间的北江三水站枯水流量为样本,分别计算1959-1985年和1986-2010年两个时段(分别称为样本A和样本B)的西江北江枯水流量联合分布的"或"重现期、"且"重现期和二次重现期及其最可能的设计分位数。结果表明:①样本B中马口站的枯水流量设计值小于样本A相应重现期设计值,三水站则显著增大;②1985年后西江和北江枯水流量同频率遭遇的可能性较前期明显减小;③二次重现期所对应的累积频率代表了特定设计频率情况下西江和北江枯水流量遭遇的风险率;④由更严谨的二次重现期计算的马口站枯水流量最大可能设计值Q7d,T=20aQ7d,T=10aQ7d,T=2a设计值或更适合分别作为西江三角洲供水规划、生态需水和调水压咸设计参考值。  相似文献   
22.
The term "Chihsia limestone" of Nanking Hills was primarily appliedby F.v.Richthofen to all those calcareous formations underlain by Devonianquartzite and overlain by Permian coal series which carries the characteristicbrachiopod Lyttonia.For more than 50 years,they were regarded as a unit,  相似文献   
23.
西北江网河来水来沙及分水分沙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西、北江干流高要、石角和西北江网河区顶端马口、三水共4个代表水文站1960-2004年流量、输沙率的月均序列,分析西北江网河来水来沙及分水分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北江网河来水来沙季节变化明显,且西江比北江更为集中;西江的水沙变幅比北江小,西、北江输沙率年际变化大于流量年际变化;来水来沙均存在明显的3种尺度周期变化,即年内(0.3~0.7 a)、年际(1.2~6.6 a)和年代际(11.0~20.2 a)周期变化,以年代际变化最为显著;来水量长期变化趋势除马口站外均为递增,来沙量长期变化趋势除三水站外均为递减;1993年后西北江网河区顶端三水站分流分沙比显著增大,其与网河区大规模无序采沙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4.
冬季西、北江径流量异常的前期海-气背景场特征   总被引:17,自引:10,他引:7  
1990年以来珠江口出现7次强咸潮,主要原因是珠江流域秋、冬季少雨,西、北江径流减少。根据实测资料,分析西、北江流域近50年来冬季径流量变化特点,从大尺度海-气相互作用出发,分析冬季径流量减少的前期海-气特征,得出E l N ino与La N ina发生次年冬季,西、北江径流量出现负距平的机率分别为10/14和10/11,与副高强弱有关。这在冬季径流量预报及珠江口咸潮超前预警上有重要参考价值。并据此预测2005/2006冬季径流量为负距平,极可能再次出现强咸潮。  相似文献   
25.
《中国地名》2012,(1):48
珠江,旧称粤江,因相传在江中发现珍珠而得名。珠江是中国境内第三长河流,按年流量为中国第二大河流,全长2400公里。原指广州到入海口的一段河道,后来逐渐成为西江、北江、东江和珠江三角洲诸河的总称。其干流西江发  相似文献   
26.
根据三水、马口水文站1959~2004水文年实测流量资料的月均序列,应用经验模式分解(EMD)方法分析三水站分流比水文年序列的周期变化及趋势变化,应用启发式分割算法(BG)识别变异点,并采用R/S分析方法探讨分流比变化的持续性特征,结果表明:近46年来,三水站分流比序列具有3.2a、6.6a、15.3a、30.7a的波动周期,表现出复杂的多时间尺度性;三水站分流比的变化趋势是显著增加.增加速率为0.0022/a,并在1992年发生了突变,且为均值向上跳跃;该序列具有非常强的状态持续性,存在长期记忆性,未来仍将呈显著的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27.
北江流域径流年内分配特征的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艳  陈晓宏  张鹏飞 《水文》2014,34(3):80-86
北江流域石角站53年的实测月径流资料为基础,研究了流域内径流年内分配特征及其变异性。计算了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匀性、集中程度、变化幅度等指标。发现各年代和多年平均相比,20世纪50、60年代的径流年内分配较不均匀,70年代以后,径流年内分配逐渐趋于均匀,集中期和极小比的变化表现为具有波动性。从各指标的变化趋势看,不均匀系数、调节系数和极大比在1967、1975、1999年发生了变化,集中度在1999年发生了变化,集中期在1984、1999年发生了变化,极小比在1975、1983、1991、1999年发生了变化。径流年内分配特征的趋势变化和降雨不一致,主要表现在径流的年内分配不均匀性趋势较降雨降低,径流对降水的滞后时间延长,径流极大比变化趋势较降雨下降,极小比变化较降雨平稳。说明北江流域径流年内分配特征发生了变异。对流域内水利工程设施的修建、植被条件、城市化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认为北江流域径流年内分配特征发生变异,主要是受到了上述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28.
以广东北江流域18测站1965~2007年的月降水数据为基础,统计发现该区域降水前汛期突出,后汛期不明显,年内降水呈明显的"单峰型"分布。Mann-Kendall趋势检验表明,4月、5月降水主要呈下降趋势,6月降水主要呈上升趋势。考虑到前期海温及遥相关指数对降水具有预测性的指示意义,本文将流域前汛期各月份降水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的第一模态时间系数与同期及前期1~12月全球海温及10种遥相关指数进行时滞相关。结果发现影响前汛期各月降水的海温异常关键区并不局限于广东近海,各月的海温异常关键区、遥相关指数及其影响时段存在较大差异。海温异常关键区面积各月均表现为负相关海域大于正相关海域;4月、5月正相关海域主要分布在南半球,6月正相关海域主要分布在北太平洋海域;有些海区在滞后0~12月均与前汛期降水相关显著。研究有助于减少广东北江流域前汛期降水预报的不确定性,为指导工农业生产及防灾减害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也可为研究区域气候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29.
西江和北江三角洲区的水沙特点及河道演变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随继 《沉积学报》2002,20(3):376-381
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区有关水文泥沙资料的分析, 初步揭示了西江和北江在流速与流量、水位、含沙量、断面宽深比之关系方面的差别。结合河道平面及断面形态和河道冲淤特性, 探讨了其河型特点及成因。认为研究区西江为典型的网状河流, 而北江仍处于网状河流的发育初期。该区网状河流多河道的形成遵循冲裂机制, 人工堤围加速了河道沉积、抑制了河漫滩地的淤积, 从而使河道及河漫滩地的加积表现为不均一性。  相似文献   
30.
基于西沃兹信息准则的水文时序方差变点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涂新军  陈晓宏 《水文》2008,28(3):14-17
本文提出了基于西沃兹信息准则的水文时序方差变点的识别原理和方法,并以广东北江流域为例,对其主要河流的枯期径流量年系列(1957~2000年)进行了变点识别,结果显示1982年为该流域枯期径流时序方差的显著性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