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1篇
  免费   265篇
  国内免费   330篇
测绘学   373篇
大气科学   325篇
地球物理   232篇
地质学   895篇
海洋学   48篇
天文学   19篇
综合类   165篇
自然地理   50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136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33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149篇
  2009年   161篇
  2008年   191篇
  2007年   173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3篇
  1964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4年   2篇
  1927年   1篇
  1926年   1篇
  1925年   2篇
  19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利用2009—2018年冬季北京地区200多个自动气象站逐时10 m风速、风向观测数据,分典型区域(山区、山区与平原过渡区、平原区、城区)研究北京地区冬季近地面风的精细特征,并使用有完整记录的2 a(2017和2018年)冬季延庆高山区不同海拔高度10 m风逐时观测数据,多视角分析高山区不同海拔高度近地面风的特征和成因,以深刻认识北京地区复杂地形条件下冬季近地面风的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1)北京地区冬季近地面平均风受西部北部地形、城市下垫面粗糙度和冷空气活动共同影响,平均风速沿地形梯度分布,山区高平原低,平原中又以城区风速最小;盛行西北风和北风,在城区东、西两侧盛行风出现扰流,在山区和过渡区一些地方还存在与局地地形环境明显关联的其他盛行风向。(2)4个典型区域冬季近地面风速日变化均表现为白天风速大于夜间,午间风速最大的“峰强谷平”单峰特征,这一特征的稳定性在城区高、山区低。(3)4个区域冬季弱风(< 1 m/s)频率为31%—42%,城区较高、山区较低;强风(> 10.8 m/s)频次则是山区多、城区少,强风风向主要表现为偏西—偏北,与冷空气活动密切关联;城区、平原区和过渡区偏南风频率均为极小,暗示北京“山区—平原”风模态在冬季是“隐式”的、不易被直接观测到。(4)近地面风的水平尺度代表范围在延庆高山区高海拔处明显大于低海拔处,海拔1500 m附近(平均的边界层顶高度)是延庆高山近地面风速日变化特征的“分水岭”,低于该海拔高度时近地面风速日变化表现为前述“峰强谷平”单峰特征,而高于该海拔高度时近地面风速日变化则呈现相反特征,即夜间大白天小、午间最小的“峰平谷深”特征,这是由边界层湍流活动的日变化及伴随的低层自由大气动量向边界层内下传所致。(5)延庆高山近地面风速大体上随观测高度而增大,高海拔站点日平均风速数倍于低海拔站点。白天—前半夜,海拔约2000 m的站点冬季盛行偏西风,风向变化不大,但风速为2—12 m/s;1000 m左右的低海拔站则风速比较稳定(< 6 m/s),风向从午间至傍晚相对多变。   相似文献   
72.
北京耕地流失的时空动态与调控途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在国际学术前沿土地变化科学的概念框架下, 耕地非农化及其调控机制研究成为核心问 题之一。研究中国快速城市化地区耕地非农化的驱动力及其调控机制, 不仅是现实的迫切需求, 也可在国际相关学术领域做出独特贡献。以北京为案例进行研究发现: 1996~2004 年北京土地利 用变化中, 大多数地类转换都与耕地直接有关, 耕地流失是北京土地利用变化的核心问题; 城镇 扩展主要占用耕地, 且耕地生产力高的平原地区因建设占用而流失的耕地量大; 远郊山区耕地被 建设占用的压力相对较小, 但被生态用地占用的压力相对较大; 人口增长、经济发展、政府行为与 决策是北京等经济快速发展地区耕地流失的重要驱动因素, 解决途径关键在于寻求耕地保护与 耕地非农利用之间的平衡点、积极发挥土地管理政策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73.
北京城市居民的空间感知与意象空间结构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7  
冯健 《地理科学》2005,25(2):142-154
对北京城市居民的空间感知进行了问卷调查,从323份感知地图中提取和统计相关数据,并据此分析北京城市居民空间感知的基本类型、构成和发展阶段,以及各种差异性特征。研究表明,北京城市居民的空间感知类型与西方的研究结果大体一致,但存在一定差异;居民居住地域、性别、学历、收入以及出生地的不同,感知地图类型的级别也不相同。感知空间的构成要素在居住地域、年龄、收入和出生地方面差异明显,而发展阶段主要与性别、收入和出生地有关,社会角色和经济收入水平在决定居民感知空间发展阶段方面起到巨大作用。文章最后还根据各种地物和构成要素出现的频率,概括了北京城市意象的空间结构,并发现它与现实中北京城市空间布局的重点极为相似。  相似文献   
74.
北京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镉含量特征   总被引:56,自引:5,他引:56  
通过对北京市菜地、稻田、果园、绿化地、麦地以及自然土壤6种土地利用类型共595个土壤样品的调查分析,探讨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绿化地、麦地以及自然土壤与背景值没有显著差别;菜地、稻田、果园的镉含量显著高于背景值。6种土地利用类型中,菜地土壤的镉含量最高,其次为稻田和果园,绿化地以及麦地土壤镉的含量最低。与土壤基线值相比,果园样品有9.5%的样品超出,绿化地与菜地分别有7.7%和4.6%超出。在全部土壤样品中,共有19个样品超标,超标率为3.2%。石景山、门头沟、丰台、海淀等地区的样品超标较多,应该合理规划这些地区的农业土地利用。  相似文献   
75.
楼惠新 《地理学报》2006,61(6):F0002-F0002
2006年中国农学会学术年会暨循环农业与新农村建设高层论坛于2006年4月21-24日在北京召开,与会代表有农业部危朝安副部长、九三学社中央贺铿副主席、中国科协程东红书记等260人。这次会议围绕中央今年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大家认为“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业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建设”。  相似文献   
76.
近10年北京经济职能的发展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梁进社  贺灿飞  张华 《地理学报》2005,60(4):577-586
利用北京1992年、1997年和2002年投入产出表信息,根据净输出判断城市基本部门,采用主成分-因子分析等方法辨识产业群,借此分析了北京近10年间的经济功能变化。电子和信息产业群、医药产业群是北京第三功能优势和科技优势与第二产业的结合而发展的基本部门群。造纸及文教用品、家具制造业与高级服务业也形成了一个关联较密切的产业群。资源环境条件对北京的产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约束,但钢铁和机械工业群与石油加工和化学工业群中核心产业的发展却出现了相反的趋势,后者利用已有基础和相对有利的微观区位获得了明显的发展。本文尝试性地提出了“基本部门群”的概念,即核心产业为城市基本部门的产业群。  相似文献   
77.
宋立新  周春山 《热带地理》2013,33(3):269-275
在公共空间价值研究中,社会行动理论提出基于“场域”空间结构化的社会行动研究框架,并为公共空间价值建构提供了实践论方法。在西方国家出现的公共空间价值危机背景下,社区逐渐成为构建公共空间价值的重要载体,社区规划因其社会行动本质,逐步成为重构社区公共空间价值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社区规划的实践作为城市规划制度体系框架之下的局部探索创新,很难适应公民社会背景下不断成长的社区行动需要。本文借鉴新制度主义理论,以广州市北京街盐运西、流水井、龙藏3个传统文化社区为实证研究对象,从“组织”和“场域”两个分析视角,探讨社区运行空间构建和社区振兴行动方法,试图搭建我国面向公共空间价值需求的社区规划体系。研究显示,上述社区在商业文化的冲击下,面临着社区异质性加深、社区资本降低、社区行动障碍等问题,建设更包容开放、更有活力的可持续社区则成为社区居民的普遍愿望和需求。  相似文献   
78.
北京城郊山地森林游憩机会谱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世纪中叶,到森林中休闲游憩的人数剧增,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同时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游憩体验,美国林务局的管理者和专家发展了游憩机会谱(ROS)理念和管理框架,其主要以游憩需求为导向,依据"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管理环境"指标对游憩区进行分类分级,编制游憩机会清单,对资源进行清查、规划和管理。本文在介绍ROS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北京市民森林游憩的需求特征和森林游憩区当前的管理体制和开发利用现状,筛选出"自然程度"、"偏远程度"、"游客密度"和"管理强度"4个评价指标,分析提出了北京山地森林游憩机会谱,将北京城郊山地森林游憩区分为城郊开发区域、城郊自然区域、乡村开发区域、乡村自然区域和半原始区域五个游憩机会等级,并结合目前的北京市游憩资源的利用和管理现状,用GIS作图直观展示了各游憩机会的分布,分析比较了各游憩机会的供需状况,为北京城郊森林游憩的规划和管理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79.
始于怀终于幽因天下之脊而闻名山西省因在山之西而得名山东省则以在山之东而行名太行山,又名五行山、王母山、女娲山。中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山脉和地理分界线。耸立于北京、河北、山西、河南4省、市间。北起北京西山,南达豫北黄河北崖,西接山西高原,东临华北平原,绵延400余公里,为山西东部、东南部与河北、河南两省的  相似文献   
80.
山水 《山地学报》2008,26(1):58
军都山位于北京市北部,又称北山,属燕山山系,为镶嵌着若干山间盆地的一系列挤压单斜断块山,花岗岩等岩浆岩和古老变质岩广布,发育有潮河、白河等河流。军都山南抵北京平原,北连蒙古高原,在地形上表现为不连续的断块山脉,地势由南向北呈阶梯状增高。受地质构造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