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2篇
  免费   428篇
  国内免费   958篇
测绘学   67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球物理   332篇
地质学   2163篇
海洋学   83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95篇
自然地理   392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10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122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98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119篇
  2014年   203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177篇
  2011年   157篇
  2010年   153篇
  2009年   159篇
  2008年   139篇
  2007年   134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148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109篇
  2002年   124篇
  2001年   116篇
  2000年   119篇
  1999年   98篇
  1998年   105篇
  1997年   84篇
  1996年   95篇
  1995年   79篇
  1994年   82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66篇
  1991年   85篇
  1990年   72篇
  1989年   60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5篇
  1951年   6篇
  1950年   11篇
  1949年   9篇
  1948年   18篇
  1947年   6篇
  1946年   10篇
  1945年   13篇
  1944年   21篇
  1943年   12篇
  1942年   14篇
  1941年   17篇
  194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9 毫秒
961.
湖北省郧县恐龙化石分布地区古地磁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北郧县梅铺-带晚白垩世地层以盛产恐龙化石闻名于国内外,在大量地质工作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古地磁学研究,给出了该区的古应力方向,为该区建立国家地质公园和地质科学考察研究中心、地学科普教育基地提供了基础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962.
根据多年的勘查实践,总结提出了八条正常地层层序下钻孔见煤前的一般岩心岩性的特性,对指导见煤预告等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963.
地球科学蕴含着宇宙之万有;岩石文化是地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景观大自然,或者是观赏石,都给我们的地球带来了璀灿无比的情趣。《上海地质》将从本期选载作者刘志华撰写的《石文化风韵》一文。该文分三部份:一、“景观大自然”——(梦幻般的奇岩怪石);二、“观赏石的审美情趣及石体的艺术语言”——(雅石与自然、神似与形似、抽象与具象);三、“赏石群簇”——(岩石类、化石类、矿石类、宝石类)。这是一个科学与艺术相互渗透并充满魅力的领域。  相似文献   
964.
高家山生物群化石组合面貌及其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新元古代末期的高家山生物群 ,经系统研究自下而上可以划分为 3个化石组合带 ,即 :以蠕形动物爬迹为代表的 Shaanxilithes- H elminthopsis组合带 ;以锥管虫类和瓶状化石为主 ,并见大量软躯体蠕形动物和宏观藻类的Conotubus- Gaojiashania- Protolagena组合带 ;以多种管状骨骼化石共生为特征 ,并伴生有杯 (钵 )状、分枝管状及球状化石等的 Sinotubulites- Cloudina组合带 ,代表了高家山生物群鼎盛时期的产物。进一步的研究揭示高家山生物群是迄今为止地球上所发现的最早且最为多样化的骨骼化石组合。  相似文献   
965.
根据新疆柯坪、乌什的类化石新材料 ,结合以往有关类生物地层学及类古地理分布的资料 ,分析了塔里木地区二叠纪类化石组合特征。研究结果显示 ,塔里木盆地早二叠世类动物群与我国西南地区同期类动物群面貌非常相似 ,并具有一些目前仅发现于云南、贵州和广西的地方性种类 ,表明塔里木板块与华南板块在这一时期应处于相同的纬度 ,且两者相对位置似应比较接近。但是 ,这一结论与有关古地磁资料不尽吻合。针对这一问题 ,结合有关石炭—二叠纪微板块运动及古洋流运动方向的研究成果 ,对塔里木、华南板块早二叠世类动物群相似性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66.
生殖功能衰退是恐龙灭绝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侏罗系和下白垩统中,有许多恐龙骨骼化石保存,但未发现蛋化石,说明蛋已全部受精并孵化;而保存有大量完整恐龙蛋化石的上白垩统中,骨骼化石则仅零星可见,这极可能是雄性恐龙出现了性功能障碍,大量的蛋因未受精而不能孵化的结果;下第三系中则未发现恐龙遗迹,说明恐龙是白垩纪末灭绝的,上白垩统和下第三系中,见有膏盐矿物和膏盐矿床,说明当时的沉积盆地为一盐湖,恐龙饮用了盐湖水后,极可能破坏了它的生殖功能。现今新疆伽师县流行的不育症,已证明了由于饮用了矿化度高的河水引起的,与恐龙生殖功能衰退原因有类似之处。华南在上白垩统和下第三系中,有的地方发现了含铀砂岩,铀对恐龙的生殖功能也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67.
岩石地层单位是根据地层的岩性特征划分的地层单位,组是岩石地层的基本单位,西藏申扎德日昂玛一下拉和昂杰剖面石炭-二叠系发育,该地区石炭、二叠系的岩石地层单位都是在这两个剖面上建立,然而,其中的一些岩石地层单位的建立是根据地层中的化石组合而不是据其岩性特征,不符合多重地层划分的原则,该文对申扎地区石炭-二叠纪岩地层系统提出了一些见解,并简要讨论了石炭-二叠系界线。  相似文献   
968.
在南秦岭西段文县北部三河口地区,古生代浅变质沉积岩系三河口群分布广泛,前人将其划分为桥头组、屯寨组和洋汤寨组。在其中部的屯寨组中首次发现了微古植物化石,计30多个种属,时代确定为晚震旦世,为三河口群的划分与解体提供了新的依据,证实桥头-康县裂陷盆地是南秦岭新元古代裂陷海槽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69.
曾德敏  胡济民 《湖南地质》2001,20(2):89-91,97
湖南中部长沙、宁乡、益阳、安化、涟源、邵东等县,中泥盆统跳马涧组和棋子桥组产丰富的轮藻化石,以宁乡县崔坪峡塘剖面为代表,有3属7种1型1新种,并首次发现了轮藻植物节部化石,建立了2个化石带:(1)Trochiliscus ingricus-Eochara changshaensis组合带,分布在跳马涧组,时代为中泥盆世早期;(2)Sycidium顶峰带,分布在棋子桥组,时代为中泥盆世晚期,并对轮藻的生活环境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70.
植物化石角质层分析在环境地质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化石角质层分析一直是古生物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自然科学之间相互交叉和渗透的结果使角质层分析成为国际学术界新的研究热点。植物化石角质层分析至少已经形成了 3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1)从植物分类学角度 ,分析角质层的超微结构 ,使化石植物的分类和演化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 ;(2 )从植物生理学方面 ,分析化石植物表皮气孔密度和气孔指数 ,推测古大气CO2 的浓度 ,揭示地质历史时期植物生理与环境的关系 ,进而了解环境的变化 ;(3)利用有机地球化学和生物地球化学方法 ,研究角质层的化学特征 ,进行化石植物角质层和现代植物角质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