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061篇 |
免费 | 598篇 |
国内免费 | 65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760篇 |
大气科学 | 595篇 |
地球物理 | 570篇 |
地质学 | 2050篇 |
海洋学 | 475篇 |
天文学 | 212篇 |
综合类 | 479篇 |
自然地理 | 117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8篇 |
2023年 | 76篇 |
2022年 | 100篇 |
2021年 | 118篇 |
2020年 | 88篇 |
2019年 | 151篇 |
2018年 | 84篇 |
2017年 | 96篇 |
2016年 | 109篇 |
2015年 | 145篇 |
2014年 | 398篇 |
2013年 | 306篇 |
2012年 | 414篇 |
2011年 | 419篇 |
2010年 | 385篇 |
2009年 | 433篇 |
2008年 | 469篇 |
2007年 | 430篇 |
2006年 | 322篇 |
2005年 | 329篇 |
2004年 | 192篇 |
2003年 | 191篇 |
2002年 | 159篇 |
2001年 | 133篇 |
2000年 | 114篇 |
1999年 | 85篇 |
1998年 | 79篇 |
1997年 | 72篇 |
1996年 | 50篇 |
1995年 | 49篇 |
1994年 | 71篇 |
1993年 | 38篇 |
1992年 | 38篇 |
1991年 | 36篇 |
1990年 | 28篇 |
1989年 | 15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4篇 |
1956年 | 2篇 |
1954年 | 2篇 |
1935年 | 2篇 |
1930年 | 3篇 |
1925年 | 2篇 |
192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正>日前,国际能源署(IEA)发布《世界能源展望2014》报告称,2040年,全球煤炭需求量将增加15%,中国煤炭需求量将占全球的50%左右,并在2030年出现下降。报告称,世界煤炭资源丰富,供应能得到保障,但其未来消费量的多少取决于污染控制和二氧化碳减排的需要。全球煤炭需求到2040年将增加15%,但是,其中几乎2/3的增长将出现在下一个10年中。中国煤炭需求占全球煤炭消费比 相似文献
92.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21世纪的全球商务活动和经济活动必然随着生产分工的逐步细分而逐步淡化国家的概念。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表现为一种相互依赖但又有其独立性的特点。世界级的跨国公司通过其在各个国家的分公司或分支组织,对这种商务活动依据其本身的利益,依据市场进行宏观的组织管理。 相似文献
93.
第32届国际地质大会构造地质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32届国际地质大会系统地反映了构造地质学近年来研究的最新成果。这些成果概括起来包括下列5个方面的内容。(1)构造变形与沉积作用:重点是不同构造体制,如伸展、挤压(包括斜压)体制下,各构造区域的构造+沉积关系,在利用层序地层等进行定量的构造反演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2)挤压作用下的构造样式:这一传统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内容仍然为构造地质学家所关注,如薄皮构造与厚皮构造在碰撞和非碰撞造山作用方面的表现样式;(3)山链内构造反转过程和构造的继承:描述经历了变形体制转换的区域运动学演化,是构造地质学研究的前缘课题;(4)大陆边缘前陆逆冲+褶皱的形成:特别强调盆地-山脉的藕合关系;(5)高应变带的研究及技术方法:包括制图、模型、实验方法和材料等。 相似文献
94.
95.
利用国际联测和综合处理 ,得到昆明GPS站地壳形变速率每年以( -4 .3± 0 .5)mm下沉趋势 ,水平分别以 3 7.5mm ,方位 1 47°± 1 .°5运动。利用最新国际地球自转服务 (IERS)发布的国际地球参考架ITRF2 0 0 0速度场 ,建立最新反映全球板块模型 ,基于最新的ITRF2 0 0 0地球参考架和欧亚板块的欧拉矢量 ,估计得到昆明站的地壳垂直形变速率为每年 -0 .0 1mm呈下降趋势 ,水平形变速率为每年 ( 8.1± 0 .2 0 )mm ,方位 1 3 7°± 1 .°5;并进一步分别基于几百万年地质地磁模型NNR -NUVEL1A和ITRF96、ITRF97模型的欧亚板块的欧拉矢量 ,得到较一致的结果 ,说明全球板块运动稳定性与模型的可靠性。本文基于不同板块模型分析了昆明GPS站相对于欧亚板块运动 相似文献
96.
The non-tidal variation gained from continuous gravity observations in stations usually reflects the regional continuous gravity changes. In this paper we focus on studying the non-tidal variation of Baijiatuan station, Beijing where there are two different gravimeters (namely, L&R-804 and PET-031). Based on the original raw tidal records of two gravimeters from 2008 to 2011, we first remove various interference from raw data by the standard procedure software-Tsoft; then we model the solid earth tides, ocean tidal loading and pole tide through related parameters; after that we adopt a new segmented polynomial fitting method based on Tsoft to fit the complex drift of spring gravimeter; and finally we calculate the atmospheric loading effects by a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After a series of processing we gain the non-tidal variation of the two gravimeters at Baijiatuan site, Beijing. Furthermore, to analyze the non-tidal variation preliminarily, we study the main component of related tidal data by power spectral density. Comparing the non-tidal variation of two different gravimeters, we find seasonal fluctuations in non-tidal results, which ar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water storage change. Therefore, we take into account the relevance of gravity changes and water storage based on the gravity data of GRACE and water data of the CMAP model from 2003 to 2011 at different sites in the Chinese mainland (Beijing, Chengdu, Shenyang and Shiquanhe) , and make a preliminary analysi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ravity changes and water storage. 相似文献
97.
98.
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六阶段(CMIP6)新增的高分辨率模式比较计划(HighResMIP)首次提供全球高分辨率(25—50 km)多模式集合的气候模拟试验结果。利用8个CMIP6 HighResMIP模式评估了高分辨率全球气候模式对青藏高原夏季小时降水与极端降水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CMIP6高分辨率模式高(低)估了青藏高原地区的降水量和频率(强度),过多的降水量主要来自模式对降水频率的高估,尤其是弱降水(< 2 mm·h-1)的发生频率。模拟偏差与地形海拔密切相关,偏差大值区主要位于高原南坡和东坡陡峭地形区。模式不能准确再现降水量与海拔之间的关系,高(低)估了高(低)海拔地区的降水量。模式低估了降水强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的变化速率。在日变化方面,模式能够模拟出青藏高原降水傍晚至午夜的峰值特征,但明显低估了降水的日变化振幅。在小时极端降水方面,模式低估了高原区域平均极端降水第95百分位数阈值,仅为观测值的57%。
相似文献99.
北京市制造业空间格局演化及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制造业的空间扩散是推动城市空间结构呈现多极化、多中心地域系统的主要驱动力,对制造业区位变迁及影响因素的研究是认识城市空间重构机制的微观基础.本研究基于北京市1996、2001、2010年制造业企业数据,以邮政编码区为空间单元,刻画了北京市制造业空间集聚格局及演化特征.采用计量模型,检验了导致北京制造业空间重构的主要区位因子,对比了这些影响因子作用强度随时间的变化以及在制造业行业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北京市的制造业在中心城区的集聚度明显减弱,呈显著的郊区化集聚;主要集聚区位于距市中心半径为15~35 km的空间范围内,总体空间格局呈现出大都市区尺度上的扩散以及产业同区尺度的再集聚特征.计量模型计算结果显示,区位通达度、集聚经济、科技园区规划与政策引导是北京制造业总体空间格局演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但不同区位因子的作用强度存在行业间差异.本研究揭示了北京市的制造业空间重组机制是政府规划引导下的市场经济作用机制.认识到城市经济活动空间重组中市场与政府的交互作用机理,有助于决策者对转型期大都市区制造业空间集聚和扩散格局进行更加有效地引导,以优化大都市区的空间结构与功能体系. 相似文献
100.
2012年6月28日,美国科技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ISI)公布了2011年度的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该报告共收录全球期刊8281种.其中包括中国期刊196种(大陆143种;台湾37种;香港16种).JCR公布的数据显示:随着国际地理科学事业的持续发展和中国地理学研究成果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地理学报》英文版)的学术质量在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