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06篇 |
免费 | 663篇 |
国内免费 | 119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1篇 |
大气科学 | 378篇 |
地球物理 | 399篇 |
地质学 | 2620篇 |
海洋学 | 433篇 |
天文学 | 6篇 |
综合类 | 246篇 |
自然地理 | 13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0篇 |
2023年 | 122篇 |
2022年 | 161篇 |
2021年 | 147篇 |
2020年 | 153篇 |
2019年 | 161篇 |
2018年 | 135篇 |
2017年 | 124篇 |
2016年 | 139篇 |
2015年 | 147篇 |
2014年 | 202篇 |
2013年 | 148篇 |
2012年 | 183篇 |
2011年 | 189篇 |
2010年 | 195篇 |
2009年 | 197篇 |
2008年 | 180篇 |
2007年 | 173篇 |
2006年 | 183篇 |
2005年 | 134篇 |
2004年 | 122篇 |
2003年 | 110篇 |
2002年 | 86篇 |
2001年 | 81篇 |
2000年 | 89篇 |
1999年 | 87篇 |
1998年 | 94篇 |
1997年 | 75篇 |
1996年 | 82篇 |
1995年 | 83篇 |
1994年 | 40篇 |
1993年 | 50篇 |
1992年 | 33篇 |
1991年 | 22篇 |
1990年 | 19篇 |
1989年 | 32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7篇 |
1985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3篇 |
1975年 | 2篇 |
1948年 | 2篇 |
1947年 | 2篇 |
1943年 | 3篇 |
1942年 | 2篇 |
1936年 | 2篇 |
193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沙岭支渠现状混凝土板高度不能够满足过水需求,汛期出现被渠道水淹没、混凝土板上端跑水现象,以及现状渠底为土质,未有防治处理,严重浪费灌溉水资源,同时威胁两岸居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对钢筋混凝土板高度及堤顶高度不够标准的进行混凝土板加高及堤防加高培厚,对坡面破损严重的混凝土板护砌进行修复;渠底根据原河道宽度进行钢筋混凝土板防渗,渠底高程与原渠底护脚顶高程一致。工程预期效果:改善渠道外观面貌,节水、减淤、节资,改善周边居民生产、生活条件。 相似文献
72.
藏南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中段二叠纪-白垩纪的火山活动(Ⅰ):分布特点及其意义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在野外实地考察和追索的基础上,详细厘定了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中段晚古生代以来火山岩的分布特点和迁移规律。结果表明,在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中段晚古生代以来的地层系统中,从二叠纪→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共有11个层位含规模不等的火山岩,它们以透镜体、薄夹层或以块状玄武岩、玄武质安山岩等形式产出于不同地层系统中;从二叠纪→早中三叠世→晚三叠世→侏罗纪和白垩纪,具有由西向东、从南→北→南→北的迁移规律。这些火山活动的发现和厘定,对填补特提斯喜马拉雅带火山岩研究的空白,了解陆下岩石圈地幔和软流圈地幔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新特提斯洋盆的形成演化都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73.
喜马拉雅造山带的东、西两端分别有一个构造急剧转向的地区——构造结, 这里是探讨喜马拉雅造山带构造演化的重要场所.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对比显示这2个构造结有: (1)相似的地貌景观; (2)相似的地质特征和演化历史, 即都缺失喜马拉雅沉积岩(寒武纪—第三纪); (3)结晶岩系中都有高压变质岩, 且在10 Ma以来均发生过深熔与混合岩化作用; (4)25 Ma以来, 特别是10 Ma以来两地都经历了快速剥露和隆升作用; (5)印度板块-欧亚板块的碰撞时间接近, 分别为75 Ma和65 Ma, 均早于喜马拉雅造山带的其他地区.这些相似性表明: 伸展拆离和以河流作用为主的地表过程是喜马拉雅造山带的东、西构造结快速剥露的主导因素; 因强烈剥露减压所致的地壳部分熔融作用形成的岩浆向地表减压处的流动在构造结的演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4.
印度尼西亚Cikotok矿区帕瑟埃拉金矿位于巽他-班达岛弧的中部Bayah穹隆中,宏观上具有找到大型矿床的地质前提.成矿围岩为始新世末-中新世早期的安山岩,围岩蚀变强烈,分带性明显,金矿脉具有多条近平行产出特征.矿床有4个成矿阶段:石英-蒙脱石-绿泥石阶段,石英-绢云母-黄铁矿阶段,石英-冰长石-硫化物-含锰矿物阶段,块状石英阶段.矿床成因类型为大洋岛弧型低硫浅成低温热液型,细分类型为"Pongkor型"条带状低硫含金石英锰氧化物矿脉型金矿,其浅表部为热泉型金矿.矿床的深部找矿潜力大,具有大型金矿的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75.
76.
77.
北淮阳地区梅山群的解体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淮阳地区处于大别山造山带与华北地块的毗邻部位,其主体构造线呈NWW向展布。 相似文献
78.
低水位体系域在层序地层中是一种很重要的海退式层序单元,沉积作用颇具特色,它是指示地层划分与对比,岩相,构造古地理,板块活动的良好标志。 相似文献
79.
为研究澜沧江沉积物的物质来源及相邻地块的地壳生长和演化规律,利用LA-MC-ICP-MS分析技术,对澜沧江河流沉积物碎屑锆石进行了U-Pb年龄和Hf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锆石U-Pb年龄主要有5个年龄段,分别是<177 Ma、201~418 Ma、428~544 Ma、581~1189 Ma和1406~2533 Ma,主要峰值为260 Ma、788 Ma、1 827 Ma和2 474 Ma。其年龄分布特征与北羌塘地块的年龄分布非常一致,说明澜沧江沉积物主要来源于北羌塘地块;结合Hf同位素分析结果,能够反映源区北羌塘地块的形成与演化历史。新太古代-中元古代是北羌塘地块从亏损地幔物质增生的地壳持续生长阶段,它们构成现今北羌塘地块全部地壳物质的78%以上,此后直到0.64 Ga,北羌塘地块的地壳增生作用基本结束。 相似文献
80.
在藏南亚东地区榴辉岩中新识别出的超高温变质作用拓展了对喜马拉雅这一正在进行中的陆陆碰撞造山带的认识,但是对于该超高温变质作用的时代及热源目前仍缺乏限定。本文在藏南亚东地区超高温叠加的榴辉岩中发现了一种文象结构的浅色体。该浅色体由大量文象结构的斜长石、石英以及中条纹长石组成,是变质熔体冷却结晶的产物。通过详细的矿物学、地球化学、地质温度计和锆石年代学研究发现:该熔体最初是由片麻岩部分熔融产生,在榴辉岩相条件下侵入榴辉岩,体系的温度在~16Ma时至少为900℃;随后发生近等温降压折返,在~15Ma时温度仍保持在~950℃,并开始冷却结晶。由于被侵入的榴辉岩在~17Ma时温度仅为750℃,说明该地区的岩石在大约2Myr的时间内温度升高了200℃,要求有异常热源提供热量。结合区域上在具有时空一致性的南北向裂谷和可能的俯冲印度岩石圈的撕裂,由此导致的软流圈上涌可以作为喜马拉雅中部的榴辉岩在早中新世快速升温达到超高温变质作用叠加的热源,对喜马拉雅造山带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