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38篇
测绘学   39篇
大气科学   23篇
地球物理   31篇
地质学   112篇
海洋学   90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6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冰芯记录中过去250ka气候普遍不稳定的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冰芯记录中过去250ka气候普遍不稳定的证据W.Dansgaard等1990-1992年间欧洲格陵兰冰芯计划(GRIP)在格陵兰冰盖正顶上(72.52°N,3764°W,海拔3238m,年平均气温-32℃)取得了几近基岩的冰芯。总长为3028.8m的...  相似文献   
82.
有孔虫稳定同位素组成的研究已经成为迅速发展的古海洋学科完整的组成部分[1]。有孔虫壳体的18O含量(1δ8O)反映了海水的同位素组成[2],可以提供海洋温度和盐度的信息,同时也是大陆冰盖体积增加和减小的灵敏指示者;有孔虫壳体的13C含量(1δ3C)已经用来研究海洋碳循环模式的变化  相似文献   
83.
1992年,Bond等人报道,在沉积物岩心中发现的令人困惑的碎屑碳酸盐层是冰山群从Laurenfide冰盖向北大西洋移动时造成的.在这方面有很多新材料.1992年9月,一个格陵兰钻探小组首次证实了8000—40000a前冰盖处有多次以突然温度变化5-10℃的特征.1993年2月,  相似文献   
84.
天然气水合物存在于许多大陆边缘和极地冰盖区.目前的研究表明,绝大多数天然气水合物赋存于陆坡海底之下数百米的近水平沉积之中,特别是大多数存在于俯冲带的增生沉积楔中.IODP311航次的目标是研究凯斯卡迪亚俯冲带增生楔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85.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研究人员根据加拿大北极海岸高位海相沉积物中两种浅海双壳类过去12ka的稳定同位素数据建立了一个新的时间序列.对每一种样品(60个)均作了放射性碳测年.结果表明,11.8-10ka期间,  相似文献   
86.
末次冰期年代确定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是能被应用于确定事件年代而又大于放射性碳的测定限度的可靠的测年方法太少,最近10-20a来新测试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已加深了我们对晚第四纪事件的了解,然而,对于确定事件的年代和分析这些事件依然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87.
简讯三则     
原泉 《海洋地质前沿》1994,(8):24-24,F003
1.据构造稳定地区的海相沉积和海岸以及深海稳定同位素的证据表明,全球海平面在上新世对比现在高出25—35m,并持续了50万a,说明目前北半球大部分冰以及西南极和东南极的冰盖在上新世时都不存在,南极古植物和微古生物证据亦支持了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88.
莫知 《海洋世界》2010,(11):38-39
在地球的最北端,是一片浩瀚冰封的海洋,那就是北冰洋。由于巨大的冰盖在日光之下泛着淡淡的蓝光,可以说,北冰洋就是一片蓝冰的天地。这片大洋的周围是众多岛屿以及北美洲和亚洲北部的沿海地区。  相似文献   
89.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南极已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热点,然而其区域内的观测站点稀疏且缺乏较长的时间序列,限制了人们对南极气候变化机制的分析与理解。Polar WRF作为目前最先进的极地区域气候模型之一,有力弥补了观测资料不足的缺陷,然而模式存在误差,在应用之前有必要对其定量评估。本文利用Polar WRF3.9.1对2004-2013年南极冰盖2m气温、10m风速和地表气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28个气象站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模式对气温的模拟值在东南极沿岸偏低,在内陆偏高,在南极半岛既存在冷偏差也存在暖偏差,而对风速和气压的模拟整体呈高估。而从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绝对误差的空间分布来看,模式对气温和气压的模拟结果在东南极沿岸的精度高于内陆和南极半岛,而风速则在内陆的精度要高于沿岸地区。但总体来说模拟效果较为理想,在2004-2013年间气温、风速、气压的模拟值的变化趋势与实测值的变化趋势相同。模式模拟的年平均2m气温和近地面气压在所有站点都通过了α=0.1的显著性检验,季节误差和月误差整体较小,且所有月份的相关系数都分别大于0.90与0.79。模式对10m风速的模拟精度要略低,部分沿岸站点的年平均误差超过了7.5m·s^(-1),但整体而言其在四季和各个月份的相关性均大于0.5且误差小于4.5m·s^(-1)。虽然Polar WRF作为天气模式,但在模拟长时间尺度的气候方面仍然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90.
格陵兰冰盖的表面融化通过物质平衡影响全球海平面上升,同时也是气候变化的灵敏指示器。本文基于增强分辨率的被动微波日亮温数据,使用自动气象站的气温记录,评估了进行冰盖表面融化探测的改进的亮温日较差(Advanced Diurnal Amplitude Variations,ADAV)方法和另外4种常用方法(M+30 K、ALA、MEMLS1和MEMLS2)的探测效果,通过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证实了ADAV方法探测冰盖表面融化的可行性与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基于ADAV方法进一步分析格陵兰冰盖表面融化的时空变化特征,发现1996—2021年格陵兰冰盖所有区域都发生过表面融化,融化最剧烈的区域分布于冰盖边缘,南部较北部融化范围更大、融化天数更多。极端融化事件导致冰盖融化范围波动较大,而融化指数呈现增长趋势,增长速率为5.24×105 d·km2·a-1。且表面融化具有向内陆高海拔地区扩张的趋势,融化天数为11~30 d、31~50 d、51~70 d的区域,26年间的平均高程都发生了显著的增长,增长速率分别为13.06 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