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0篇
  免费   425篇
  国内免费   973篇
测绘学   67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球物理   335篇
地质学   2209篇
海洋学   84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97篇
自然地理   401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16篇
  2022年   123篇
  2021年   130篇
  2020年   119篇
  2019年   99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124篇
  2014年   204篇
  2013年   140篇
  2012年   182篇
  2011年   158篇
  2010年   157篇
  2009年   159篇
  2008年   139篇
  2007年   135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148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123篇
  2001年   114篇
  2000年   118篇
  1999年   98篇
  1998年   102篇
  1997年   84篇
  1996年   95篇
  1995年   79篇
  1994年   82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66篇
  1991年   85篇
  1990年   72篇
  1989年   60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5篇
  1951年   6篇
  1950年   11篇
  1949年   9篇
  1948年   18篇
  1947年   6篇
  1946年   10篇
  1945年   13篇
  1944年   21篇
  1943年   12篇
  1942年   14篇
  1941年   17篇
  194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71.
壤塘南木达地区中—晚三叠世遗迹化石及遗迹相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四川省壤塘县南木达地区中-上三叠统首次发现了丰富的遗迹化石,经鉴定有19个遗迹属,26个遗迹种。根据不同遗迹属在不同层位中的相对丰度,建立了3个遗迹组合;Paleodictyon组合;Chondrites组合;Paleodictyon-Impoglyphus组合。这些遗迹组合大致相当Seilachet(1967)的Zoophycos遗迹相和Nereites遗迹相。依据遗迹化石组合进行了沉积环境分析  相似文献   
972.
一则更正和由此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板溪群的地层时代到底是元古宙、古生代还是三叠纪?大地构造学家之间已持续争论了十多 年,争论的实际依据主要集中在所谓古生物化石的发现上。本文更正了争论中常被引为重要证据的一 则错误的化石鉴定结果,并解释了前因后果,同时呼吁就板溪群的地层时代归属和构造属性这一重大 基础地质问题开展多学科交叉配合的综合研究,特别是古生物学家应更积极地关注和参与到古生物化 石的证实工作中来。  相似文献   
973.
奥陶纪生物大辐射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陶纪生物大辐射是近年来引起国际地学界极大关注的一次重大生物演化事件,相关学者从多个角度对它开展研究,已发表数百篇专门的论文(著).对该事件的研究涉及较多的学科领域和科学问题,内容广泛,对其触发机制和控制因素也有多种观点或假说.文章对这一事件研究进行述评,并结合作者近年来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就其中的4个关键科学问题逐一进行详细剖析:(1)奥陶纪大辐射与生物门类、生态方式、海水深度、纬度及气候的关联;(2)奥陶纪海洋生物的生态及食物网;(3)化石记录与真实的生物多样性;(4)奥陶纪大辐射的起因与控制因素.此外,还指出了解决这四方面问题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974.
江苏省徐州市大北望剖面早寒武世馒头组的碳酸盐岩地层发育较好,沉积类型多样,成岩特征明显,是研究碳酸盐岩沉积及成岩作用的理想剖面之一。文章采用微相分析的方法 ,对该剖面碳酸盐岩的生物组合、颗粒成分、基质类型及其结构等微相特征做了研究。根据颗粒类型、沉积结构和化石,本区的碳酸盐岩可以被分为3个大类和10种化石碳酸盐岩微相类型:泥晶颗粒灰岩(微相1至微相5),颗粒泥晶灰岩(微相6至微相8)和泥晶灰岩(微相9和微相10)。每一种微相对应特定的沉积环境及演化特征。综合分析表明,研究区下寒武统形成于泻湖、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和台地边缘的浅滩环境,据此建立了沉积相模式。在徐州大北望地区进行的关于碳酸盐岩微相的研究表明早寒武世晚期的馒头组继承了早寒武世中期的特点,且海侵持续扩大的持续沉降活动。  相似文献   
975.
王长征  胡斌  杨凯 《沉积学报》2014,32(6):1007-1015
豫西潭头盆地上白垩统秋扒组为一套陆相碎屑岩沉积,岩性主要为褐红色厚层状或块状的粉砂质泥岩夹多层不稳定的砾岩、砂砾岩或砂岩.本次工作在该组中发现了丰富的遗迹化石:Palaeophycus tubularis(管状古藻迹)、Beaconites autarcticus(南极似塔形迹)、Planolites ichnosp.1(漫游迹,未定种1)、Planolites ichnosp.2(漫游迹,未定种2)、Scoyenia gracilis(纤细斯柯茵迹)、Skolithos ichnosp.(石针迹,未定种)和Rhizoliths(根迹).根据遗迹化石的产状及其围岩的沉积特征,建立了Beaconites-Scoyenia遗迹组合和Palaeophycus -Rhizoliths遗迹组合,并提出了遗迹化石组合的沉积环境分布模式;基于岩性特征、沉积构造和遗迹化石组成特征的综合分析,划分出五种沉积序列类型.秋扒组形成于冲积扇、扇三角洲和湖泊沉积环境,自下而上经历了从冲积扇到扇三角洲再到湖泊的沉积环境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976.
蛇绿岩年代学研究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蛇绿岩年代学在研究造山带构造演化、古洋一陆及板块构造格局恢复中至关重要。同位素测年及化石年代学法是蛇绿岩年代学研究的基本方法。高精度同位素测年首选锆石U-Pb法(包括单颗粒锆石U-Pb法、离子探针SHRIMP U-Pb法)及^40Ar-^39Ar法。同时可辅以Sm-Nd及Rb-Sr等时线法测年;各种测年方法所获结果与化石年代之间应相互比对;与蛇绿岩形成、演化相关的各地质事件发生的时间可以对蛇绿岩的形成时代进行约束。测年时必须对所测对象的特征及性质进行详细的研究。同时,对各种测年方法的适用性和应注意的问题有所了解。唯此才能对测年结果的含义及准确性做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977.
严城民  邓仁宏 《云南地质》2003,22(2):152-160
霞若地区的构造形迹可划分为6个构造群落。吕梁期构造群落(D1)属中深构造相,变形机制不明。华力西期构造群落(D2)属中浅构造相,形成于伸展机制。印支期构造群落(D3)属中浅构造相,形成于挤压机制。喜马拉雅早期构造群落(D4)具浅表构造相特征,仍形成于挤压机制。喜马拉雅中期构造群落(D5)亦为浅表构造相,系水平剪切的产物。喜马拉雅晚期构造群落(D6)属表部构造相,由差异升降形成。  相似文献   
978.
Field sampling of the macrobenthos from 23 stations in the Chukchi Sea was conducted during the 4th CHINARE(Chinese National Arctic Research Expeditions, July–August, 2010). We identified a total of 140 species of macrozoobenthos belonging to nine phyla, which were dominated by polychaetes(66), crustaceans(30), and mollusks(25), followed by echinoderms(9) and others(ten others, including four cnidarians, one oligochaete, one sipuncula, one priapulida, two bryozoans, and one urochordata). The dominant species were Aphelochaeta pacifica, Heteromastus filiformis, Nephtys ciliata, Nephtys caeca, Scoletoma fragilis, Golfingia margaritacea, Nuculana pernula, Macoma calcarea, Ennucula tenuis, Macoma inquinata, Musculus discors, Echinarachnius parma, and Ophiura sarsii, so there were more cold-eurythermal boreal immigrants than truly Arctic species(endemics). The average density and biomass(mean ± SD across all stations) of the total macrozoobenthos were(916 ± 907) ind/m2 and(902.9 ± 1 227.7) g/m2(wet weight), respectively. Relatively high density and biomass were observed in the samples from the northeastern and southern Chukchi Sea. The spatial variation of benthic communities in the study sea area was relatively large; this spatial heterogeneity has led to high diversity and a patchy distribution pattern in the community structure. Compared to the 1st CHINARE( July–August, 1999), this investigation revealed different degrees of decreases in the average taxa numbers and the average density, abundance, and biodiversity in the area over the recent decade, which might be associated with global warming, human activities, and sea ice variations.  相似文献   
979.
厦门海域鱼类群落分类学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根据厦门海域鱼类种类组成历史资料和调查资料,系统整理了厦门海域的鱼类总名录和现有名录,并应用分类学等级多样性指数和分类差异变异指数分析了厦门海域鱼类群落分类学多样性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厦门海域有记录鱼类共649种;现有鱼类有331种,隶属2纲22目90科181属,其中软骨鱼纲共5目9科9属15种,辐鳍鱼纲共17目81科172属316种。厦门海域鱼类总名录的等级多样性指数Δ+和分类差异变异指数Λ+分别为79.267和220.96;现有鱼类群落分类多样性指数Δ+和分类差异指数Λ+分别为77.504和245.34。分类多样性指数Δ+在冬、春季较高,秋季次之,而夏季最低;而分类差异指数Λ+夏季较高,秋季次之,冬春季较低。秋季和冬季鱼类组成的相似度最高,其次为夏季,最后为春季。与历史总名录相比,厦门海域的现有鱼类群落分类学范围较小,生态幅变窄,群落稳定性较差。  相似文献   
980.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南侧古近纪海相地层的发现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甲查拉组为本次新建的一个岩石地层单元, 它是新发现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南侧江孜盆地的一套古近纪海相地层, 其中含有丰富的沟鞭藻及孢粉化石. 根据甲查拉组所含微体化石组合特征及其分布层位, 建立3个沟鞭藻组合(Apectodinium quinquelatum-Apectodinium hyperacanthum组合、Canningia chinensis-Palaeoperidi nium pyrophorum组合、Cymatiosphaera reticulosa-Samlandia chlamydophora组合)和3个孢粉组合(Arliaceoipollenites baculatus-Anacolosidites subtrudens组合、Aglaoreidia cyclops-Pinuspollenites microinsigis组合、Elaeangnacites asper-Ilexpollenites iliacus组合). 在此基础上, 将甲查拉组的时代确定为古新世-始新世早期. 研究认为, 甲查拉组是在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期间, 形成于印度被动陆缘欠补偿周缘前陆盆地体系的前渊带沉积. 根据前陆盆地演化所提供的地层学标志, 认为研究区内碰撞的启动时间为白垩纪/古近纪之交. 藏南前陆盆地体系的形成和演化受控于印度-亚洲板块之间的俯冲碰撞应力场及基底构造格局. 特提斯在江孜盆地的消亡时间应在早始新世以后, 而在整个藏南地区的封闭时间应在晚始新世Priabonian期以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