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586篇 |
免费 | 1091篇 |
国内免费 | 160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91篇 |
大气科学 | 490篇 |
地球物理 | 2051篇 |
地质学 | 2729篇 |
海洋学 | 330篇 |
天文学 | 41篇 |
综合类 | 352篇 |
自然地理 | 10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4篇 |
2023年 | 170篇 |
2022年 | 220篇 |
2021年 | 189篇 |
2020年 | 234篇 |
2019年 | 206篇 |
2018年 | 184篇 |
2017年 | 212篇 |
2016年 | 198篇 |
2015年 | 231篇 |
2014年 | 315篇 |
2013年 | 222篇 |
2012年 | 266篇 |
2011年 | 316篇 |
2010年 | 286篇 |
2009年 | 251篇 |
2008年 | 260篇 |
2007年 | 229篇 |
2006年 | 190篇 |
2005年 | 216篇 |
2004年 | 173篇 |
2003年 | 161篇 |
2002年 | 171篇 |
2001年 | 128篇 |
2000年 | 123篇 |
1999年 | 100篇 |
1998年 | 102篇 |
1997年 | 82篇 |
1996年 | 96篇 |
1995年 | 90篇 |
1994年 | 84篇 |
1993年 | 87篇 |
1992年 | 78篇 |
1991年 | 82篇 |
1990年 | 74篇 |
1989年 | 54篇 |
1988年 | 23篇 |
1987年 | 13篇 |
1986年 | 18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15篇 |
1980年 | 13篇 |
1979年 | 11篇 |
1978年 | 6篇 |
1977年 | 6篇 |
1976年 | 6篇 |
1958年 | 2篇 |
194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对藏南发育完整的、厚度巨大的海相白垩纪地层中的暗色泥、页岩开展了有机质丰度研究。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泥、页岩中残余有机碳含量在0.05%~1.1%之间,平均值约为0.42%,其中下白垩统约为0.531%,上白垩统约为0.265%,有机碳平均含量变化特征与该区的古地理格局及海平面升降有关。氯仿沥青‘A’含量在0.0009%~0.0072%之间,平均含量约为0.0040%。有机碳与氯仿沥青‘A’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分别为22和8。有机碳与氯仿沥青‘A’这种弱负相关性与两者遭受剧烈的地表风化作用、强烈的紫外线照射和高程度有机质热演化后的损失量有关,后者远大于前者。白垩系残余有机碳含量大于0.6%的中等—好生油岩样10件,占样品总数的27%,下白垩统样品9件,占样品总数的24.3%,上白垩统样品1件,占样品总数的2.7%,表明来自北喜马拉雅地区东山组和康马—隆子地区甲不拉组的早白垩世泥、页岩为该区主要的有效生油岩。 相似文献
992.
分析了深厚表土层地面注浆加固过程中井壁的受力特点,介绍了金桥矿副井表土段地面注浆加固过程中井壁的应变观测结论,提出了深厚表土层井壁外注浆加固工程的井壁安全保证核心技术。 相似文献
993.
994.
南北地震带北段近期地壳变形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99~2007期和2007~2009期GPS速度场、应变率场、断层滑动速率和GPS速度剖面等数据,识别出了南北地震带北段主要断裂带及其邻近地区的显著变形差异。结果表明,庄浪河断裂带左旋剪切变形明显增强,祁连地块北边界左旋剪切变形明显增强;2007~2009期六盘山断裂和海原断裂带挤压变形也有所增强,但量值不大。上述特征表明,庄浪河以东地区存在较高的应变积累背景。 相似文献
995.
996.
目前很多文献基于弹性力学假设,以小形变、均匀应变场为前提,利用GPS资料建立了中国大陆块体的整体旋转与均匀应变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相关检验.但上述对模型的检验侧重从模型的拟合效果上进行分析和比较,忽略了对模型的适用性和假设条件合理性的检验.实际上,不同块体由于自身构造和外部条件的不同,其运动状况与应变状态并不完全一致,模型的适用性需进一步的验证.本文提出了两步检验方法对所建立的模型在中国大陆6个主要块体上进行了检验:第一步对应变参数进行显著性检验,第二步对应变均匀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根据所用数据精度,华南块体的刚性程度在95% 的置信水平上可以认为显著的,建立模型时不必考虑内部形变;其他块体内部形变显著,整体旋转与均匀应变模型并不能反映真实的地壳运动状态,必须考虑其形变的不均匀性. 相似文献
997.
本文主要讨论在导致赤道夜间扩展F回波的上升汽泡中,短波区(λ25m)等离子体密度谱分布的物理机制,说明不均匀体内不同的湍动水平将产生不同的谱结构。对于较低湍动水平的汽泡,由于纵向离子声波和具有有限平行波矢漂移波的耦合共振相互作用,导致波模间能量的有效传输,从而控制湍动水平的发展,形成等能多峰谱结构。另一方面,对于湍动充分发展的汽泡,由长波区大幅度扰动维持的短波区强漂移湍动态,在KrLi≈2处形成一较宽的极大谱峰,然后谱以K-2.6的形式减小。理论分析和探测结果符合甚好。 相似文献
998.
钙质砂抗剪强度特性的环剪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珊瑚礁沉积的钙质砂与石英砂的物理力学性质有较大差别。对取自南海岛礁的钙质砂进行了单次往返环剪试验以分析钙质砂的抗剪强度特性,试验中考虑了相对密实度和竖向应力对结果的影响,并与相同级配和试验条件下的石英砂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钙质砂正向剪切时应力-位移曲线为软化型,具有明显的残余强度特性,而反向剪切时则表现为硬化型,正向和反向剪切强度基本一致;石英砂正向剪切和反向剪切均表现为软化型。钙质砂正向剪切和反向剪切残余强度与峰值强度的比值在0.75~0.93之间;石英砂正向剪切和反向剪切残余强度与对应峰值强度的比值在0.89~0.96之间。相同级配和试验条件下,钙质砂残余强度均大于石英砂,且强度比值基本保持在1.05~1.3之间。在100、200 kPa竖向荷载作用下,钙质砂0.5~2.0 mm的颗粒发生了破碎,破碎率分别为4%和6%。 相似文献
999.
为了研究南极现代地壳运动,中国在西南极菲尔德斯海峡地区布设了形变监测网,并用DI-20测距仪和GPS定位仪对该网进行了监测。同时,中国也参加了SCAR组织的全南极GPS联测。本文讨论了将形变参数纳入误差方程的水平形变数据处理方法,并对刚体平移、旋转、均匀应变几种典型形变模型在测边网平差中的运用进行了讨论。通过对经典自由网与秩亏自由网的基准分析,提出对形变参数以及其它附加参数和点位参数分别给定参考基准的方法。相应于上述方法,编制了一系列数据处理程序并将之应用于对西南极菲尔德斯海峡形变监测网的数据分析。本文还利用监测网应变分析原理,对GPS监测数据进行了讨论和分析,结果表明,菲尔德斯断裂地区存在微小的断裂剪切运动,但位移量不大。 相似文献
1000.
将砂与黏土按不同比例干重量均匀混合制成砂-黏混合土,进行不排水三轴剪切试验,研究了含砂量和试验围压对混合土初始切线模量和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含砂量小于50%时,可以认为混合土初始切线模量与含砂量无关。含砂量大于50%小于80%时,初始切线模量随含砂量增加呈线性趋势增长。通过把含砂量参数引入到初始切线模量中对Duncan-Chang模型进行修正,使修正后的模型能够描述含砂量小于80%时混合土的应力-应变关系。当含砂量超过80%,混合土呈应变软化型,随含砂量的增加,初始切线模量逐渐保持稳定,应力-应变曲线峰值应变左移,可应用软化模型对其应力-应变关系进行描述。围压对混合土应力-应变关系有很大影响,在双对数坐标中,随试验围压的增大,初始切线模量呈线性趋势增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