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5篇
  免费   380篇
  国内免费   714篇
测绘学   67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137篇
地质学   2281篇
海洋学   154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58篇
自然地理   152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41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122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106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122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104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96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80篇
  1990年   72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10篇
  1981年   4篇
  1951年   6篇
  1950年   11篇
  1949年   9篇
  1948年   18篇
  1947年   6篇
  1946年   10篇
  1945年   13篇
  1944年   21篇
  1943年   12篇
  1942年   15篇
  1941年   17篇
  194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对具典型三层构造的西太平洋海山群富钴结壳样品进行了钙质超微化石地层学研究,获取了富钴结壳从内层致密层、中间疏松层到外层较致密层的生长时代:CM1D03为晚古新世-早始新世、始新世中期、中中新世-更新世;CM3D06分为晚古新世-早始新世、中始新世-晚中新世、上新世-更新世。对富钴结壳壳层的甾烷系列分子(C27、C28、C29)进行了检测并计算了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两块富钴结壳的甾烷分布构型在结壳生长时代上具有一致性:晚古新世-早始新世,呈反"L"型分布;中始新世呈C27优势的"V"型分布;中新世-更新世呈C29优势的"V"型分布。甾烷分布构型的变化与古海洋环境演化造成的海底甾烷输入波动有关,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钙质超微化石和分子化石地层学划分方法在富钴结壳层主要生长时代及生长间断的界定上具有一致性,可以用于富钴结壳的地层划分和对比。  相似文献   
262.
王星 《地下水》2014,(2):167-168
生物化石在沉积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根据化石可以指示地层的顶底,也可以指示地层年代,而且化石还能作为地层年代对比的重要依据。通过对生物化石的研究,可以对沉积学的发展有极大的帮助,同样,沉积学的深入发展也能够极大的促进古生物的研究工作的开展,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263.
罗平生物群     
《云南地质》2014,(1):F0002-F0002
<正>罗平生物群是目前已知多样性最为丰富的中生代海生化石库之一,代表二叠纪末生物大绝灭后早三叠世海洋生态系统的全面复苏。罗平生物群是海生动物、陆生植物以及少量陆生动物的混合群落。其中,节肢动物占主宰地位,以甲  相似文献   
264.
《甘肃地质》2014,(3):F0002-F0002
布氏和政羊 学名:Hezhengia bohlini邱占祥,王伴月,颉光普2000 词源:属名表明该属动物的主要分布区为和政地区:种名献给为中国化石麝牛类研究做出重大贡献的瑞典古生物学家步林博士。  相似文献   
265.
李慧 《河南地质》2014,(3):17-17
国际能源署(IEA)近日在其总部巴黎发布《煤炭市场中期报告》。报告指出,由于清洁技术的广泛应用,加上一些地区煤炭用量的削减,未来全球煤炭需求增幅将会有所放缓,而目前煤炭仍是所有化石燃料中需求量增长最快的。  相似文献   
266.
夏日哈木矿区的闪长玢岩主要出露于矿区北部。闪长玢岩LA-MC-ICP-MS锆石U-Pb年龄为(381.7±1.9)Ma,MSWD=0.20,属中泥盆世;结合闪长玢岩侵入成矿杂岩体的野外产状,研究表明夏日哈木镍矿的形成早于381.7±1.9Ma。岩石学及化学成分显示其属于钙碱性、偏铝质系列闪长玢岩。岩体富Na(K2O/Na2O值为0.45~0.60),稀土元素总量较低(ΣREE为128.28×10-6~141.65×10-6),轻重稀土分馏明显,(La/Yb)N值为6.86~7.96;根据其较高的La/Nb值(3.32~3.76,平均3.57)、Th/Nb值(0.95~1.02,平均为0.99)以及Th/La值(0.266~0.291,平均0.278),结合源区判别图解,研究表明该岩石为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综合区域地质演化背景,表明夏日哈木矿区闪长玢岩形成于造山后伸展向板内过渡的环境。  相似文献   
267.
河北省青龙县木头凳镇兴隆台村霸王沟的侏罗纪地层产翼龙、蝾螈、鱼类、昆虫、叶肢介、双壳类及植物化石,是一个侏罗纪晚期的特异埋藏化石地点。研究者曾认为其相当于中侏罗统道虎沟化石层。经过我们对其中叶肢介的研究,发现霸王沟与这些脊椎动物临近层位的叶肢介与辽宁建昌玲珑塔化石层最常见的柴达木叶肢介(Qaidamestheria)属于一类,壳瓣上都具有较稀疏的微小刻点装饰,而与道虎沟化石层的"真叶肢介"却具有一定差异。霸王沟的叶肢介和脊椎动物组合面貌与玲珑塔化石层相似,属玲珑塔化石层,时代为晚侏罗世最早期,明显晚于道虎沟化石层。道虎沟化石层和玲珑塔化石层的生物组合代表了燕辽生物群早晚两个有明显差异又相互关联的群落。  相似文献   
268.
正确判断富钴结壳生长年代及过程有助于研究结壳形成地质历史和重建古海洋环境.利用生物地层学方法(生物遗留印痕)对太平洋不同海山结壳样品进行生长时代和阶段研究,发现麦哲伦海山CM3D06结壳和中太平洋海山CB14结壳最初形成年代和富集特征差异显著: 前者为白垩纪(或更古老)、晚古新世-早始新世、中-晚始新世、中-晚中新世、上新世-更新世等5个阶段;后者为晚古新世-早始新世、中-晚始新世、中中新世、上新世-更新世等4个阶段.两座海山结壳层内部超微化石组合具有极强的区域性特征,反映了大洋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以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结壳层间的不整合和结构构造的变化指示在渐新世其生长存在间断期,与成矿作用的间断有关.   相似文献   
269.
A new locality bearing ichnofossils of the Cruziana Assemblage Zone-Ⅲ from the Mussoorie syncline,Lesser Himalaya,is located in rocks of Member-B of the Dhaulagiri Formation,Tal Group,exposed along the Maldewta-Chhimoli fresh road cut section.The site yielded ichnofossils Bergaueria perata,Cochlichnus anguineus,?Diplocraterion isp.,Dimorphichnus obliquus,diplichnitiform Cruziana bonariensis,Diplichnites gouldi,Glockeria isp.,Helminthopsis isp.,Monomorphichnus lineatus,Phycodes palmatum,Palaeophycus striatus,Planolites beverleyensis,Planolites montanus,Treptichnus cf.T.pedum,scratch marks and an undetermined worm impression.An Early Cambrian age (Cambrian Series 2) is assigned to the ichnofossil-bearing strata based on the stratigraphic position between the Drepanuroides and Palaeoolenus trilobite zones.A revised Cambrian ichnofossil zonation is presented for the Tal Group of the Mussoorie syncline.Together with their occurrence on rippled surfaces,and the lateral displacement of some trackways (due to current action),a sub-aqueous shallow-marine depositional setting is proposed for the rocks of Member-B.  相似文献   
270.
本文采用半定量化的植物大化石技术、腐殖化度分析和烧失量方法,重建长白山地哈泥沼泽表层50cm湿度变化过程,探讨控制沼泽表面湿度变化的主导因素,并试图揭示该地过去175年的气候变化,考察植物大化石在大陆性气候下的敏感性。根据~(210)Pb技术和AMS~(14)C定年法确定剖面年代。结果表明,哈泥沼泽表层50cm以泥炭藓泥炭为主,植物大化石除趋势分析揭示植被演替是由水位变化造成的,且3种指标揭示的哈泥沼泽表面湿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即从0~22cm(约公元1983~2008年)表面湿度明显偏大;22~34cm(约1925~1982年)处于干燥时期;34~50cm(约1834~1924年)沼泽表面湿度较高。通过与最近的靖宇站的气象数据和长春地区的湿润指数对比,发现3种指标重建的表面湿度与降水数据或者湿润指数比较吻合,与温度关系次之,沼泽表面湿度增大发生在夏季降水和年降水均高的年份。由此推测,降水可能是引起沼泽表面湿度变化的主要因素。结论也说明植物大化石和腐殖化度在大陆性气候条件下对沼泽表面湿度变化仍然反应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