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费全文 | 7438篇 |
免费 | 1496篇 |
国内免费 | 1919篇 |
测绘学 | 622篇 |
大气科学 | 2129篇 |
地球物理 | 2000篇 |
地质学 | 2754篇 |
海洋学 | 1818篇 |
天文学 | 56篇 |
综合类 | 515篇 |
自然地理 | 959篇 |
2024年 | 114篇 |
2023年 | 345篇 |
2022年 | 473篇 |
2021年 | 416篇 |
2020年 | 396篇 |
2019年 | 455篇 |
2018年 | 319篇 |
2017年 | 271篇 |
2016年 | 326篇 |
2015年 | 369篇 |
2014年 | 482篇 |
2013年 | 387篇 |
2012年 | 502篇 |
2011年 | 464篇 |
2010年 | 489篇 |
2009年 | 458篇 |
2008年 | 440篇 |
2007年 | 421篇 |
2006年 | 395篇 |
2005年 | 367篇 |
2004年 | 321篇 |
2003年 | 296篇 |
2002年 | 295篇 |
2001年 | 282篇 |
2000年 | 178篇 |
1999年 | 176篇 |
1998年 | 189篇 |
1997年 | 160篇 |
1996年 | 178篇 |
1995年 | 169篇 |
1994年 | 138篇 |
1993年 | 114篇 |
1992年 | 119篇 |
1991年 | 90篇 |
1990年 | 88篇 |
1989年 | 74篇 |
1988年 | 14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14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12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5篇 |
1977年 | 6篇 |
1975年 | 2篇 |
1963年 | 2篇 |
1962年 | 2篇 |
1961年 | 2篇 |
摆动阀泥浆脉冲器本身可以产生较高频率的载波,成为高速泥浆脉冲传输的较好选择。由于工作时负载力矩复杂,影响因素众多,为电机输出特性研究带来较大困难。利用在井下工作时的动力学平衡方程,通过水循环实验方式测量得到摆动阀电机在最大转矩比电流控制方式下的位置角度和输出电流数据,进而计算井下工作时电机输出转矩和输出功率,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受惯性转矩、弹性转矩和动态水力转矩的影响,电机输出转矩在不同工作频段表现为不同特征;低频段时,电机输出转矩的变化幅度随载波频率的增大而减小,输出功率随载波频率的增大而缓慢增大;中低频段时,电机输出转矩和输出功率在该频段幅度变化较小,相对比较稳定;高频段时,电机输出转矩和输出功率均随频率的增大而快速增大。可以通过增大扭杆刚度系数和降低摆动阀转子轴系转动惯量的方式降低电机在高频段的输出,以保证电机在额定转矩和额定功率下可以控制摆动阀在井下实现高频快速的摆动,产生稳定高载波频率下的泥浆脉冲压力波形,实现高频载波的目的,为随钻测井数据的高速传输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地震波衰减研究是了解岩石圈构造特征的有效方法.本文基于OBS2016-2测线的海底地震仪(OBS)数据, 首次对南海东北部洋陆过渡区域地震波衰减特征进行研究, 通过正演模拟获得该区域二维纵波衰减(QP)结构.结果表明, 下陆坡的上地壳存在一个宽约40 km, 厚度约为4~5 km的高衰减区, 其特征为低纵波和横波速度(VP为5.5~6.3 km·s-1和VS为3.1~3.6 km·s-1)以及较低的波速比(VP/VS为1.72~1.80), 对应较低的QP(280~410), 推测与断裂发育有关, 且受到火山活动的影响.洋陆过渡及洋壳区域的上地壳高衰减区具有低QP(300~400)和高VP/VS(1.90~1.96)特征, 可能对应较多的断裂发育及流体运移.洋陆过渡区域下地壳高速异常体表现为相对低的QP(550~600), 对应较高的VP(7.0~7.8 km·s-1)和VS(3.5~3.8 km·s-1)以及较高的VP/VS(1.85~1.96), 推测与蛇纹石化作用有关.蛇纹石化可能进一步增加岩石的孔隙度并导致更多的流体运移, 使得洋陆过渡及洋壳区域存在较高的地震波衰减.QP结构有助于我们分析南海大陆边缘的地震波衰减特征, 结合VP、VS以及VP/VS, 可以更好地了解该区域地质结构和岩石属性, 对进一步挖掘OBS数据信息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脆性评价对页岩储层可压裂性评估、设计压裂层段、提升压裂改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但传统基于矿物成分的脆性评价方法将不同矿物成分对脆性指数贡献程度进行平均化, 忽略了不同矿物对岩石脆性影响的差异性.本文采用数字岩石物理实验来标定不同矿物成分对岩石脆性整体特征的影响程度, 定量分析了岩石弹性参数随矿物组分含量的变化关系, 采用基于弹性参数的脆性指数来建立不同矿物成分对页岩脆性的差异性影响关系, 建立不同矿物组分相较于黏土矿物与脆性指数的相对关系及敏感因子, 在弹性参数脆性指数的约束下确定了不同矿物成分在脆性指数中的权重, 提出了基于矿物成分贡献程度自适应变化的脆性评价方法.矿物脆性评价结果与弹性参数脆性评价结果的相关性分析及下寺湾地区岩样脆性评价测试表明, 考虑不同矿物成分的差异性所构建的脆性评价方法更加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