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586篇 |
免费 | 1091篇 |
国内免费 | 160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91篇 |
大气科学 | 490篇 |
地球物理 | 2051篇 |
地质学 | 2729篇 |
海洋学 | 330篇 |
天文学 | 41篇 |
综合类 | 352篇 |
自然地理 | 10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4篇 |
2023年 | 170篇 |
2022年 | 220篇 |
2021年 | 189篇 |
2020年 | 234篇 |
2019年 | 206篇 |
2018年 | 184篇 |
2017年 | 212篇 |
2016年 | 198篇 |
2015年 | 231篇 |
2014年 | 315篇 |
2013年 | 222篇 |
2012年 | 266篇 |
2011年 | 316篇 |
2010年 | 286篇 |
2009年 | 251篇 |
2008年 | 260篇 |
2007年 | 229篇 |
2006年 | 190篇 |
2005年 | 216篇 |
2004年 | 173篇 |
2003年 | 161篇 |
2002年 | 171篇 |
2001年 | 128篇 |
2000年 | 123篇 |
1999年 | 100篇 |
1998年 | 102篇 |
1997年 | 82篇 |
1996年 | 96篇 |
1995年 | 90篇 |
1994年 | 84篇 |
1993年 | 87篇 |
1992年 | 78篇 |
1991年 | 82篇 |
1990年 | 74篇 |
1989年 | 54篇 |
1988年 | 23篇 |
1987年 | 13篇 |
1986年 | 18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15篇 |
1980年 | 13篇 |
1979年 | 11篇 |
1978年 | 6篇 |
1977年 | 6篇 |
1976年 | 6篇 |
1958年 | 2篇 |
194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本文介绍了鲁23井“动水位”观测情况。提出了一个分析有泄流的“动水位”的新方法,即把流量换算成水位,以等效静水位来表示“动水位”与流量。由于把“动水位”与流量用一个量来计算,从而为“动水位”观测定量的、统一的分析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这对提高“动水位”井的监测预报地震能力起一定的作用。 本文还以鲁23井“动水位”观测资料为例,利用新方法进行处理的观测分析结果与理论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42.
143.
对中国钻孔应变台网观测到的昆仑山口西MS8.1大地震的应变阶资料的研究结果表明:① 很多观测值与静力位错理论计算值不符合;② 北方地震较活跃地区的很多台站观测到异常大的应变阶,而南方构造运动较不活跃地区的台站虽然也观测到地震波动,但是应变阶不明显. 由此推断,地震的触发(可能是动态触发)作用对远场的实际地震应变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也就是说,远场的构造活动(可能是断层活动)是否曾被地震触发,可能决定当地的应变场变化的主要特征. 进一步对昌平台1999年3月11日张北地震与1999年11月1日大同地震的观测资料对比分析表明:断裂带的分布情况对实际地震应变变化有直接影响. 这证明观测到的异常大的地震应变阶可能是地震触发了当地的断层活动的表现. 相似文献
144.
对苏、鲁、皖、豫交界地区地震活动进行研究,指出该区2006年10月-2010年10月出现一个长轴约230km的3级地震空区。该空区及附近地区存在多项中期异常,即ML≥3地震活动具有频度高、能量强,中等地震震中空间分布相对集中及低b值等。讨论认为,苏、鲁、皖、豫交界地区存在多项中期异常,与2004年10月24日太康4.7级地震的强度不匹配,未来具有发生中强以上地震的危险。 相似文献
145.
胶州湾三维变动边界的潮流数值模拟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5
基于Blumberg等(1986)的河口、陆架和海洋模式,引入变边界处理技术,建立了胶州湾三维变动边界的潮流模型,模型以σ-正交曲线坐标下三维非线性潮波方程为基本方程,引入2.5阶瑞封闭方程组,采用分裂算子法数值求解方程组,利用湍封闭方程求解垂直紊动粘滞系数,采用干湿网格方法模拟潮流漫滩过程,三维变动边界潮流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46.
147.
利用1979~2013年NCEP再分析数据,通过经验正交分解对比了前冬时期北大西洋风暴轴的高低空分布,并用涡动动能(Eddy Kinetic Energy,EKE)方程对风暴轴高低空分布型差异进行了诊断。研究结果表明:上层和下层第一空间分布型差异巨大,对流层下层风暴轴中心偏北,靠近极地,而上层风暴轴中心偏西南,靠近北美沿岸。EKE方程诊断结果表明:正压转换项在高低空符号相反,导致了EKE在上、下层分布出现显著差异,即上层正压转换项为负,在扰动发展中起能量耗散作用,而下层正压转换项为正,且极大值区域对应下层EKE极大值区域,为风暴轴下层向极区域增强的主要原因。而斜压转换和非地转位势通量散度在上层均为正,且远大于下层,为风暴轴上层涡动能量维持的原因,也从涡动能量收支上解释了风暴轴的主体出现在上层。 相似文献
148.
149.
将疏浚粘土应力一应变关系与粘性土的含水率联系起来,对于实际工程而言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传统重塑土应力一应变归一化特性的研究只是针对某一特定性质的土体而言,这种归一化的研究方法显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采用归一化含水率w/wl作为归一化因子,对主应力差渐进值进行归一化.探讨了双对数坐标系下主应力差渐进值与w/wl的线性关系。在此基础上基于Konder提出的双曲线模型将主应力差渐进值作为归一化因子,对三种不同疏浚粘土的应力一应变特性进行归一化分析,通过与实验资料的对比表明,提出的方法具有很好的归一化效果。 相似文献
150.
不同地区黄土阻尼比变化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兰州、洛川、杨凌地区黄土在不同条件下的动扭剪三轴试验,研究了黄土阻尼比滞回圈形状变化的基本特性以及黄土阻尼比在不同固结压力、不同含水率条件下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黄土阻尼比滞回圈形状受动剪应变、含水率影响较明显;黄土阻尼比受一般的固结作用的影响并不大,但受含水率的影响较明显。根据含水率的不同,按照半对数坐标中的直线方程,分别给出了兰州、洛川、杨凌地区黄土阻尼比在不同固结压力下的拟合结果,并对拟合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该三个地区黄土的阻尼比进行了汇总拟合,为西北相近地区黄土在中、大应变条件下的阻尼比取值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